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挤不进去的杭州85度C庆春路老店,关了,店里清空只剩玻璃上的贴纸
曾经挤不进去的杭州85度C庆春路老店,关了,店里清空只剩玻璃上的贴纸
那天路过,门头的LOGO已经撤下,桌椅全搬走,空店像一间没来得及道别的教室,路人停一秒,轻轻叹一句,原来真的关了
有人还拉了下门,玻璃上那枚熟悉的小圆贴,像是最后一盏灯
关门不是传闻,是时间线清清楚楚摆在那儿的事实
2025年9月18日,庆春路店关门;
9月30日,江城路店也歇业;
10月12日,记者再去,店里已是空场;
滨江店则将在10月15日闭店,更早之前,富阳玉长城店也不见了
老顾客说这家店开了十多年,还是会有人拎着储值卡跑来,才发现门口贴着“歇业”的字样
我拦下匆匆路人,聊起原因,答案意外简单也残酷
店员说是房租涨了,扛不住
老牌连锁也逃不开成本表上的小数点,租金、人力、水电,件件都往上走
加上这些年同行竞争越来越猛,新品牌密集开,爆品换得快,补贴大战烧得烫手,85度C的增速放缓、门店规模近两年收缩,这些在财报里都有过影子
有人关心储值怎么办
朝晖店店员说,庆春路店的卡券,还能在其他门店核销
这算是给还留着余额的人,一个体面交代
那些回忆来得很密
有人说上学那会儿,刚开的时候挤都挤不进;
有人说接送孩子的路上,总要拐进去坐一会儿;
还有人提起黑森林蛋糕,提起“凯撒大帝”,甜味像一阵温热的风
可回忆不是生意,生意要每天过账
十几年前的网红,靠情怀续命,不够了
上海的情况也不算乐观,平台上能看到个别门店显示“暂停营业”
一些网友说它价格适中、是家门口“开得最久”的那家,也有人对个别门店的卫生表示担心
连锁做久了,口碑像玻璃杯,磕一下就留痕
行业的大盘在变
《2025中国烘焙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烘焙门店约38.8万家,连锁化率32%,整体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约4%
看起来不差,可摊到每个品牌头上,就是细水长流的慢增长
报告还提到,“中央工厂+预制现烤”等几种生产模式动能强,“中央工厂+批发”可能会趋缓,线上烘焙正一点点把品牌认知搭起来
谁能把成本和效率拧到最好,谁就更扛打
消费者也变了
另一份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健康烘焙品类将突破1800亿元,占行业总规模的29%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其实更直白,少糖、少油、富含膳食纤维,才是今天的“爆款密码”
同年现制烘焙占比约65%,预包装约35%,人均烘焙消费量达7.3千克,比2020年多了18%
还有一个被低估的增量
到2030年,银发族烘焙市场或将超过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
你看,机会不是没有,只是方向换了
业内普遍承认,竞争在加速洗牌,房租与人力叠加上升,对老牌企业是双重压力
当新玩家用“中央厨房+全渠道”把效率拉满,用短视频把新品打到你手机里,老品牌若还守着原来的陈列与动线,等来的多半是一张冷清的收银小票
这不是第一出,也不会是最后一出
克莉丝汀就是前车之鉴,上市后营收走低、连亏多年,疫情又添一脚,资金链吃紧,门店关到最后,连港股的上市地位也保不住
当年巅峰一千多家门店,后来的每一步“自救”都像在悬崖边踩虚空,教训写得很直白,体量不等于安全,慢病不治就会拖垮肌体
但也有不一样的路径
杭州文二路的巴黎贝甜,因周边教培机构减少、客流下滑,加上房租到期,门店关了,但品牌在杭州继续开加盟店
这套打法是把单店止损、把网络做厚,换位置不等于退场,逻辑上更像“阵地重组”
行业往前走,总要有人掉队,也总有人加速
10月17日至19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将举办中国国际焙烤秋季展等活动,规模预计增长近30%,吸引五十多个国家的客商,首届“爱真杯”主理人创业大赛也将登场
展会的热闹不直接等于门店的烟火,但它至少说明一个事实
钱和人正在继续涌入这条赛道,变量还很多,定论为时尚早
回到庆春路口,我还是忍不住在玻璃前站了一会儿
一家店的熄灯,往往不是某个瞬间出了问题,而是很久很久以前,没跟住时代的脚步
城市不停换招牌,味道也在换
能留下来的,往往不是最甜的,而是最会适应的
我们会怀念那块黑森林,但下次路过,会不会愿意为一块低糖的全麦果仁付钱,这大概就是答案的一半
目前这件事没有更多后续进展,储值卡仍可在其他门店使用,其他消息以品牌门店公告为准
当“爷青结”成了城市日常,学会与变化握手的,不止是品牌,也包括我们自己
来源:蓝胖子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