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边缘》这本书,是在8月份我最无助的时候,370页,4天零碎的时间看完了。
这本书其实想早一点分享
是在8月底看完的
这是我的小备忘录
读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边缘》这本书,是在8月份我最无助的时候,370页,4天零碎的时间看完了。
这本书没有华丽书写技巧,很像听一位长者坐在对面,把新东方从一间小教室到行业标杆,再到遭遇巨变的故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全是“真实”的力量。
最触动我的,不是他后来的成功,而是那些“走不下去”的时刻。
最初办班时被质疑、政策调整后面临大规模退费、深夜在办公室反复思考出路。
他没把崩溃包装成“英雄叙事”,反而坦诚自己也有过焦虑到失眠、甚至想放弃的瞬间。可正是这份不回避脆弱的清醒,让“坚持”有了重量。
他带着团队转型直播,从镜头前的生涩到后来的“东方甄选”,不是突然的奇迹,而是在崩溃边缘一点点“扒着石头往上爬”的韧性。
书里有几段话是这样的
1、北大精神:独立、自由、质疑、包容、反思、傲骨(俞敏洪北大毕业)
2、新东方教育理念:终生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社会责任
3、经营理念:让后起之秀赢得三个“台”,工作的舞台、发展的平台、可靠的后台
4、做人做事的核心要素:诚信、坦诚和信任
5、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6、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干事情和被动地干事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其驱动力大小也完全不同
7、随着年齡的增加、个性的成熱,我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在什么地方,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对我来说,取其所长、扬长避短已经变成了我未来的一个准则
合上书,忽然懂了
我们总以为成功该是一路坦途,却忘了真正的成长,都藏在“扛过去”的过程里。俞敏洪的故事从不是“教你如何不崩溃”,而是告诉你“就算崩溃,也能在碎片里拼出一条新的路”。这份面对困境的踏实与坚定,或许比任何方法论都更值得放进自己的人生行囊里。
来源:隅里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