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咸安区官埠桥镇有这样一位年轻女教师:教书5载,斩获多项荣誉,从湖场小学的讲台到官埠小学的教务主任岗位,刘银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广度,用奖项标注成长的高度。她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教师“专业深耕、全面绽放、创新突围”的生动注脚。10月11日,记者慕名走进该校,“零距
在咸安区官埠桥镇有这样一位年轻女教师:教书5载,斩获多项荣誉,从湖场小学的讲台到官埠小学的教务主任岗位,刘银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广度,用奖项标注成长的高度。她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教师“专业深耕、全面绽放、创新突围”的生动注脚。10月11日,记者慕名走进该校,“零距离”采访了她。
■专业深耕:从“优秀学员”到“课例冠军”的进阶之路
2020年10月,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刘银,怀揣着对英语教学的热忱,站上了湖场小学的讲台。非师范专业出身的她,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入职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国培计划(2021)”非师范类新教师培训。深夜的办公室里,她对着教学视频反复打磨发音,把教案改了又改,最终以“优秀学员”的身份为自己的教学生涯打下第一块基石。
这份对专业的较真,让她在赛场屡创佳绩。2021年11月,官埠桥镇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的舞台上,她用沉浸式英语情境教学,让枯燥的单词变成生动的游戏,一举拿下小学英语组一等奖;2024年10月,咸安区小学英语“教-学-评”课例展评活动中,她创新设计“小组合作+即时评价”模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再次摘得一等奖桂冠。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刘银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新手教师到学科骨干的蜕变,她的课桌上,堆叠的不仅是写满批注的备课本,还有密密麻麻记录着教学反思与创新构想的笔记本。
■一专多能:跨学科突围的“教坛多面手”
“英语老师不只是教ABC,更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多棱镜’。”这是刘银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她的教育字典里,没有“学科边界”的限制。2022年4月,咸安区第二教研片小学科学课竞赛的现场,她带着学生探究“种子的秘密”,用英语词汇标注实验步骤,将双语教学融入科学课堂,意外收获二等奖;同年6月,全镇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她以《用爱浇灌每一颗种子》为题,讲述自己为留守儿童补课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在场评委,斩获二等奖。
艺术领域同样有她的身影。2024年9月,咸安区第十一届桂花艺术节上,她指导学生创作的绘画作品《我的家乡官埠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乡村美景,获得绘画类三等奖;同年10月,作为指导教师,她带领学生拍摄的科普短视频《身边的科学小常识》,在第四届咸宁市青少年科学节上斩获三等奖。从英语到科学,从演讲到艺术,刘银用跨学科的探索,为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成长窗口,也让自己成为了同事眼中“啥都能行”的教坛多面手。
■创新突围:从“常规管理先进”到“智慧教育先锋”的跨越
“教育的本质是与时俱进,要让课堂跟上时代的脚步。”担任官埠小学教务主任后,刘银的目光从个人成长投向了全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她牵头推动“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为偏远村小的学生搭建起“空中课堂”。2024年7月,她撰写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因创新性地将平台资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荣获咸安区一等奖。
在教学研究领域,她同样敢闯敢试。2023年9月,她的论文《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获咸安区二等奖;2024年8月,她深入研究“三个课堂”模式,撰写的《三个课堂高质量教学应用研究》一路过关斩将,斩获省级二等奖;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她因在常规教学管理中的突出表现,被评为“常规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从课堂创新到教学研究,从常规管理到智慧教育实践,刘银用创新思维为乡村教育注入了蓬勃活力。
如今,30岁的刘银依然保持着初登讲台时的热忱。她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学生的贺卡和学生的获奖证书,最显眼的是一张便签:“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点燃了学生的成长之路,也照亮了她自己的教坛逐光之旅。
来源:咸宁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