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子推翻百年遗传定论,长寿传四代关键真不是DNA?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8 00:18 1

摘要:在遗传学领域,DNA一直被视为生命信息的绝对载体,承载着世代相传的遗传密码。然而,2025年9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珍妮莉亚研究园区Meng Wang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却以一种微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彻底颠覆了这一百年定论。研究发现,长

在遗传学领域,DNA一直被视为生命信息的绝对载体,承载着世代相传的遗传密码。然而,2025年9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珍妮莉亚研究园区Meng Wang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却以一种微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彻底颠覆了这一百年定论。研究发现,长寿特质竟能通过溶酶体激活的表观遗传机制跨代传递四代,而这一过程无需改变DNA序列。

研究团队最初在秀丽隐杆线虫的肠道中过表达溶酶体酸性脂肪酶LIPL-4,这种酶能促进溶酶体分解脂肪。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线虫的寿命显著延长,最高可达60%。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当这些长寿线虫与野生型线虫杂交后,即使后代未继承转基因,其寿命仍比普通线虫长18%,且这种效应持续至第四代(T4)。

“这就像给线虫装了一个‘长寿开关’,不仅自己受益,还能把‘长寿密码’传给子孙。”研究通讯作者Meng Wang教授形象地比喻道。这一发现直接挑战了“遗传信息仅通过DNA传递”的传统认知,暗示存在某种不依赖DNA序列的跨代遗传机制。

为揭开长寿跨代传递的奥秘,团队聚焦于表观遗传修饰——这类化学变化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基因表达。通过对比长寿线虫与普通线虫的组蛋白修饰水平,研究人员发现,长寿线虫体内组蛋白H3第79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H3K79me2)和三甲基化(H3K79me3)水平显著升高,而其他常见修饰(如H3K4me3、H3K9me2)无变化。

进一步分析锁定了一个关键基因——his-71,它编码的组蛋白变体H3.3具有独特性质:无需依赖DNA复制即可整合到染色质中,且第79位赖氨酸更易被甲基化。在长寿线虫的肠道中,his-71表达量显著上升,而敲除该基因后,长寿效应几乎完全消失。

“HIS-71就像一个‘信使’,它从肠道体细胞出发,通过卵黄蛋白运输系统进入生殖细胞的卵母细胞中。”研究团队通过构建肠道特异性表达FLAG标签HIS-71的转基因线虫,并用免疫荧光技术追踪其路径,证实了这一过程。当阻断HIS-71的运输时,长寿效应无法传递给子代,直接证明了其作为跨代遗传载体的核心作用。

进入生殖细胞后,HIS-71还需经过一道“加工工序”才能生效。团队发现,生殖细胞中特有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DOT-1.3(负责H3K79甲基化的关键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仅在生殖细胞中表达的DOT-1.3,能将HIS-71的第79位赖氨酸甲基化,形成持久的表观遗传标记。

实验显示,敲低生殖细胞中的dot-1.3会使长寿效应减少30%,H3K79me2/me3水平下降;而过表达dot-1.3则能直接延长线虫寿命,并使其后代寿命增加16%。更关键的是,若将HIS-71的第79位赖氨酸突变为无法甲基化的丙氨酸,即使过表达该变体,寿命延长效果也大幅降低(仅9%),远低于野生型HIS-71的20%以上。

“这就像给‘信使’贴了一个‘长寿标签’,只有经过DOT-1.3的修饰,HIS-71才能将长寿信号传递给下一代。”Meng Wang教授解释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溶酶体-表观遗传调控通路并非仅由LIPL-4激活,还广泛参与其他长寿相关的代谢信号。例如:

抑制mTORC1:敲低调控溶酶体mTORC1活性的关键蛋白raga-1,能通过上调his-71和H3K79甲基化延长寿命,且效应可跨代传递;激活AMPK:将能量感知蛋白AMPK锚定到溶酶体上,也能通过相同机制实现长寿跨代;禁食诱导:线虫幼虫期经历6天饥饿后,成年寿命延长19%,而敲除his-71或dot-1.3会完全阻断这一效应。进一步研究显示,禁食会诱导lipl-4表达上调,进而激活his-71和H3K79甲基化。

“这表明,溶酶体通过表观遗传调控跨代长寿的机制,可能是生物应对环境压力(如饥饿)的进化策略。”Meng Wang教授指出,“父母经历的环境压力,能通过这一通路将‘生存优势’传递给后代。”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长寿跨代传递的新机制,更打破了“遗传信息仅存在于DNA”的传统观念。传统遗传学认为,DNA序列的改变是性状传递的唯一途径;而表观遗传学则证明,化学修饰(如组蛋白甲基化)也能在不改变DNA的情况下调控基因表达,并实现跨代传递。

“我们一直认为遗传信息仅存在于细胞核内,但现在我们证明了组蛋白可以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Meng Wang教授的总结,为理解环境因素(如营养不良、代谢变化)的跨代效应提供了全新视角。例如,父母长期处于高压或污染环境,可能通过类似机制将不良影响传递给后代;反之,通过调控溶酶体功能或H3K79甲基化,或许能在不改变基因的前提下,帮助人类获得更持久的健康与长寿优势。

尽管研究对象是线虫,但这一发现对人类健康的意义不容小觑。研究团队已计划在哺乳动物(如小鼠)中验证该机制,并探索以下问题:

长寿效应为何只传四代?能否通过环境干预延长或阻断传递?父母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是否会通过表观遗传影响后代?能否开发药物调控溶酶体功能或H3K79甲基化,预防家族性疾病?

“如果能在人类身上验证这一机制,我们将开辟抗衰老研究的新方向。”Meng Wang教授充满期待,“未来,或许能通过科学手段,将‘健康长寿’的密码更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

从溶酶体的“垃圾处理场”到长寿信息的“快递站”,从组蛋白的“化学修饰”到跨代遗传的“信使”,这项研究以一种微小生物为起点,彻底颠覆了百年遗传定论。它告诉我们,生命的奥秘远比想象中复杂——DNA不是唯一的遗传载体,表观遗传修饰同样能书写生命的传奇。而这一切,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来源:小锌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