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子狂犬病发作身亡,去世前已注射疫苗,为何人还没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7 14:32 2

摘要: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林先生的家里一片愁云惨雾。这个30岁的年轻人,在半个月前刚被自家院里一只流浪狗抓伤了小腿。起初,林先生也像多数人一样,觉得伤口不大要紧,但还是保险起见当天就去了医院打了狂犬疫苗。他原本以为,这一针下去,日子就会像往常一样继续。可谁能想到,短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林先生的家里一片愁云惨雾。这个30岁的年轻人,在半个月前刚被自家院里一只流浪狗抓伤了小腿。起初,林先生也像多数人一样,觉得伤口不大要紧,但还是保险起见当天就去了医院打了狂犬疫苗。他原本以为,这一针下去,日子就会像往常一样继续。可谁能想到,短短两个星期后,林先生竟突发高热、全身酸痛、出现了怕水、精神错乱等症状,被确诊为狂犬病,最终因呼吸衰竭不治身亡

“明明已经打了疫苗,怎么还救不了他?”家人的困惑和悲痛在群里传播,一时间,无数人被这个看似难以理解的医学事实震撼:打了狂犬疫苗,为什么还是有可能“回天无力”?许多读者也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与狂犬病相关的危险,以及家中有宠物时又该如何才能真正避险。到底哪些环节出了问题?林先生的悲剧又能给我们什么警示?尤其是第三点,常常被大多数人忽视。如果你也有养宠、喜欢动物,或者有过类似遭遇,不妨接着往下看,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打开健康的“最后防线”。

“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几乎100%。”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根据《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当年国内狂犬病报告病例为422例,死亡410人,死亡率高达97.16%!”甚至国际上,哪怕在医疗条件极好的地区,狂犬病仍被称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

那林先生打了疫苗,为何还是没挺过来?

权威医学专家指出:疫苗并非立刻起效,人体产生抗体通常需要7到14天。如果被感染的动物携带的狂犬病毒量大、毒性强,或者咬伤位于头面部等距离中枢神经近的部位,病毒极可能在抗体形成前就已顺着神经进入大脑和脊髓。数据显示,头部、颈部被咬,发病潜伏期最短,几天到一周不等,而远离中枢的,潜伏期可长达半年甚至更久。

此外,疏于正确处理伤口或漏治(未按全程、规范接种疫苗,或未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都会让疫苗“保护伞”出现漏洞。临床中也发现,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患者、孕产妇等人群,注射后抗体生成能力较弱,发病风险高于普通成年人

与林先生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2017年,江苏一家庭主妇被家犬轻咬,伤口未见出血,仅简单冲洗,结果两个月后罹患狂犬病身亡研究显示,约三成狂犬病患者咬伤当时“未见明显出血”,但病毒已悄悄渗入体内,只要皮肤有破损,哪怕极其细小,狂犬病毒也可能通过唾液进入人体

国家卫健委特别指出,根据暴露分级不同,处理原则和紧急程度差异巨大:

I级暴露(如与健康动物接触、完好皮肤被舔)无需特别处理;

II级暴露(裸露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擦伤、抓伤):应立刻彻底冲洗消毒伤口,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III级暴露(穿透皮肤的多处咬伤、面部、头部受伤,或伤口被污染等),需立刻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并规范接种狂犬疫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黄佳强调:只要皮肤破损,不论动物是否家养,有无出血和大小伤口,都要第一时间科学消毒和规范接种疫苗,切勿侥幸

如果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正确的急救处理顺序至关重要,其时效直接关联生死:

第一时间处理伤口:当即用流动清水与肥皂冲洗15分钟以上,用消毒剂(如碘伏)彻底消毒;

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完善后续处理:如医生评估,按需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免疫球蛋白)+全程疫苗(通常5针法或4针法)

全程按时完成疫苗接种,严格遵医嘱,不要因症状消失或疏忽而中途停针;

特殊高危情形(头面部严重咬伤、老年、免疫力低)务必及时主动告知医生,以便研判加重防护措施。

要特别提醒,即使是家养宠物、未见发病表现,仅有轻微破皮也千万不能忽视国内多起病例说明,宠物犬猫一旦染狂犬,早期与健康状态无明显区别,疫情防控只能以“零容忍”思维应对

为宠物犬猫定期免疫,建议每年接种狂犬疫苗;

外出遛狗要拴好绳,主动规避流浪动物、野生疑似患病动物

家有儿童,教育孩子不得与动物打闹逗弄,发现被咬抓,鼓励孩子主动上报家长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传染病防控管理指南》
3.《中国狂犬病疫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4.《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分析》

来源:鲁老师的健康分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