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二十四节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14:59 2

摘要:二十四节气本质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时间刻度,是古人通过观测太阳周年视运动,结合物候、气候变化总结的地理历法。

资讯来自;原创 北叶林 地理北叶林 安徽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本质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时间刻度,是古人通过观测太阳周年视运动,结合物候、气候变化总结的地理历法。

一、季节划分

商朝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战国以前,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至汉代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制度。

二、二十四节气划分

立春始,单为节,双为气,合称节气。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一个节气的日期大约经过15天。

记忆方法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风俗

本文以春、夏为例,探究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相关风俗活动。

1.春季

(1)立春

“立”为开始,标志万物渐次苏醒,气温有所回升,但冷空气仍活跃,需防“倒春寒”。相关风俗活动有春耕,咬春(吃春卷)等。

(2)雨水

气温回升,降雪减少、降雨增多。农田开始返青,对雨水要求较高,因此,有春雨贵如油说法。相关风俗活动有送罐罐肉等。

(3)惊蛰

春雷始鸣,地下冬眠的虫类被惊醒,气温快速上升,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阶段。相关风俗活动有惊蛰吃梨,梨有离的谐音,有让虫害远离庄稼寓意。

(4)春分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5)清明

气温稳定回升,降水增多,草木繁茂,既是扫墓祭祖的节气,也是春耕春种的关键期。

(6)谷雨

“雨生百谷”,谷类作物加速生长,南方开始插秧,北方播种玉米、棉花。相关风俗活动有走谷雨,即青年妇女到外走一圈再回家,有走进自然,强健体魄寓意。

2.夏季

(1)立夏

气温升高,雷雨增多,需防旱防涝。

(2)小满

北方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即小满。相关风俗活动有关中地区出嫁女儿回家看麦梢黄,关心以及为家里夏收做准备。

(3)芒种

“芒”指麦类有芒作物,“种”为播种,北方收割小麦,南方插秧,是一年中最忙的农事节气。相关风俗活动有宁波地区芒种时吃君踏菜,这样可保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光滑。

(4)夏至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5)小暑

“暑”为炎热,此时进入初伏,高温潮湿,南方易受台风影响,需做好防暑和作物防涝。相关风俗活动有鲁南和苏北地区吃伏羊,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说法。

(6)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中伏,农作物需充足水分,同时要防范极端高温和暴雨。相关风俗活动有浙江椒江葭沚一带送大暑船,送五圣出海,有送暑报平安民之意。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如有需要,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课件、网络。

来源:草根练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