摘要:有趣的是,白酒行业的冷意并非消费市场的全貌。从同期食品饮料行业数据看,消费回暖的信号实则清晰:餐饮、零食、饮料、节庆礼盒等均在双节期间有20%-100%不等的线上下同步增长,主要旅游城市双节期间更是佳绩频频,在白酒行业以外,消费回暖整体趋势映衬整体经济形势已然
区域酒当发力,守基本盘、拓新空间。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收官,白酒行业同比下滑两成,“旺季不旺”已成定局,更有业内人士担忧此种趋势是否将成为常态?
有趣的是,白酒行业的冷意并非消费市场的全貌。从同期食品饮料行业数据看,消费回暖的信号实则清晰:餐饮、零食、饮料、节庆礼盒等均在双节期间有20%-100%不等的线上下同步增长,主要旅游城市双节期间更是佳绩频频,在白酒行业以外,消费回暖整体趋势映衬整体经济形势已然开始回升。这种“行业冷、消费暖”的反差,恰恰揭示了白酒市场当下的核心矛盾——并非需求消失,而是需求在场景、价格、渠道上发生了更贴近大众、更具地域属性的结构性迁徙。而在这种态势下,我们可以发现区域性酒企,反而正站在了机遇的风口。
双节消费趋势深解——区域酒的机会密码
▶ ▷ 趋势1:场景向“小而实”收缩,消费回归实用本质
双节期间,白酒消费场景呈现“去中心化”特征:传统大额团购、高端商务宴请需求持续减少,家宴、朋友小聚、日常自饮等“小场景”成为主流。假期末期虽有短期需求释放,但整体以实用消费为主,“面子消费”进一步弱化。
在此趋势影响下,100-300元价格带家宴场景出货占比攀升至接近半数,光瓶及大众口粮酒动销速度显著快于中高端产品,百元以下光瓶酒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超两成。
对区域酒企而言,不论是价格段还是对应场景,此类“小场景+重实际”的消费需求,本就是区域性酒企的最舒适区。故而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说,双节所展现出的这种有利于深耕本地市场、贴近大众生活的消费趋势发展,将让区域性酒企在率先拉动增长的方向获得天然优势。
▶ ▷ 趋势2:价格带结构性迁移,质价比重构市场格局
双节价格数据显示,白酒市场价格带分化明显:高端市场中,头部品牌虽凭借品牌力维持基本盘,但整体“让价保量”的趋势非常明显;而次高端市场则正式进入大幅出清的节奏中,抛货量同比增幅显著。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如河南、山西,本地酒企率先一步承接住了次高端价格体系坍塌,叠加今年以来部分“极致质价比”趋势产品冲击市场效果良好,这一格局对区域酒企的启示非常明确:一方面,100-300元基本盘的稳健,为企业提供了谋求增长的“安全垫”;另一方面,面对次高端价格体系的坍塌,“船小好转身”的区域酒企,可以更有机会以“质价比”概念向白酒价格体系发起冲击,形成补位次高端价格塌陷、格局改写的重要窗口期。
▶ ▷ 趋势3:渠道对立加剧,区域酒迎来“双向机遇”
双节期间,白酒渠道呈现“冰火两重天”:线下传统烟酒店、商超终端客流稀疏,节日红利持续退潮;线上渠道尤其是即时零售、电商平台表现亮眼,头部酒企纷纷加码线上促销,部分平台白酒品类单日销量增长超8倍,线上下渠道的冲突与矛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线上销售的蓬勃发展、线下渠道利润空间的缺失,却为区域酒企创造“双向利好”提供了发挥空间。
线下端,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即时服务与私域运营构建差异化壁垒,弥补全国化名酒“广而不深”的短板。
线上端,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渠道打破地域限制,为其拓展域外市场提供低成本工具,区域酒企无需陷入名酒的线上价格战,只需聚焦“地域文化内容+本地配送时效”,即可形成对域外市场的破冰破圈。
▶ ▷ 趋势4:文化与风土绑定,差异化成天然屏障
双节中,各地区域市场的表现不一与分化,更凸显了“本地属性”的宝贵价值。在调研中,知酒君发现如河南、江苏、湖北、安徽等区域酒企实力相对强劲的区域,其本地企业的双节前文化营销及本地活动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也为地区企业双节动销中的良好表现埋下伏笔。
这一现象印证了区域酒企的核心竞争力:与本地风土、文化的深度绑定。相较于全国化名酒的“品牌叙事一盘棋”,区域酒企的文化表达更具真实感——依托本土情结、地方民俗、区域生态特色,其营销与活动的文化属性得到极大加强与放大,更能直接触达区域消费者的心智,叠加其对本地文化与饮食生态的高度绑定与融入,切实的以区域特色差异化形成抵御名酒下沉的“天然屏障”。
趋势落地:区域酒企的四大破局路径
基于以上机会及利好,不难发现当下区域酒企已站在了酒业复苏的排头兵位置。而究其本质,无非是谁距离消费者更近一步,谁便能抢占先机。对于既无内忧也无外患的区域性酒企来说,此时正当“乱而取之”,奋力前行。
▶ ▷ 路径1:场景深耕——构建“全场景覆盖”的本地消费生态
巩固宴席这一核心场景,优化产品适配性,调整酒体度数与包装形态,贴合当前消费需求变化;同时目光不离宴席场景之外,向居家自饮、街头餐饮小聚、文旅景区、文化社区等多元场景延伸,建立品牌与本地生活场景的深度关联,形成“场景即渠道”的运营模式。
▶ ▷ 路径2:价格卡位——以“质价比”筑牢市场根基
坚守100-300元大众主流价格带,通过工艺透明化、品质可视化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巩固基本盘;针对次高端价格带的格局松动,推出兼具地域特色与品质优势的产品,以“高性价比”切入市场,避开与头部品牌的直接价格竞争,构建差异化价格竞争力。同时加强渠道库存管控,保障终端利润空间,维持价格体系稳定。
▶ ▷ 路径3:渠道融合——打造“本地+全域”的立体销售网络
线下端聚焦本地市场精耕,强化终端服务能力,结合即时配送与社群运营,构建“线下体验+即时服务”的闭环;线上端以内容营销为核心,依托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内容,借助即时零售与电商平台拓展市场边界,实现“线下守根基、线上拓增量”的渠道协同模式。
▶ ▷ 路径4:文化赋能——让地域基因成为品牌核心资产
挖掘本地酿造技艺、历史民俗、饮食文化等元素,将其融入品牌定位与产品表达,避免文化符号的表面化应用;通过品牌活动、内容传播等方式,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建立品牌与本地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强化“本地酒=本地文化代表”的认知。
在分化时代把握区域酒的确定性机遇
2025年双节市场的分化,标志着白酒行业正式进入“价值竞争”新阶段。高端酒的价格压力、次高端的格局调整,本质上是市场对“同质化”的淘汰,对“差异化”的奖励——而区域酒企的差异化,正藏在对本地需求的精准洞察、对品质价值的坚守、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中。
对区域酒企而言,无需纠结于全国市场的整体波动,而应聚焦本地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场景深耕夯实基础、以质价比赢得信任、以渠道融合拓展空间、以文化赋能构建壁垒。在消费理性化的大趋势下,“懂本地”就是区域酒企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穿越行业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确定性机遇。
来源:酒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