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景区主题绘本创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07:02 1

摘要:随着大众旅游从观光式向体验式、沉浸式转变,游客对景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景观观赏,更渴望深入了解景区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化影响力已成为衡量景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不仅体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上,更体现在文化内容的创新表达与有效传播中。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

转自:中国旅游报

□ 陈华文 商琬琪

随着大众旅游从观光式向体验式、沉浸式转变,游客对景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景观观赏,更渴望深入了解景区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化影响力已成为衡量景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不仅体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上,更体现在文化内容的创新表达与有效传播中。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叙事媒介,绘本兼具艺术性、故事性与趣味性,既能满足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需求,也能引发情感共鸣,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在此背景下,探索景区如何通过主题绘本创作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传播形式、提升文化影响力,笔者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现实价值

景区主题绘本并非简单的风景画册,而是以景区为核心载体,通过故事化叙事、艺术化表达,将景区的自然景观、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等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文化内容。其创作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文化传承,让景区文化“活”起来。景区是文化的“容器”,承载着自然演化的印记、历史发展的脉络与地域民俗的精髓。但一些景区的文化资源仍处于“沉睡”状态——历史典故仅存在于史料中,民俗风情仅在特定节日展现,自然景观的科学价值缺乏通俗解读。主题绘本通过故事化重构,能让这些文化资源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叙事。此外,绘本的视觉语言具有跨文化、跨年龄的特性。对于景区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楚剧、皮影戏、传统手工艺等,绘本可通过细腻的图画还原技艺流程,用简单的文字解释文化内涵,让受众能轻松理解。

二是受众连接,扩大景区文化的辐射圈。从受众年龄来看,儿童是绘本的核心受众,而家庭旅游是当前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主题绘本可成为亲子旅游的前置吸引物与后置记忆载体。家长通过绘本向孩子介绍景区,激发孩子的旅游兴趣。旅游结束后,孩子通过阅读绘本回忆旅程,加深对景区文化的印象。例如,《我要去故宫》系列绘本以儿童视角展现故宫的建筑布局、历史故事,不仅成为许多家庭的故宫旅游指南,更让故宫文化在儿童群体中扎根。

三是产业延伸,打造景区文化IP的新引擎。主题绘本不仅是文化传播载体,更是景区文化IP的核心内容模块,可延伸出文创产品、主题活动、沉浸式体验等多元业态,形成 “绘本+”产业生态。绘本中的角色、场景可转化为文创产品,景区景观插画可印在丝巾、明信片上。这些文创产品不仅能增加景区收入,更能成为景区文化的移动宣传载体。

核心要素

景区主题绘本创作并非简单的“景观+图画”,而是需要围绕文化内核,兼顾故事性、艺术性、在地性三大要素,从而打造出兼具传播力与影响力的作品。

一方面,找准文化内核。景区主题绘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独特性,只有挖掘出区别于其他景区的文化特质,才能让绘本具有不可替代性。首先是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包括独特的地质成因、生态特征等,例如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桂林的喀斯特地貌、青海湖的高原湖泊生态等。创作时应结合科学知识,用生动的语言与图画解释景观的形成过程,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自然的奥秘。其次是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包括历史事件、名人典故、古建筑遗存等,例如曲阜三孔的儒家文化、丽江古城的纳西族东巴文化等。创作时应避免流水账式的历史叙述,选择有情感共鸣的故事片段,如孔子与弟子的游学故事、纳西族东巴纸制作技艺等,让历史文化变得鲜活可感。最后是民俗风情的独特性,包括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例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福建土楼的客家围龙屋习俗等。创作时应注重细节描写,如泼水节的服饰、客家的婚嫁仪式,让读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

另一方面,注重故事叙事。绘本的核心是故事,没有故事的绘本只是景观画册。景区主题绘本的故事叙事应遵循受众导向原则,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设计故事结构,构建有温度的情感连接。对于儿童受众,故事应满足趣味性、简单性、教育性。可采用冒险故事、成长故事、友谊故事等经典叙事模式,主角可设定为动物、小精灵、儿童等,通过主角的旅程串联起景观与文化。对于成年受众,故事应满足情感性、深度性、共鸣性。可采用回忆故事、文化探索故事、人文关怀故事等叙事模式,通过主角的视角展现景区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温度。此外,故事叙事还应注重节奏把控,避免信息过载,每一页图画与文字都应服务于故事的推进。

实践路径

绘本是视觉艺术,图画的审美性与辨识度直接影响传播效果。景区主题绘本的艺术表达应兼顾景区特色与艺术风格,让读者通过图画就能认出景区,同时感受到艺术的美感。

一是艺术风格契合景区气质。不同景区的气质不同,艺术风格也应随之调整。自然类景区可采用写实风格或水彩风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自然景观的色彩与质感。历史文化类景区可采用水墨风格或工笔画风格,体现历史的厚重感。民俗类景区可采用卡通风格或民间美术风格(如剪纸、皮影造型),展现民俗的活泼与多彩。例如,苏州园林的绘本可采用水墨淡彩风格,通过留白、写意的手法展现园林的移步换景之美。大理古城的绘本则可采用白族扎染风格,将扎染的蓝白纹理融入图画,体现大理的民俗特色。

二是图画设计突出景区标志性元素。每个景区都有其标志性景观,如故宫的太和殿、西湖的断桥、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绘本应重点刻画这些标志性元素,通过特写、全景、多角度描绘等方式,让读者一眼就能认出景区。例如,敦煌莫高窟的绘本可通过全景图展现莫高窟的整体布局,通过特写画面描绘飞天壁画的细节,如飘带的动态、乐器的样式等,让读者对莫高窟的标志性景观留下深刻印象。

三是文字与图画协同配合。绘本中的文字应简洁生动,避免冗长的说明,并与图画形成互补。图画负责展示场景,文字则负责补充信息,推动故事发展。在展现视觉冲击力强的景观时,可减少文字占比,让图画成为叙事主角。而在介绍精神层面的内容时,则可用文字进行适度阐释,图画转为辅助说明的角色。这种“视觉主导—文字主导—图文平衡”的节奏变化,既能顺应读者和游客的心理,又能使景区的多元特质得到全面呈现。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