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笑,智联刚扒了七万多份问卷:78%的人干过同款蠢事,可真正卷铺盖走人的不到6%。
“手一抖,把‘老板像极了我前任’甩进了大群。
屏幕亮起那一刻,空气比北京冬天还干。
别笑,智联刚扒了七万多份问卷:78%的人干过同款蠢事,可真正卷铺盖走人的不到6%。
数字冷冰冰,但落在自己身上,就是社死现场直播。
去年冬天,隔壁组的小姑娘把跟闺蜜吐槽“组长发际线后撤速度堪比项目deadline”的语音,一不留神扔进部门群。
她后来回忆,当时耳机里嗡嗡响,像有人拿电钻往脑壳里打钉子。
组长沉默三分钟,回了句:“确实该植发了,项目也顺便植点新需求。
全组笑疯,危机变段子。
更离谱的是今年三月,某厂HR把全员调薪表当节日问候发出去。
按剧本应该鸡飞狗跳,结果老板直接顺水推舟:“既然看见了,那就直播解释薪酬逻辑。
那一晚,内网投票“最敢透明公司”,他们高票第一。
软件商也嗅到商机。
企业微信、钉钉悄悄上线“敏感词二踢脚”——检测到“工资”“离职”“傻X”等黑话,先弹窗再发送,官方数据说能拦60%的翻车。
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人把“工资”打成“工zi”继续手滑。
真遭了也别原地去世。
心理圈流传“3C土法”:
先冷静,别秒撤,越撤越像坐实;
30分钟内丢一句“发错群,抱歉打扰”,然后闭麦;
再把影响锁在小范围,别越描越黑。
说到底,职场不是玻璃房,谁还没点二手尴尬。
老板若拿你的小失误做年终演讲素材,那才真该更新简历。
下次再手滑,记住:群聊里沉默的那几秒,其实大家也在拼命检查自己有没有发错图。
毕竟,下一个“前任脸”可能就是他们自己。
来源:搞笑段子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