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石马镇中华茶艺课落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11:22 1

摘要:近日,绵阳市游仙区石马镇“幸福‘石’光·乐学课堂”公益项目年度特色课程——中华茶艺课正式落下帷幕。作为继八段锦、瑜伽课后又一文化惠民举措,本次茶艺课以“溯源传统、赋能生活”为核心,通过三堂沉浸式课程,让学员在茶香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幸福课堂的“全民美育

近日,绵阳市游仙区石马镇“幸福‘石’光·乐学课堂”公益项目年度特色课程——中华茶艺课正式落下帷幕。作为继八段锦、瑜伽课后又一文化惠民举措,本次茶艺课以“溯源传统、赋能生活”为核心,通过三堂沉浸式课程,让学员在茶香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幸福课堂的“全民美育”版图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幸福课堂:从“惠民平台”到“文化纽带”的深耕之路

自启动以来,石马镇“幸福‘石’光·乐学课堂”始终以“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为宗旨,由石马镇党委、镇政府以及镇总工会主办,万事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已累计开设养生、运动、文化等各类课程20余期,服务辖区职工及群众超600人次。从八段锦的“传统养生热”到瑜伽课的“身心疗愈潮”,课堂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免费学习平台,更成为连接邻里情感、传播文明新风的“社区客厅”。此次茶艺课的开设,正是项目在“传统文化传承”领域的又一次探索,旨在通过茶这一“国饮”载体,让居民在识茶、品茶、悟茶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堂茶课:从“知茶”到“懂茶”的沉浸式体验

本次茶艺课历时三周,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构建了系统的茶文化知识体系。第一节课“溯源茶史”:讲师从神农尝茶的传说讲起,梳理了从唐代陆羽《茶经》到宋代点茶、明清泡茶的发展脉络,通过“茶器演变图”“历史人物故事”等生动案例,让学员直观感受“一片叶子的千年修行”。第二节课“茶礼茶器”:聚焦生活实用场景,从家庭待客的“奉茶礼仪”到商务洽谈的“茶席座次”,再到盖碗茶“温杯、投茶、注水”的标准手法,讲师现场演示并手把手指导,退休职工李阿姨笑称“现在给孙子泡牛奶都学会‘温杯’了,讲究!”。第三节课“识茶鉴茶”:六大茶类实物展示环节成为全场焦点——绿茶的鲜爽、红茶的醇厚、乌龙茶的馥郁……学员们通过观察干茶外形、闻香、品鉴茶汤,学会辨别茶叶真伪与品质优劣,更收获了“春季饮花茶疏肝、冬季煮红茶暖身”的科学饮茶指南。

学员心声:“茶香里的幸福感,是味蕾与心灵的双重滋养”

“以前喝茶只看‘好不好喝’,现在知道龙井要喝明前茶,普洱要存老茶,这课让我成了家里的‘茶专家’!”企业职工王先生带着自己泡的祁门红茶来分享,引来阵阵赞叹。社区居民张女士则对茶礼仪感触颇深:“学了‘凤凰三点头’的注水手势,上周女儿带朋友来家,我泡的茶被夸‘有仪式感’,心里美滋滋的。”更令人欣喜的是,学员们自发组建了“石马茶友群”,课后仍交流泡茶心得、分享茶器收藏,课堂的影响从“课时”延伸到了“日常”。

以茶为媒:幸福课堂绘就“文化惠民”新图景

“茶艺课的火爆,印证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石马镇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幸福课堂始终坚持“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的模式,从养生健身到文化熏陶,课程设置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此次茶艺课不仅让大家学到了实用技能,更通过茶的“和、敬、清、寂”精神,传递了从容生活的态度。

未来,石马镇将继续丰富幸福课堂内容,计划开设书法、民乐等传统文化课程,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文化魅力,让“小课堂”持续释放“大能量”,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涵养社区文明的重要载体。(赵丽)

来源:消费质量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