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在尖沙咀的茶餐厅,邻桌几个穿香奈儿套装的太太正聊画展。"听说沈星的新水墨展在港开展了?"说话的女人搅动着燕窝,金镯子在骨瓷碗沿磕出轻响。对面戴墨镜的太太突然抬头,镜片反光里,我看见她捏着纸巾的指节泛白:"让司机查查先生明晚的行程。"
16年后阔太们仍防着她:那个让冯小刚深夜逗留8小时的女人,藏着名利场最痛的镜子
上周在尖沙咀的茶餐厅,邻桌几个穿香奈儿套装的太太正聊画展。"听说沈星的新水墨展在港开展了?"说话的女人搅动着燕窝,金镯子在骨瓷碗沿磕出轻响。对面戴墨镜的太太突然抬头,镜片反光里,我看见她捏着纸巾的指节泛白:"让司机查查先生明晚的行程。"
这话像根细针,扎破了满室的玫瑰香气。16年了,提起沈星,豪门圈的神经还是会瞬间绷紧。
一、图书馆里的钢笔尖与演播室的锅铲
珠海老城区的骑楼里,有间朝南的书房。1995年的阳光斜斜切进来,落在摊开的《楚辞》上,19岁的沈星正用钢笔圈着"乘舲船余上沅",笔尖在纸页戳出细小的洞。她妈端来糖水,"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保送名额稳了,以后当老师多好。"她没抬头,只把钢笔帽旋紧——那支笔后来跟着她进了华中师大,批注《诗经》时,扉页总写着"如切如磋",字迹里有股不服软的锋。
谁也没想到,这双手后来会捏着锅铲出现在屏幕上。
2004年的凤凰卫视演播室,灯光把她米白色连衣裙照得透亮。"这道红烧肉要放三块冰糖",她侧过身盛汤汁,领口别着的珍珠胸针晃了晃,声音软得像刚炖好的银耳羹。导播间的老黄后来跟人说:"头回见主持人能把菜谱念成诗,宅男们为等她的《美女私房菜》,连球赛都不看了。"
那时候她是真的火。珠海形象代言人的绶带还没摘,又接了《娱乐大风暴》。后台化妆间里,她对着镜子涂口红,镜中映出冯小刚的助理递来的剧本——后来有人说,那天她的口红颜色,和徐帆在《天下无贼》里的色号一模一样。
二、冬夜里的保姆车与翻院墙的董事长
2009年深冬,香港半山某小区的监控画面后来在八卦杂志流传。黑色保姆车停在沈星公寓楼下时,保安老陈正啃着叉烧包,雨刮器在玻璃上划出扇形水痕。等他再揉眼睛,晨雾已经漫上了车窗——8小时,足够一壶普洱从滚烫凉成温吞。
徐帆后来在《金星秀》笑哈哈的:"反正我们家老爷不吃亏。"台下掌声雷动,可谁也没看见她攥着沙发扶手的手,指甲盖掐进了丝绒里。那天沈星的微博发了张厨房照片,青瓷碗里卧着两个荷包蛋,配文"暖胃"。评论区有人问"冯导喜欢溏心的吗",她没回,只删了那条微博。
真正让她跌进泥潭的,是2013年香港那声警报。
李军翻进院子时,皮鞋踩碎了花坛里的山茶。"她花了我一千万!"喊声撞在防盗门上,惊醒了隔壁的吴太。保安室的监控里,这个亚之杰集团的董事长像头暴怒的困兽,而屋里,穿真丝睡袍的沈星正把一个姓吴的富商往阳台推——后来警察说,那男人手腕上的百达翡丽,表针停在凌晨三点。
法庭上,李军的律师念出转账记录:"2012年3月,150万买画;6月,200万购车..."沈星垂着头,头发遮住半张脸,指甲涂着奶茶色,和当年在《美女私房菜》里剥虾时一个颜色。
三、画展上的墨痕与茶餐厅的纸巾
上个月在香港艺术中心,我看见沈星的画展。《临水照花》那幅水墨前,站着个穿校服的女孩:"老师,这个姐姐的竹子怎么歪歪扭扭的?"讲解员笑了:"沈小姐说,这叫风骨。"
可风骨这东西,在名利场里值多少?
茶餐厅的太太们还在聊她。"听说她现在靠卖画过日子,一幅才几万块。"有人嗤笑,金耳环晃得刺眼。我想起16年前,她在凤凰卫视的后台,把《诗经》批注本借给实习生,扉页"如切如磋"四个字,钢笔尖戳的洞还透着光。
邻桌的年轻女孩刷着手机:"沈星是谁啊?"
"一个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女人。"
可牌局是谁发的呢?是那个让她在红烧肉里放三块冰糖的镜头,还是那个深夜停在楼下的保姆车?是那支写"如切如磋"的钢笔,还是那叠印着"亚之杰集团"的支票?
离开时,我看见张太把擦过嘴的纸巾折成小方块,扔进垃圾桶——就像当年沈星在演播室,把锅铲擦得锃亮,说"做菜和做人一样,得用心"。
只是不知道,她后来擦锅铲时,有没有想起图书馆里那本《楚辞》,阳光落在纸页上,钢笔尖还没戳破那个"沅"字。
来源:SASA萨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