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革命先驱张隐韬,是在沧州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他于1925年组织成立的农民自卫军,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实践的早期尝试之一。1926年2月,张隐韬被捕,在盐山县旧县镇(现千童镇)就义。目前关于其生平事迹的文字主要来源于刘格平、罗章龙等人的回忆和张隐
文/张洪涛
革命先驱张隐韬,是在沧州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他于1925年组织成立的农民自卫军,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实践的早期尝试之一。1926年2月,张隐韬被捕,在盐山县旧县镇(现千童镇)就义。目前关于其生平事迹的文字主要来源于刘格平、罗章龙等人的回忆和张隐韬本人的日记,相关史料虽已基本完备但仍有进一步挖掘余地。作为烈士牺牲地,盐山县一直致力于张隐韬烈士有关材料的挖掘整理,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几则新材料,与既有的材料相互印证、补充,可为进一步完善其生平事迹提供参考。
一、1922年6月在天津开办“五五书报代卖社”的启事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共第一个决议对出版物宣传和建立劳工补习学校均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罗章龙的回忆和张隐韬日记记载,1922年春张隐韬在天津由罗章龙、安幸生介绍入党后,同年6月与共产党员于树德等人在津积极设立工余补习学校、工人图书馆、五五代读社、工人乐群会等各类团体,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新发现的刊载于1922年6月12日《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的《天津五五书报代卖社征集书报启》就佐证了这期间的活动。
◆1922年6月12日《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 原页。
《书报启》首先说明代卖社成立的缘由,主要就是为了扩大全国各出版社所出版的新文化和科学的书报在天津的销路。原文为:“各地新出版界,你们都承认天津为华北的通都大邑吧!你们都承认天津为华北宣传文化输入科学最适当的地方吧!然而你们所出版的新文化和科学的书报在天津的销路如何?你们都感觉太少吧!这是什么缘故呢?不是因为天津不像别的通都大邑有专门介绍这类书报的机关吗?天津没有这类机关,不只是你们感觉痛苦,实在是津沽一带人民的大痛苦啊!同人从早就有心组织这种机关,因为力量薄弱,总也没有成功。现在实在是忍无可忍,耐无可耐了,所以才组织这个代卖社。”
之后又说明了代卖书报的程序,原文为:“本社现在已经开幕了,但是社员不过十人,集金不过百元,要想像普通资本组织的书店那样经营法如何办得到?只好求你们各出版家的谅解。凡是想在华北传播你们的书报的,最好先把该书报和代售条件寄交本社或先同本社函商代售办法,本社定当竭诚办理,以上副雅意。”
◆1922年6月12日《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 刊登的《天津五五书报代卖社征集书报启》。
最后附五五书报代卖社的章程:
“第一条 本社于马克斯诞生纪念日(五月五日)成立,故定名曰五五书报代卖社。本社附设于天津工余补习学校内。
第二条 本社以介绍文化和科学的书报为目的。
第三条 本社资本总额不定,每股五元,可随时增股。
第四条 本社社员可随时加入,但须缴纳一股以上。
第五条 本社社员每人一个议决权。
第六条 本社设立正副主任各一人,由本社同人公推。
第七条 本社盈余,除开支经营费外,以一半按股分配,以一半充劳动运动费。
第八条 本章程社员总会之决议,可修改之。”
《书报启》落款地址为“天津河北宇纬路工余补习学校内”,署名“主任张隐韬,副主任于树德”。
二、1922年10月在北京参加“废督裁兵”运动大会的报道
1922年7月2日,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北京国民裁兵促进会,以“废督裁兵”为宗旨,向黎元洪条陈废督裁兵三项办法。同年10月10日,天安门前召开由86个团体、8万余人参加的国民裁兵动员大会,蔡元培、丁慕韩等人相继登台发表演说,要求北京政府切实执行废督裁兵计划,停息军阀混战。
◆1922年10月12日《民本报》第3版 刊登的张隐韬在北京参加“废督裁兵”运动大会的演讲词。
1922年10月12日,北京《民本报》详细刊载了北京裁兵运动大会的动态,其中有长辛店工人代表张仁超演讲:“工人之不侪于人类,由来已久,工人之欲努力奋斗、脱去奴隶之羁绊,怀念亦不自今日始。人类社会美满之幸福,完全为工人血与汗之结晶,而工人所得之报酬,则适相反。工人闻裁兵之运动,工人实发生无限之同情感想。工人欲求自由,故工人始终抱定一奋斗之精神,而兵士亦属人类,何甘于奴隶牛马?愿兵们与我辈工人,作自动的奋斗。愿今日到会之同胞永久而一致的加以援手云云”。张隐韬1923年10月10日日记记有“在十一年这天的时候,曾在北京参与‘裁兵废督’的国民大会”,而张隐韬又名张仁超,那么这个以长辛店工人名义参加运动大会的张仁超无疑就是张隐韬了。
三、1924年10月参加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十六次会议的报道
目前所存《张隐韬日记》第三册时间为1924年6月25日至9月4日,主要记录了其本人在黄埔军校的学习和生活点滴,由于日记缺失,其9月之后的黄埔军校经历多为旁人回忆。现发现一份1924年10月27日刊登于《广州民国日报》关于同年10月20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十六次会议录的报道,其中第二十二条报告事项为“军官学校张隐韬提议军事运动的分工案”,可作为张隐韬黄埔军校期间经历的补充。
◆1924年10月27日《广州民国日报》第8版 刊登的张隐韬参加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十六次会议并提议军事运动的分工案。
四、1925年5月在开封参加胡景翼将军追悼会的记录
根据刘格平的回忆,张隐韬于黄埔军校毕业后,受党的派遣到河南国民二军开展军运工作,也正是这期间的经历,促成了张隐韬“组织自己的武装”的想法。目前我们在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逝世纪念出版物《胡上将军北京追悼大会特刊》中找到了一条张隐韬在此期间的活动记录: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于开封病逝后,5月3日郑州各界召开追悼会,张隐韬、杨天然以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的名义参加了追悼会。该组织是由廖仲恺、周恩来于1924年8月指示蒋先云、王一飞等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中心,联络粤军讲武堂、桂军军官学校、滇军干部学校等学校的青年军人成立的,1925年初扩大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我党领导组织的革命青年军人团体。
◆1925年《胡上将军北京追悼大会特刊》 张隐韬在郑州以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的名义参加胡景翼追悼会。
五、1926年1月沧南盐庆农民自卫军“快邮代电”
根据刘格平的回忆,“大概是(1925年)年底或是一九二六年初,一天,在天津驻防的史可轩突然找到我说:‘张隐韬在南皮、盐山一带,向全国发了一个快邮代电,发表了农民自卫军成立宣言’”,可见刘格平得知农民自卫军“快邮代电”是从史可轩口中得知,并未亲自见过原文。实际上,1926年1月24日天津和北京的《益世报》均刊登了这份“快邮代电”,原文为:
“昨接沧南盐庆农民自卫军以快邮代电发表宣言云:呜呼,吾农民之不得生活也久矣,干戈扰攘,风云万变,有一不扰民者乎?盗匪猖獗,抢掠四起,有一不害民者乎?且明明军队也,而杀人、而防火、而绑票,是军队而盗匪矣,明明盗匪也!而军装、而鼓号、而勒索,是盗匪而军队矣!简言之,无日不有兵,即无日不有匪,致令吾民,室如悬罄,野无盖藏,壮者散而之四方,老弱转乎沟壑,无远近、无贫富,同归于尽而后已。吾民置此时际,惟引颈以待戮乎?抑设法以自卫乎?此沧南盐庆同人等,组织农民自卫军之所由来也。查四县武装自卫,开始于民国十二年,直军二十三师驻沧时,曾有游击队之组织。讵成立年余,直军溃败,于是我自卫军队复为奉军张宪所吸收,改组保卫队,用人编置,悉由主持。其初宣言,纯系为民,别无作用。及去岁战事初起,首先调用保卫队于大名,置信义于不顾,以致土匪陡起,祸及闾阎,言念及此,可为痛心。夫吾民,生当斯世,宜力图自立,如事事仰赖他人,未有不立法自毙者也。今我四县之实力,虽归丧失,然尚有破余之枪械也。如稍事收拾,加以整顿,精诚所至,妖魔立伏。所望我父老兄弟,枕戈待旦,作励精图治之心,背城借一,为亡羊补牢之计,大难其庶有豸,否则万劫不复,何以生存?世有同病相怜者乎,盍兴乎来。军长陈修夫,副军长张隐韬。通信处南皮县马村镇中学校。沧南盐庆农民自卫军。”
◆1926年1月24日《北京益世报》第6版 刊登的“沧南盐庆农民自卫军”“快邮代电”原文。
这份“快邮代电”原文详细说明了农民自卫军组织缘起、渊源和人员构成,对我们深入研究这个武装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另外,这份“快邮代电”原文中自卫军名称为“沧南盐庆农民自卫军”,与目前我们常说的“津南农民自卫军”略有出入,且“快邮代电”中列明农民自卫军军长为陈秀福(《益世报》原文为“陈修夫”)、副军长为张隐韬,也与刘格平回忆司令张隐韬、副司令陈秀福略有差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考证。
今年正值张隐韬组织农民自卫军成立100周年,希望这些新材料的发现,对于进一步完善张隐韬生平记述、探究其革命思想的渊源流变提供史料支撑,借此缅怀这位率先实践探索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先驱。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来源:圣骑HjF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