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闸路海关楼,一栋近百年的历史建筑,这几天来了几张“洋面孔”。他们或拿着笔记本速记所思所想,或安静观察周遭的建筑细节与展馆的精美展览。这些安静的观察者们正是参加2025“上海写作计划”的外国作家。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上海写作计划”是国内首个外国作家驻市写作
新闸路海关楼,一栋近百年的历史建筑,这几天来了几张“洋面孔”。他们或拿着笔记本速记所思所想,或安静观察周遭的建筑细节与展馆的精美展览。这些安静的观察者们正是参加2025“上海写作计划”的外国作家。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上海写作计划”是国内首个外国作家驻市写作项目,2008年至今已有114位来自41个国家的作家应邀驻市。
他们在上海写作
赵丽宏与“上海写作计划”的外国作家们
新闸路1708号,原为海关图书馆,始建于1931年,彼时上海有五座专业图书馆,但拥有独幢大楼的图书馆仅此一例。如今,海关图书馆已划归静安区图书馆管理,名为静安区图书馆海关楼,外在的建筑风格依然保持着94年前的风韵。
静安区图书馆海关楼(海关图书馆)旧照
海关楼四楼,是成立于2017年的赵丽宏书房,是由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静安区图书馆精心打造的一个静安特色文化空间。10月9日,今年荣获意大利蒙塔莱文学奖、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作家赵丽宏热情接待了这几位远道而来的外国作家。
“你可以叫我柯美善,这是我这几天新取的中国名字。” 新西兰作家夏洛·基诺这几天拥有了一个中文名字。不仅是她,受邀参加2025“上海写作计划”的外国作家们几乎都拥有了一个中国名字。说起这一个多月去的最多的地方,夏洛·基诺脱口而出:千彩书坊。
常德路上的千彩书坊
夏洛·基洛是张爱玲的书迷,在千彩书坊的咖啡阅读时光让她的梦想与现实重合了。巨鹿路上海作家协会的爱神花园更让她大吃一惊,“虽然我不了解这座建筑的历史,但它依然能让我感受到它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让人不禁屏住呼吸欣赏。”正好海关楼一楼“弄潮——海派绘画的现代语境”美术展在布展,夏洛·基洛对着其中一幅洪健创作的《岁月凝香》海派绘画作品屏息凝视,欣赏了许久。
岁月凝香(宣纸)洪健
澳大利亚诗人张奕霖出生于新加坡,在田子坊篆刻图章店,她请店长为这批国外作家们都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我来上海之前有20年没有说中文,但中文是非常美妙的,这段时间,我和这些世界各地的作家朋友一起逛上海小马路,请店长为每个来这里的外国朋友取了一个符合他们性格特征的中文名。”因祖上来自福建与广东客家,张奕霖来到上海颇有熟悉感,“因为我会说中文,逛小店,每个人都对我很亲切。”在上海,张奕霖最喜欢穿街走巷,看平常人的生活,普通人、老百姓是她所关注的。她说:“我也是芝麻绿豆,是普通人,是我们家唯一一个写作者,所以更关注平凡人的生活。”
外国作家参观藏书
来自巴西的里卡多·费尔南德斯对上海人的生活更为感兴趣。他喜欢逛上海的公园。在人民公园,他跟着阿姨爷叔们一起学习打太极,同时他也关注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人民公园相亲角,很多叔叔阿姨为他们的子女奔走,让我很感动,这座城市很温情。”
来自西班牙的作家鲁思乐(中文名)来沪以后,非常沉迷于“City Walk”,散步于上海四处曲径通幽的小马路、梧桐树、各式建筑与小店让他想起家乡西班牙的许多街道,上海有些地方和巴塞罗那很近似。参加“上海写作计划”的一个多月,他每天都在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回到西班牙,他也有计划创作一部与上海有关的作品。
来自西非的马库(中文名)则痴迷于上海的各个咖啡馆。虽然家乡是咖啡的产地,但马库依然孜孜不倦地寻觅品鉴上海的特色咖啡。他把自己去过的南京西路上海展览中心附近的咖啡馆地图悉心保存在手机里,向朋友们作推荐。一个多月的咖啡探访,他发现巨富长街区的咖啡密度实在太高了,几乎每隔几步就有一个咖啡店。
静安的咖啡让作家马库留下很深印象
赵丽宏向这些外国作家们赠送了诗歌及儿童文学作品集,并介绍了海关楼“赵丽宏书房”。赵丽宏介绍,虽是闹市处的一个书房,但异常安静,楼下车来人往,似乎都消失不见了。除“上海写作计划”外,上海国际诗歌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都曾到访赵丽宏书房。
赵丽宏与外国作家们热情交流
在来赵丽宏书房之前,这几位作家已赴静安区档案馆参观了“赵丽宏的文学世界”展览。一行作家中不少是诗人,也有儿童文学作家。赵丽宏向这些外国作家们分享了自己创作诗歌与儿童文学作品的初心,“写童书,自己就变成了孩子。最近我在写一本新书,一个小孩子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害怕而开始一段旅程。最终他找到了‘害怕’是什么,开始对这个世界有所敬畏。”
写作也是一场旅程,夏末秋初,他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上海,个性不同,背景迥异,他们从上海出发,从爱神花园出发,寻找城市的精神,了解城市里生活的人,旅程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答案。
编者按:
记者:施丹妮
图片:施丹妮,部分来源静安区图书馆、千彩书坊
编辑:施丹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静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