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话说得好,“萝卜不蹲苗,长成老鼠腰”。这句农谚道出了萝卜种植的一大关键——蹲苗技术做不到位,萝卜就会长得细长无力,产量和品质都上不去。
老话说得好,“萝卜不蹲苗,长成老鼠腰”。这句农谚道出了萝卜种植的一大关键——蹲苗技术做不到位,萝卜就会长得细长无力,产量和品质都上不去。
秋风吹,萝卜长,又到了萝卜种植的黄金季节。走在乡间小路上,经常能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萝卜地。可为什么有些农户种的萝卜又粗又壮,甜脆可口,而有些萝卜却长得像老鼠尾巴,又细又长?
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了 “蹲苗”这项关键技术。
什么是萝卜“蹲苗”?
简单来说,蹲苗就是在萝卜生长的一定阶段,通过控制水分供应,调节植株生长,促进根系下扎,为后期肉质根膨大奠定基础的一种栽培技术。
这就好比盖房子,地基打得深打得牢,房子才能盖得高又稳。萝卜的根系就是地基,只有根系发达,才能长出粗壮肥大的萝卜。
蹲苗期间,适当的干旱胁迫会让萝卜感受到生存压力,从而把生长的重心转向深层扎根,寻找土壤深处的水分,这为后期肉质根充分膨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蹲苗的关键时期,你做对了吗?
萝卜生长过程中,并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蹲苗的。最佳的蹲苗时间是在幼苗期和莲座期。
具体来说,一般在萝卜破肚后(即幼苗下部皮层破裂,表示肉质根开始膨大),肉质根开始膨大前这个阶段进行蹲苗最为适宜。
此时,萝卜的叶片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光合作用能力强,但肉质根还没有进入快速膨大期。通过适度的控水,可以促使萝卜根系向土壤深处伸展,形成强大的吸收网络。
有经验的农技人员提醒:“春萝卜生长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浇水,只有在畦沟土壤发白时适当浇水。”这其实就是蹲苗理念的体现。
蹲苗具体怎么做?记住这几点!
控水是核心。从萝卜破肚到肉质根开始膨大的这段时间,除非土壤过于干旱,畦沟土壤发白,否则应尽量减少浇水甚至不浇水。
当你发现中午萝卜叶片有些萎蔫,到了傍晚又能恢复挺立,这就表示蹲苗的程度恰到好处。如果到第二天早晨叶片还不能恢复,那就说明缺水严重,需要适量浇水了。
中耕松土配合蹲苗效果更佳。雨后或浇水后及时划锄松土,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强根系呼吸,这能进一步促进根系发育。
中耕的深度应掌握先浅后深再浅的原则,离苗近的地方浅锄,远离的地方深锄,避免伤根。
化学控旺也是辅助手段。如果萝卜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叶片过于繁茂,可以考虑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烯效唑等进行化学控旺。
这能有效控制茎叶徒长,防止营养过度消耗在叶片上,使养分更多地向根部转移。但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避免药害发生。
蹲苗结束后,管理要跟上
蹲苗期结束后,萝卜就进入了肉质根快速膨大期,此时的管理要及时跟上。
一旦结束蹲苗,就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因为肉质根膨大期萝卜的需水量较大。此时如果缺水,会导致萝卜糠心、味辣、质地粗糙,影响品质。
施肥方面要重点补充钾肥,控制氮肥。钾元素对根茎类作物的膨大和品质提升至关重要,而过量氮肥则会导致叶片徒长,影响养分向根部的运输。
有经验的农户会在播后30天进行第一次追肥,45天左右进行第二次追肥。追肥时可以使用复合肥,但要注意平衡氮磷钾的比例。
常见的蹲苗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控水过度。有些农户为了蹲苗,长时间不浇水,导致土壤过于干旱,这反而会抑制萝卜生长,甚至造成早期抽薹。
误区二:蹲苗过早或过晚。蹲苗过早,幼苗太小,抵抗力弱,过度控水会导致僵苗;蹲苗过晚,则起不到促进根系下扎的作用,效果大打折扣。
误区三:忽视品种和气候差异。不同的萝卜品种、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气候条件,蹲苗的时间和强度都应适当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一概而论。
种萝卜看似简单,里面的学问却不少。尤其是蹲苗这一关,掌握好了,萝卜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强,自然长得粗又壮;掌握不好,可能就只能收获一地的“老鼠尾巴”萝卜了。
眼下正是秋萝卜管理的关键时期,只要科学蹲苗,合理管理,相信你家的萝卜一定能迎来大丰收!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