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老将集体辞职,80后掌门能否突破增长瓶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8 00:06 1

摘要:2025年9月,涪陵榨菜管理层迎来重大人事变动:董事、总经理赵平因工作调整辞去职务,转任一级资深经理;副总经理贺云川因到龄退休离任。至此,自2023年底前董事长周斌全、副总经理陈林相继退休后,涪陵榨菜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已悉数退出管理层。这场“老将谢幕”的背后,是

2025年9月,涪陵榨菜管理层迎来重大人事变动:董事、总经理赵平因工作调整辞去职务,转任一级资深经理;副总经理贺云川因到龄退休离任。至此,自2023年底前董事长周斌全、副总经理陈林相继退休后,涪陵榨菜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已悉数退出管理层。这场“老将谢幕”的背后,是这家传统佐餐巨头面临的增长困境,而接棒的80后董事长高翔,正站在企业转型的关键节点上。

赵平与贺云川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涪陵榨菜的现代化进程同步。1995年加入公司的赵平,从基层技术员起步,2011年升任总经理,主导了企业从手工作坊向智能化生产的转型。他作为榨菜非遗传承人,培养超50名技艺传承人,推动“三清三洗三腌三榨”工艺成为行业标杆。而贺云川自1998年加入后,历任技术员、副厂长、产品经理等职,长期分管生产与研发。

老将们的退出,标志着涪陵榨菜告别“创始人时代”。周斌全2000年临危受命时,公司负债500万元、年产能仅1万吨;至2023年退休时,涪陵榨菜已成长为年营收超25亿元、净利润逾8亿元的行业龙头,并凭借自动化生产线和资本市场运作,一度被奉为“榨茅”。然而,随着消费市场剧变,这家传统企业的增长引擎逐渐熄火。

涪陵榨菜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13.13亿元,同比仅增0.51%;净利润4.41亿元,同比下滑1.66%。核心榨菜业务销量持续萎缩:2020年高峰时达13.56万吨,2024年降至11.14万吨,2025年上半年再减7.1%。经销商数量也从2023年的3239家锐减至2025年6月的2446家,同比减少13.1%。

健康意识觉醒下,高盐、低营养的榨菜遭遇需求下滑。社交平台上,“乌江榨菜越来越贵”“穷得榨菜都吃不起”的吐槽频现。尽管公司推出减盐产品,但更多是存量用户替代,难以吸引新客群。

涪陵榨菜近年通过收购、自研推出萝卜、泡菜、下饭菜等佐餐品类,甚至涉足酱油领域,但2025年上半年,萝卜、泡菜收入占比仅2.53%、9.03%,其他产品占比2.78%,均未成为业绩支柱。新品之间还存在内部竞争,例如下饭菜与榨菜酱的消费场景高度重叠。

接任者高翔,1981年出生,曾任涪陵区经信委主任,2023年底成为董事长,2025年9月兼任总经理。面对增长瓶颈,他正从三方面破局:

高翔上任后,涪陵榨菜董监高团队平均年龄降至54岁以下,80后高管占比提升。年轻团队更熟悉数字化工具与新兴消费趋势,例如通过直播电商、短视频广告精准触达年轻用户,2025年上半年电商渠道下饭菜品类占比从10%提升至17%,新品爆炒系列销售额突破360万元。

2025年4月,涪陵榨菜宣布拟收购川味复合调味料企业味滋美51%股权。味滋美主营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2024年营收2.65亿元,净利润3962.45万元。若收购完成,涪陵榨菜将切入千亿级复合调味料市场,降低对榨菜单品的依赖。

2024年涪陵、眉山、东北三大生产基地设计产能14.99万吨,实际产量仅11.36万吨,利用率76%。2021年定增募资32.8亿元的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因市场变化延期至2027年6月,且榨菜品类产能从20万吨/年调减至16万吨/年。

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1.25亿元,同比激增1421.45%,主要因放宽经销商信用政策以刺激进货。存货周转天数达193.3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9.11天,均创历史新高,反映终端动销缓慢。

非榨菜品类毛利率远低于榨菜(2025年上半年榨菜毛利率58.08%,其他产品未披露但普遍较低)。管理层承认,新品推广初期以扩大体量为主,盈利空间有限。

涪陵榨菜的困境,本质是传统消费品牌在健康化、年轻化浪潮中的适应性挑战。高翔的年轻化团队能否成功,取决于三点:

新品创新效率:能否快速推出符合健康趋势的低盐、有机榨菜,以及具备爆款潜力的调味料新品。并购整合能力:味滋美能否与涪陵榨菜现有渠道产生协同效应,避免“1+1组织变革深度:年轻管理层能否打破传统国企的决策惯性,建立更灵活的市场响应机制。

对于这家拥有百年工艺、坐拥“乌江”品牌的企业而言,增长瓶颈的突破不仅是商业命题,更是传统行业在消费升级时代的生存实验。80后掌门人的答卷,或将决定涪陵榨菜能否从“土味配角”重返“国民餐桌”。

来源:小锌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