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杏林先锋”的健康守护,到“共享奶奶”的温情传递,再到“我为乡亲来带货”的助农增收……不久前,一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路演在高台县影剧院成功举办,25个精心打磨的品牌项目集中亮相,生动呈现出高台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成果。
从“杏林先锋”的健康守护,到“共享奶奶”的温情传递,再到“我为乡亲来带货”的助农增收……不久前,一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路演在高台县影剧院成功举办,25个精心打磨的品牌项目集中亮相,生动呈现出高台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成果。
近年来,高台县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构建起“一镇一特色、一队一品牌”的文明实践体系,推动文明实践从零散活动向系统化、常态化转变,成为破解民生难题、增强城乡凝聚力的有效路径。
精准服务:小品牌撬动大民生
“县里的医生每月都来村里坐诊,我这老关节炎再也不用跑远路了!”新坝镇村民王彩花对“我为乡亲出趟诊”项目赞不绝口。该项目由高台县人民医院发起,组织多学科专家定期深入偏远乡村和养老院,开展义诊体检与健康知识普及,累计服务群众已达10万人次,切实打通了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
聚焦民生痛点,高台县精准发力,针对双职工家庭寒暑假子女看护难题,“红领巾假期爱心托管课堂”项目应运而生。依托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项目招募返乡大学生和专业社工,开设课业辅导、非遗体验、红色研学等课程,累计服务少年儿童超9000人次,既缓解了家长负担,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群众就业需求,“援助暖民心・就业解民忧”项目通过“直播带岗”“专场招聘”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今年已促成1425人达成就业意向。同时,围绕技能提升开展家政服务、特色烹饪等职业技能培训2842人次,以“授人以渔”助力群众稳定就业。
融入日常:文明实践拓展新场景
今年端午期间,高台“文明集市”火爆出圈——9位乡镇文明实践所所长化身“主播”,为本地特产代言,首日销售额突破12万元。“所长带货”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路,也探索出“文明实践+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实现文明建设与经济效益双赢。
“背包科普行”项目以“流动科技馆”的形式,将科学普及的触角延伸至乡村角落。志愿者定期走进乡村学校、社区和家庭,为留守儿童、老年人等群体带来人工智能、机器人、VR体验等互动课程,将前沿科技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体验,有效弥补了基层科普资源的不足。
理论宣讲同样接地气、有温度。“理响高台”项目组建了6支骨干宣讲队,73名宣讲员深入楼院田间,以快板、小品、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转化为“百姓话语”,今年已开展宣讲88场次,真正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在高台,依托“10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群众赶集时可参与健康义诊,村口能听政策解读,社区楼下就有文化体验……文明实践已无缝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矩阵效应: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
“过去单打独斗,现在协同发力。”高台县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高台县已培育46个特色项目,其中“背包科普行”“敲门嫂”等6个品牌入选省市级优秀项目库,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互补、高效便民的文明实践服务矩阵。
品牌集聚效应持续释放——“百姓大舞台”常态化开展,年均奉献数十场精彩演出,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我为乡亲+”系列不断拓展,从拍照、出诊延伸到带货、授艺,精准对接群众多元需求;“孝善基金”通过“村民捐、集体补、社会助”多方筹资,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提供帮扶,让“孝老爱亲”传统美德落地生根……
目前,高台县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已壮大至2.3万人,每年精准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上千场。文明新风不仅浸润百姓生活,更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治理效能的实际成果——群众烦心事少了、幸福感强了,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这场以品牌化推进的文明实践探索,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受益的民心工程,也为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贡献了“高台智慧”。(甘肃农民报 周淑云)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