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女娲。她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从小到大,我们听老人讲,从课本上学,似乎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女娲造人时要分“精心捏的”和“甩泥点的”?为什么补天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古代
每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女娲。她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从小到大,我们听老人讲,从课本上学,似乎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女娲造人时要分“精心捏的”和“甩泥点的”?为什么补天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古代统治者的“政治剧本”?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神话的面纱,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有人说,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一个暖心的创世传说,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敬畏。但也有人拍桌子反驳,认为这分明是古代版的“PUA”!东汉《风俗通义》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女娲先用手捏黄土,捏出来的是“富贵人”;后来嫌慢,拿绳子蘸泥一甩,泥点子落地变成“贫贱人”。“黄土人高贵,泥点人命贱”——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这不就是把“人分三六九等”的观念包装成“老天爷定的规矩”吗?如果这个故事真是有权人编的,老百姓真的会信吗?还是说,我们都已经被这个“神授”的说法忽悠了两千年?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神话是怎么来的。古代没有报纸、没有互联网,统治者想让老百姓听话,除了刀剑,还得靠“故事”。女娲造人的版本最早记录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那时候正是豪强地主横行、阶级矛盾尖锐的年代。贵族们说“我祖上是女娲亲手捏的”,而农民只能是“甩出来的泥点”,这不就是在说“你天生该种地,我天生该享福”吗?这种“神授权书”的说法,在全世界的统治者中都屡见不鲜。古埃及法老说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欧洲国王说自己的权力是“上帝给的”,这些统治者都喜欢用神话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嗨,想多了吧!”估计有人会撇嘴,“神话就是神话,老祖宗编故事哄孩子呢,哪来那么多弯弯绕?”这话也不是没道理。你去问村口的老人,他们眼中的女娲就是“人类的老母亲”,管她是捏的还是甩的,能造出人来就是大神。就连一些学者也认为,神话是文化符号,别动不动就往“阶级斗争”上扯,古人没那么多心眼。可真没心眼吗?再翻《风俗通义》原文,后面紧跟着一句“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特意把“富贵”和“贫贱”拎出来说,这是闲得慌?还是怕老百姓看不懂“重点”?表面上大家都在传女娲的故事,暗地里,有人拿它当信仰,有人拿它当“说明书”,这水,早就浑了。
就在我们以为“神话=阶级工具”是板上钉钉时,唐朝一本叫《独异志》的书,突然扔出了个“炸雷”女娲造人?不对,是女娲和哥哥伏羲“兄妹结合”才有了人类!书里写,上古洪水滔天,全世界就剩他俩,为了续香火,两人上昆仑山烧火占卜。“烟要是合在一起,咱就成亲;不合,就算了。”结果烟真的缠在了一起,人类这才延续下来。这反转够不够劲?前面还在说“神授等级”,突然冒出个“近亲结婚”的剧情。为啥古人非要编这么个“兄妹造人”的版本?有人说这是原始社会“血缘婚”的遗留,可为啥偏要安在女娲身上?你想伏羲是“三皇之首”,女娲是“创世女神”,让他俩当“人类始祖”,不就等于说“所有部落都是一家人”吗?这哪是讲伦理,分明是在搞“部落合并宣传”!把不同部落的祖先捏合成“兄妹”,矛盾少了,凝聚力强了——原来神话不光能定等级,还能当“外交文件”用?
兄妹结合的争议吵了几百年,后来的人好像突然“懂事”了,不聊这个了,咱们聊女娲补天!你看她“斩巨龟四足撑天,杀黑龙济冀州”,多伟大的“救世英雄”!故事越传越正能量,课本里只写她“为了人类牺牲自己”,没人提“甩泥点分贵贱”,更没人提“兄妹结婚”。表面上,神话变得“干净”了,可暗地里,新的问题又来了。为啥补天的总是女娲?为啥不是伏羲?不是黄帝?古代文献里,女神搞“基建”的例子少得可怜,大部分时候都是“男主外(打仗、治国),女主内(生育、纺织)”。让女娲去补天,看似是夸她“能干”,可仔细一想,天塌了,让女神去“补窟窿”;社会乱了,让女性去“维稳”——这算不算另一种“枷锁”?你看后来的故事,女娲补完天就“力竭而死”,好像女性的价值就该是“牺牲”。到这儿你会发现,神话里的矛盾没解决,反而换了个马甲,从“阶级歧视”变成了“性别规训”,各方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这么耗了几千年。
要是女娲真有灵,估计得气笑了我捏人是图一乐,你们倒好,又是分等级又是搞宣传,连“补个天”都能解读出“女性必须奉献”。咱们拜的可能不是女娲,是被权力和偏见包装过的“神话工具人”。那些被捧上神坛的文化符号,到底是信仰的光,还是历史的灰?恐怕只有咱们自己心里清楚。如果女娲造人时不分“黄土”和“泥点”,补天的故事里没那么多“牺牲暗示”,今天的我们,会不会少点“命该如此”的借口?
如果女娲真的只是单纯地造人和补天,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背景和动机,你觉得我们会如何看待这位创世女神?是继续把她奉为信仰,还是仅仅把她当作一个古老的故事主角?来评论区说说你心里的女娲吧!
注本文部分观点参考《风俗通义》《独异志》等古籍记载,神话解读为学术探讨,不代表唯一。
来源:灵敏晚风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