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男子喉咙总有异物感,原以为是咽喉炎?检查结果却不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01:49 1

摘要:“你这喉咙,是不是老上火?”在南宁的一家早餐摊旁,老李一边喝着豆浆一边和摊主闲聊。最近几个月,他总感觉喉咙里像卡了东西,说不出是哪儿不舒服,就是咽不下、吐不出。

“你这喉咙,是不是老上火?”在南宁的一家早餐摊旁,老李一边喝着豆浆一边和摊主闲聊。最近几个月,他总感觉喉咙里像卡了东西,说不出是哪儿不舒服,就是咽不下、吐不出。

他以为是反复发作的咽喉炎,在附近诊所打了几次消炎针,也吃了不少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可症状总也不好。老婆劝他:“去大医院看看吧,别老拖着。”老李心里也有点不踏实,挂了医院的全科门诊。

医生建议他做鼻咽镜检查,结果却大出所料——不是咽喉炎,而是早期的鼻咽癌

这个故事虽短,却在现实中频频上演。一个简单的“异物感”,竟是隐藏的重大疾病信号。为何喉咙不舒服不一定是咽喉炎?异物感背后可能藏着哪些健康“炸弹”?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常被忽略但可能致命的信号。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喉咙发紧、异物堵塞感,像卡了根鱼刺,却啥也找不到,喝水也没用。这种感觉在医学上被称为“咽喉异物感”或“咽部异物感症状群”,其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不全是小毛病。

咽喉炎当然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慢性咽炎。长期吸烟、饮酒、用嗓过度、空气污染或胃食管反流等都可能引起咽部黏膜充血、水肿,产生异物感。

这类患者的症状通常比较轻,且会随时间波动,比如早上重,白天轻。但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尤其超过三个月,单靠消炎药就难以奏效了。

更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头颈部肿瘤早期就可能以异物感为初始表现。尤其是鼻咽癌、喉癌、食管上段癌等,常在早期表现为轻微但持续的异物感。由于这些症状既不痛也不痒,很多人误以为是慢性咽炎,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鼻咽癌,尤其在南方地区如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发病率较高,属于区域性高发肿瘤。

根据《中国鼻咽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版)》,鼻咽癌早期症状多为单侧耳闷、听力下降、颈部无痛性肿块,也常有咽部异物感或鼻后滴涕。但由于症状不典型,往往被患者忽略。老李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还有一种常被误诊但其实更隐蔽的病因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它会造成胃酸反流到食管甚至咽喉部,引起咽喉部慢性刺激,从而产生异物感、清嗓频繁、干咳等症状。

很多患者并无明显烧心、反酸等典型胃部不适,容易被误误诊为慢性咽炎。

还有一种情况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咽部球感”或“咽喉紧缩综合征”。这类患者往往在情绪紧张、焦虑或抑郁状态下出现异物感,但检查却无器质性病变。临床上常见于中年女性,尤其是压力较大的白领和家庭主妇群体。

也不能忽视一些甲状腺结节或颈部肿块压迫气管或食管,也会引起类似的咽部异物感。这就需要通过彩超、CT等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排查。

如何判断自己的“喉咙异物感”是小问题还是大隐患呢?以下几个信号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异物感持续超过4周以上,且未见缓解,就不能再拖,应及时就医。

伴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体重下降、颈部肿块、耳鸣或耳堵感等“红旗症状”,一定要尽快做鼻咽镜、喉镜、颈部超声、上消化道内镜等检查。

如果异物感在情绪缓解后明显减轻,可能与心理压力有关。可以尝试放松、冥想或心理咨询。

对于有胃酸反流史、喜欢夜宵、嗜酒嗜辣的人,需警惕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症状,必要时可做24小时食管pH监测。

筛查与早发现是关键。像鼻咽癌这样早期不典型、发展迅速的肿瘤,如果能在I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发展到III期以后,生存率则大幅下降。

一旦发现持续性、无法解释的喉部异物感,一定要从“全科思维”出发,考虑多种可能,不能只盯着咽喉炎。

很多患者在初诊时往往直接去耳鼻喉科,若是遇到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未能及时转诊或建议进一步检查。全科医生作为诊疗的“守门人”,更应具备识别“红旗信号”的能力,必要时及时协同多学科诊治。

从临床角度看,一个持续存在的症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病因网络

有时看似简单的“咽喉不适”,可能是多系统之间的交叉表现。胃食管反流病同时影响耳鼻喉科、消化科,甚至精神心理科;鼻咽癌则涉及耳鼻喉科、肿瘤科、放疗科等。

治疗方法上,如果确诊为慢性咽炎,除了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注意声带保护,保持空气湿润。而对于反流性咽喉炎,则需要配合抬高床头、控制体重、避免睡前进食等措施。

如果确诊为鼻咽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则需根据分期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早期治疗效果良好,康复率高。

心理性咽喉异物感则更依赖心理疏导与支持治疗,配合适当的抗焦虑药物,效果往往显著。

回到老李的故事,幸好他听了家人的劝告,及时就诊,病情尚在早期。经过规范的放疗,目前症状已明显缓解,正在接受定期随访。

一句话总结:别让“异物感”困住了你的健康思维。身体是最诚实的,它会用各种方式告诉你哪里出了问题。关键是,你要听得懂它的“语言”。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咽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58(7):513-520.

[2]李志强,王宇翔.咽喉异物感的临床诊疗路径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24,25(3):182-186.

[3]王梦洁,刘海燕.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咽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5,35(5):48-52.

来源:巴哥爱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