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组老照片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江苏徐州,记录的是1949年古铜城的街景和一些标志性建筑。快九十年过去了,这些街道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老建筑也已荡然无存。
这是一组老照片拍摄于民国时期的江苏徐州,记录的是1949年古铜城的街景和一些标志性建筑。快九十年过去了,这些街道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老建筑也已荡然无存。
冬日路边
1947年的徐州,那一年的冬天很冷,一个国民党士兵穿着大衣,袖着手正低头看着大马路路边地摊上的商品。旁边一个戴礼帽推着自行车的男子也被吸引,扭着头观看。
大马路的前身是徐州城北门外的官道,1916年火车站建成后,对道路进行了拓宽,成了一条繁华街道,并得名大马路。大马路街心处有木栅栏围起来的花圃,看上去十分整洁。
街景
大马路两旁商号、钱庄、饭店和旅馆林立,很快成为当时徐州的商业中心之一,因此吸引了大量本地及外地客商云集于此,图为两辆运货的汽车停在商铺门前。
商店
大马路边上的伯利恒商店,与之紧挨着的是也是一家商店,可惜看不清店铺的招牌。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同和裕
大马路上的行人和人力车夫,不远处处有一座亭子,周围一圈是带有射击孔的矮墙,形成了一座街心堡垒。亭子附近的两层楼是徐州著名的“同和裕”银号。
街口
徐州一处街头的景象,路边是两层的联排建筑,虽然不高,但体量不小。天空中是纵横交错的电线,当时城市的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草坪
在大楼附近草坪上散步的人群,两栋楼房一个三层、一个四层,都是新建不久的,在当时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
鼓楼
鼓楼是徐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坐落于彭城路北端,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楚王宫的午门。历史上数次被毁数次重建。
近景
老鼓楼的样子想必每一个徐州人都很熟悉,但经过修缮过的模样却有很多人没有见过。图中的鼓楼与之前的鼓楼有很大不同。日本入侵徐州时,鼓楼便已经被战火摧残得破烂不堪,1942年,当时的日伪政府对鼓楼进行了修缮,但设计和施工都很粗陋。弧形的门头上还写上了“西楚故宫”,原本状况繁复的鼓楼变得不土不洋、不中不西,面目全非。
行人
鼓楼前的行人,一个国民党士兵发现有人照相,刻意低下脑袋快步走过。旁边一个年轻女子倒很坦然,抱着膀潇洒走得很洒脱。
钟楼
坐落在大同街上的钟鼓楼,亦是徐州地标性建筑之一,这是一座五层塔式建筑,建造之初,是当时徐州城内的制高点,站在顶楼上,徐州城一览无余,起到监视火警的作用。
近景
钟鼓楼高约十八米,顶部安装有大钟,整点报时的时候,钟声悠扬,能够传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可喜的是,这座老建筑依然矗立,成为徐州古城快速发展和变迁的见证者。
高塔
徐州城内的一座细长的宝塔,好像一把利剑刺破天穹。塔身上写着一条很奇特的宣传标语:“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宇宙继续之使命” ,很宏大的叙事风格。
日伪时期
查阅资料时发现,不少文献说这座塔是为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国家重建而修筑的,名叫“抗战建国纪念塔”,显然不准确。这张图片是日伪时期拍摄的,当时塔身上写着 “以新民精神实现王道国家”的汉奸宣传。
表忠塔
这是侵华日军在徐州竖起的表忠塔,不知为什么抗战胜利后并没有被立即拆除,起码在1947年还立在徐州街头。
来源:策略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