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类型“胰腺炎”有这么大的威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00:39 1

摘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re pancreatitis,AIP)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临床较为少见,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糖尿病是AIP的常见并发症,究其原因,一是AIP患者在早期即可能出现胰腺内分泌腺及外分泌腺功能受损;二是AIP的一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re pancreatitis,AIP)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临床较为少见,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糖尿病是AIP的常见并发症,究其原因,一是AIP患者在早期即可能出现胰腺内分泌腺及外分泌腺功能受损;二是AIP的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虽具有强效抗炎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代谢紊乱。因此,临床上糖尿病合并AIP患者的血糖管理颇具挑战性,需格外重视以避免造成诊治延误。本文中,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骆梓恒医生通过一例糖尿病合并AIP患者的诊治案例分享,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知。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8岁,因“血糖升高6年,发现胰腺占位1年”于2022年1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2016年(62岁)体检查空腹血糖6.7 mmol/L,未予重视。2019年体检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12~14 mmol/L,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症状,在当地卫生所被诊断为“糖尿病”,予格列吡嗪控释片5 mg qd降糖,患者未控制饮食,未监测血糖。2021年7月患者出现腹泻、胃纳差,3个月体重下降12 kg,至医院门诊行腹部B超示肝内多发钙化灶,肝右叶稍高回声团,血管瘤可能,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胰头部实质性占位。胰腺增强CT示:胰腺形态异常并周围异常密度影,考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能性大;胆囊壁、肝总管及胆总管上段壁增厚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考虑炎症可能。

为明确诊断,患者于2021年7月27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慢性胆囊炎伴淋巴、浆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IgG4(+)/CD138(+)>40%,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结合病史,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予甲泼尼龙32 mg/d口服。患者监测血糖明显升高,餐后血糖最高达20~24 mmol/L,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好转。后消化科随访,胰腺病灶较前好转,随访IgG4持续下降,予甲泼尼龙逐步减量至12 mg/d口服。

甲泼尼龙减量后血糖下降,门诊随访调整降糖方案为二甲双胍500 mg tid、瑞格列奈三餐前1.5 mg-1.5 mg-1 mg、阿卡波糖50 mg tid口服。患者未规律监测血糖,自觉视物模糊,为明确糖尿病分型、调整血糖和评估并发症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好,胃纳可,睡眠好,小便正常,大便2次/日,不成形,近期体重无明显下降,无肢端麻木疼痛,无泡沫尿,无口干、多饮症状。

既往史

2008年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治疗,病理为“良性”。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T 37.1℃,P 81次/分,R 20次/分,BP 140/82 mmHg。身高166 cm,体重58 kg,BMI 21.0 kg/m2。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无异常皮疹,无色素沉着。无腮腺肿大,无突眼。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坦,腹软,全腹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脏无叩击痛,肠鸣音3次/分。无满月脸、水牛背,无紫纹,无肢端肥大症面容,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辅助检查结果

血、尿、粪常规+隐血、肝肾功能、甲状腺激素、肿瘤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异常。空腹血糖5.7 mmol/L,餐后2h血糖10.8 mmol/L,空腹胰岛素3.8mU/L,餐后2h胰岛素4.7 mU/L,空腹C肽1.02 μg/L,餐后2h C肽1.52 μg/L。HbA1c 9.4%,糖尿病自身抗体:GADA、IAA、ICA(-)。血脂CHO 6.46 mmol/L,TG 1.74 mmol/L,LDL-C 4.16 mmol/L,HDL-C 1.59 mmol/L。血清IgG4 4.71 g/L。

心电图:正常心电图。超声:肝内回声增粗,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切除术后。胰腺轮廓显示欠清,显示部分未见明显异常。双肾囊肿。脾脏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右叶切除术后,左叶结节,TI-RADS 2类。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肿大。双侧甲状旁腺未显示。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血流通畅。双侧椎动脉(显示段)、颈内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动脉内中膜多发小斑点。右小腿肌间静脉内径增宽,双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血栓。骨密度:腰椎正位和左股骨颈骨密度低于正常,Z值分别为-0.9及-2.1。胸部X线片:两肺纹理增多,右肺小结节。眼科会诊:白内障,双眼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VPT:左足凉温觉减弱。

临床诊断:1、2型糖尿病继发加重;2、IgG4相关性胰腺炎;3、混合性高脂血症;4、甲状腺结节:右叶切除术后,左叶结节(TI-RADS 2类);5、其他:肾囊肿、白内障。

诊治经过

2型糖尿病继发加重: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早餐前12 U皮下注射;口服二甲双胍早500 mg、中1000 mg;阿卡波糖100 mg tid,瑞格列奈中2 mg、晩1 mg降糖治疗。患者血糖稳定在4.8~9.1 mmol/L。

IgG4相关性胰腺炎:评估胰腺情况并排査其他IgG4相关疾病累及部位,患者无腹痛及黄疸,腹部B超未见胰腺明显占位;否认口干、多饮、咳嗽、气急,查体无腮腺肿大,无突眼,B超检查未见肾盂壁增厚,暂无其他器官受累的依据。查IgG4 4.71g/L,消化科会诊后考虑胰腺病灶好转,无其他部位受累表现,继续甲泼尼龙12 mg qd口服,并给予胰酶肠溶胶囊300 mg tid补充胰酶治疔,定期门诊随访。

随访:2025年3月随访患者,IgG4稳定于2.5~3.0 g/L,甲泼尼龙已减量至每天早10 mg。目前降糖方案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早餐前12 U皮下注射,二甲双胍500 mg tid降糖,阿卡波糖早50 mg-中50 mg-晚100 mg餐中口服,瑞格列奈中餐前1 mg口服,血糖控制平稳。

病例诊疗思考与总结

AIP由Yoshita于1995年率先报道。由于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又有所不同,因此临床对AIP的认识仍相对不足。根据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的不同,目前将AIP分为两种类型:1型AIP又称淋巴细胞浆细胞性硬化性胰腺炎(LPSP),即IgG4相关性胰腺炎,是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累及胰腺的表现,临床上可合并有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腮腺炎、自身免疫性肾炎、后腹膜纤维化等。2型AIP是特发性导管中心型胰腺炎,与IgG4无关[1]。

IgG4相关胰腺炎占AIP中的大多数,不同文献报告的占比为70%~90%,其发病年龄以60~70岁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我国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梗阻性黄疸、腹部不适、体重减轻和血糖升高等。由于常表现为胰腺包块和梗阻性黄疸,容易被误诊为胰腺癌[2]。

IgG4相关性胰腺炎与糖尿病具有密切联系。由于炎症纤维化导致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糖尿病是IgG4相关性胰腺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于疾病较早阶段,接受激素治疗后血糖可明显好转。但发病时间较长、胰岛功能较差的患者激素治疗后血糖可能不降反升。部分患者在2型糖尿病基础上合并IgG4相关性胰腺炎,在激素治疗后可出现血糖控制情况的恶化。此外,对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往往合并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血糖水平波动大,还可出现营养不良。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胰岛素治疗应为首选,因为其有促进合成代谢的作用,并酌情补充胰酶制剂[3,4]。

此外,IgG4相关性胰腺炎的治疗用药对血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糖皮质激素是IgG4相关性胰腺炎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直接损伤细胞、减少GLP-1分泌等机制导致血糖升高。据文献报道,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6%~131%、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加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增加。

清晨一次激素疗法常引起午餐后至睡前血糖升高,夜间血糖逐渐下降,空腹血糖可以正常。推荐在午、晚餐前或午、晚餐后1~2小时筛查血糖。对于血糖轻度升高的,可以选用起效迅速和增加餐后胰岛素分泌的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和/或使用二甲双胍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对于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或存在禁忌证的患者,可选择胰岛素治疗。结合糖皮质激素所致糖尿病的血糖谱特点,可使用三餐前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治疗,或者早上注射中效或预混胰岛素,使胰岛素的持续时间尽量覆盖糖皮质激素的效应时间,并减少糖皮质激素失效后的低血糖风险。对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可采用基础胰岛素+餐时超短效胰岛素方案。

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在2型糖尿病基础上合并IgG4相关性胰腺炎,胰岛功能受损,采用糖皮质激素早上顿服治疗,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显著升高。因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在二甲双胍、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的基础上,早餐前加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好转。

总而言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是饮食运动或降糖药物调整不到位,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在干扰血糖的控制。IgG4-RD是个古老的,但又新被我们认识的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胰腺、垂体、甲状腺等,受累部位出现功能障碍,也可表现为炎症性占位。累及胰腺时表现为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也可伴血糖升高或原有糖尿病的恶化。及时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能可以缓解病情,但也要注意糖皮质激素治疗本身可能加重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Rebours V. Pancréatite auto-immune?: historique, diagnostic positif et diagnostic différentiel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ration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n Pathol. 2012 Nov;32(5 Suppl):S72-4. French.

[2] Staum B, Sumey C, Bohy KC, White K, Thambi-Pillai T, Ridgway T, Atiq M. Diagnostic Challenge With 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nd IgG4-Related Disease. S D Med. 2020 Jun;73(6):266-269.

[3] Males-Maldonado D, Mola Reyes L, Martín González A, Gómez Grande A, Guadalix Iglesias S. Diabetes mellitus secondary to IgG4-related disease. Endocrinol Diabetes Nutr (Engl Ed). 2022 Feb;69(2):151-152.

[4] Williams DM, Nawaz A, Srivastava B, George L. IgG4-related pancreatitis: an uncommon cause of hyperglycaemia. BMJ Case Rep. 2020 Apr 15;13(4):e234331.

来源:国际糖尿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