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有比亚迪能在欧洲销量暴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0:02 1

摘要:9月份的德国汽车市场,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不是大众,不是奔驰,而是比亚迪。根据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KBA)公布的最新注册数据,比亚迪9月在德国卖出了3255辆新车,同比暴涨2225%,创下历史新高。

9月份的德国汽车市场,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不是大众,不是奔驰,而是比亚迪。根据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KBA)公布的最新注册数据,比亚迪9月在德国卖出了3255辆新车,同比暴涨2225%,创下历史新高。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一次偶然爆发——整个第三季度,比亚迪在德国累计销量达到5495辆,同比增长835%。对于一个三年前还被欧洲人当作“陌生品牌”的中国车企来说,这几乎可以称为一次“闪击战”。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2025年1至9月,比亚迪在欧盟市场的累计销量已达11818辆,同比大涨560%。也就是说,在欧洲每卖出两百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造的。

这放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数字。要知道,欧洲是传统汽车工业的圣地,是奔驰、宝马、大众的老家,而如今,一个来自深圳的品牌,正在法兰克福和慕尼黑街头成片跑动。

更戏剧的是,蔚来、长城等中国品牌在同一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蔚来9月仅售出20辆,同比还下滑;长城与欧拉合计69辆,暴跌73%。这些数字对比之下,比亚迪的“爆发”不再只是销量新闻,而是一种结构性转折——中国品牌第一次在欧洲真正扎根。

很多人以为比亚迪能成功,是因为技术牛、产品强。确实,从刀片电池、DM-i混动、e平台3.0到CTB车身一体化,比亚迪的技术储备堪称新能车领域的“工业奇迹”。但真相是:比亚迪在德国能站稳脚跟,靠的不只是产品,而是渠道。

2024年,比亚迪悄悄完成了一步关键棋:收购德国当地著名的汽车经销集团Hedin Mobility的部分业务,并通过与欧洲多国经销网络的合作,把渠道做成了欧洲新能源车行业里最完整的中国体系。换句话说,比亚迪不是在“出口”,而是在“登陆”。

传统中国车企出海,最大的问题不在产品,而在“卖”。车能造出来,但卖不出去。欧洲市场不缺好车,缺的是本地化销售体系——懂当地法律、税制、售后、保险、金融分期的体系。比亚迪在德国没有犯蔚来的错误,没有一股脑砸直营店,而是直接买下渠道、用当地人卖中国车。

这一点决定性地改变了结局。Hedin等欧洲经销网络原本就是大众、沃尔沃的合作伙伴,他们的客户群体已经固定、信任度高,比亚迪接手后几乎是“无缝切入”。正因为如此,比亚迪才能在短短一年内完成全国铺网,从汉堡到慕尼黑,从柏林到斯图加特都有稳定门店。2025年初,欧洲比亚迪门店数量已突破230家,远超特斯拉同期增速。

而更聪明的是,比亚迪在渠道分发上采用了“中心+卫星”模式:以德国、法国、瑞典为中枢,向周边国家辐射。经销商不再是单一卖车,而是承担仓储、售后、备件分发职能。这样的布局效率极高,库存周转比欧洲老牌车企还快。这种打法,本质上是把“销售”当作“供应链管理”来做。

从2024年到2025年,比亚迪欧洲销量之所以暴增,不仅是技术被认可,更是渠道跑通了。中国车能否在欧洲立足,取决于能不能建立“欧洲人信任的买卖体系”。比亚迪的做法是典型的:用当地渠道、讲当地语言、签本地合同。别人还在谈品牌“出海”,比亚迪已经把“海”变成了“内陆市场”。

这件事对其他中国车企的启示太大了。现在很多品牌出海还停留在展厅思维——在巴黎租个门店、在曼谷找个代理,就算进军国际。结果三个月后就关门撤退。海外卖车,不是去摆摊,而是去扎根。比亚迪给出的模板是:不依赖主机厂直销,而是整合当地渠道,控制体系命脉。

事实上,这种“渠道反攻”的逻辑,才是中国汽车出海的真正护城河。特斯拉有软件,比亚迪有体系;特斯拉靠品牌信仰,比亚迪靠网络渗透。等到别人还在讨论“怎么建店”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在欧洲跑通了金融、售后、保险、零件全链条。

所以说,比亚迪在德国到底有多牛?不是因为卖了三千多辆,而是因为它让德国人第一次觉得——中国车,不只是能买,还能信任。

而对其他车企来说,比亚迪在德国的胜利,不是一场销量奇迹,而是一堂渠道课。

来源:白希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