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高校这几年的排名变动又一次很清晰地显示出各校在学科创建、地域发展、人力资源经营等方面存在的竞争状况。中山大学依旧领跑,在广东省内高校占据无法撼动的位置,华南理工大学紧随其后,它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学科和科研实力。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以及其他各所高校显示出很强
广东高校这几年的排名变动又一次很清晰地显示出各校在学科创建、地域发展、人力资源经营等方面存在的竞争状况。中山大学依旧领跑,在广东省内高校占据无法撼动的位置,华南理工大学紧随其后,它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学科和科研实力。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以及其他各所高校显示出很强的发展势头,但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滑坡引起大家对传统的强势学科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思考。
中山大学作为广东教育界的“领头羊”,一直都是排第一,它这所成立于1924年的高等学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从医学到理工科领域,中山大学的科研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一些学科甚至已经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学校有着许多国家的重点实验室以及一流的科研机构,这些硬件上的设施是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的重要支撑。中山大学同全球诸多著名高校维持紧密联系,这种开放并存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校在学界的声誉。中山大学在学生培养上重视各学科协调发展,既重视对传统学科的钻研发展又着眼于新方向的发展。这样多元的发展理念让学校继续吸引着优质生源,而中山大学遍布全球的校友网络又给学校拓展社会资源、扩大国际影响力增添了不少助力,使得学校的名声不再局限于本土,而是响彻于各国。
排在第二位的便是有着“工科强校”之称的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机械工程还有材料科学之类的优异表现让其一直占据着工科方面的领先地位。华南理工大学素有工程师摇篮之称,在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多家公司展开密切合作之后,该大学便开始为当地公司输送出不少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的“双一流”发展举动也获得很大进步,在国际交流这块继续出力,其在世界学界体系中的名声与争夺能力更上一层楼。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成果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多研究项目都被直接应用到地方产业当中。特别对于像广东这种高科技制造业强的地方,学校的科研转产能力就很重要了。
暨南大学因具有华侨教育的特点而位于全国第三名的位置,学校历史悠久从1906年开始创办至今一直秉持着文化、学术的传承与发展。暨南大学在新闻传播、 经济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这些文科特色学科成了学校的标志牌。暨南大学以招收海外学生而闻名,是全世界华人教育的窗口之一。学校旨在搭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把传统的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暨南大学广大的校友群成为一种资源,不仅提升了学校在国内的声誉,而且拉近了学校与海外的距离。这样的影响力,不止是局限在学术圈里面头的,更是深入到华人文化交流的独特天地当中。
深圳大学是广东省高校中异军突起的典型,发展神速让人称奇。这所年轻的大学创办于1983年,依靠着优越的位置、自由开放的办学理念很快登上了前列。深圳大学依托于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并且有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资源作支撑,在飞速发展。学校的引才力度同样引起不少关注,学校推行的国际化人才引进策略引来很多高水平学者参加教学与科研行列。深圳大学在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新兴科技领域等的科研突破明显,并且同当地的科技企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工学、 近几年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重点学科排名都有所提高,这使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得到加强。
相比之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逊色很多了,该学校本来以培养外语人才、外向型人才著称,但是因为近几年来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型变化,对外贸易市场增长缓慢的原因导致它原有的特色学科已经很难匹配就业要求。由于教育领域竞争激烈,广外吸引优质生源的能力不如其他院校,在信息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布局也不如其它大学。学校国际化的办学模式以及语言类的优势还是它的优点,但是面对新时代的发展环境,在怎样的方式上改进自身的专业设置以满足社会的变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目前广东省高校的整体状况更加突出了区域内高校竞争的残酷性,排名居前的院校依靠高水平学科建设、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大力推进国际化取得先机。深圳大学等年轻学校崛起,也显示出高校发展潜力和活力,在广东教育界算是新动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排名变化提醒其他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未来的广东高校必须要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同时加强面对教育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在时代的发展下新兴学科的布局也变得更为重要了。经过不断的科研力量提升和满足市场需求之后,广东的高校在将来可以继续保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竞争优势。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