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桑松”收官:中国选手刷新历史,日本续写夺冠传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16:33 2

摘要:9月22日至27日,第59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在法国贝桑松收官。本届赛事中,29岁的日本选手米田觉士斩获冠军,这是该赛事创办75年来日本选手第11次夺冠,也是2019年后日本选手再度问鼎;中国21岁小将谢天弈则首次参赛便包揽 “观众最喜爱奖”“乐团最喜爱奖”

三位决赛选手(从左到右):谢天弈、基里安·弗里登伯格(Kyrian Friedenberg)、米田觉士

文 | 谷宇飞

9月22日至27日,第59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在法国贝桑松收官。本届赛事中,29岁的日本选手米田觉士斩获冠军,这是该赛事创办75年来日本选手第11次夺冠,也是2019年后日本选手再度问鼎;中国21岁小将谢天弈则首次参赛便包揽 “观众最喜爱奖”“乐团最喜爱奖” 与 “特别提名奖”,创下中国内地选手在该赛事的历史最佳纪录。

日本选手第11次夺冠

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由法国指挥家让·达松于1951年发起,核心宗旨是发掘全球35岁以下的青年指挥人才,自199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凭借严苛的专业标准与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它素有“指挥界的奥林匹克”之誉,历届冠军得主包括小泽征尔、热苏斯·洛佩斯-柯柏斯、耶欧·莱维、奥斯莫·范斯卡等数十位享誉全球的指挥家。

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选手报名。其中,初赛于4月14日至5月3日在贝桑松、首尔、巴黎、柏林、蒙特利尔五地同步举行。正赛阶段,选手需执棒萨尔布吕肯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完成包括驻节作曲家雷吉斯·坎波新作《谵妄谐谑曲》世界首演在内的三首高难度指定曲目;评审标准涵盖对交响乐、歌剧及当代音乐的综合掌控能力,竞争尤为激烈。

本届比赛冠军、29岁的日本选手米田觉士来自日本西部冈山市,早年研习钢琴,曾加入家乡的冈山青年乐团负责打击乐演奏;后考入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院主修指挥专业,其间参与帕沃·雅尔维、山田和树等知名指挥家授课的大师班,积累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他于2020年毕业,2018年获安宅奖,2021年跻身东京国际指挥比赛决赛。

此次夺冠,米田觉士除获得1.2万欧元奖金(约合1.4万美元)外,还将获得三个月的职业发展指导及与乐团合作演出的机会。赛后他坦言:“除了开心别无他言,希望未来能与全球优秀乐团合作。”

日本选手在该赛事历史上的表现始终亮眼。1959年,日本指挥界领军人物小泽征尔获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第一名,该奖项更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起点;1982年,松尾叶子成为该赛事中首位夺冠的女性;此后数十年间,佐渡裕、沼尻竜典、曾我大介、阪哲朗、下野竜也、山田和树、垣内悠希、冲泽和佳等日本指挥先后在该赛事中斩获第一名。

1959年,小泽征尔在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中 © Non renseigné

中国选手谢天弈包揽三奖

本届赛事中,21岁的中国选手谢天弈同样成为焦点。这位来自浙江绍兴的青年指挥家,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本科三年级学生,2023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校,2024年还曾在“俞峰教授国际指挥大师班”深造。此前并无国际大赛参赛经历的他,首次征战便脱颖而出:决赛中,他凭借对柏辽兹、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的精湛诠释,以及对新作品《谵妄谐谑曲》的精准把控,一举斩获“观众最喜爱奖”“乐团最喜爱奖”与“特别提名奖”,成为本届赛事最年轻且获奖数量最多的选手,这一成绩更创下中国内地选手在该赛事的历史最佳纪录。

评委会对谢天弈给予了高度评价,评委会主席迈克尔·舍恩万特(Michael Schønwandt)直言:“谢天弈对音乐戏剧张力的把控能力,让人不禁联想到年轻时代的小泽征尔。”赛事总监让-米歇尔·马蒂则进一步称赞:“他不仅具备精准的指挥技术把控力,更难得的是拥有超越其年龄的音乐理解力——这份对作品的深度感知,在青年指挥家中尤为可贵。”

谢天弈的指导教师、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陈冰分享道:“他对总谱的钻研痴迷近乎偏执,尤其在排练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时,能精准捕捉每个声部的力度渐变,从弱奏的细腻铺陈到强音的层次爆发,都把控得分毫不差。”

值得关注的是,5月13日,组委会公布的20人正赛名单中,入围的中国选手包括廖元宏、钱骏平、谢天弈、张瀛之、朱浩正,占比达四分之一,直观彰显出中国青年指挥群体的强劲实力。中国青年指挥家在该赛事中更已形成良性传承:尹炯杰在第57届比赛中获“特别提名奖”,董超于第58届比赛中同样斩获“特别提名奖”,加上本届谢天弈的三项大奖,中国选手已连续三届在该赛事中获奖,持续向世界展现中国新生代指挥家的实力与潜力。此前,中国台湾指挥家吕绍嘉、吴曜宇,中国香港指挥家叶咏诗,新加坡华裔指挥家洪毅全曾在该赛事中夺冠,中国内地指挥家水蓝、李心草也曾在该赛事获奖。

预计,下届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将于2027年9月举办。作为全球青年指挥家的“试金石”,这项赛事中亚洲面孔的频繁获奖,不仅是选手个体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折射出亚洲古典音乐教育体系的成熟度与艺术传承的蓬勃活力,为全球指挥界注入了鲜活的“亚洲力量”。

【观察】

“亚洲力量”崛起背后

从本届赛事及历史表现来看,亚洲面孔在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中的获奖数量尤为突出,已成为赛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早期小泽征尔奠定亚洲指挥家的国际地位,到山田和树、冲泽和佳等选手持续刷新成绩,日本由此形成了指挥人才代际传承的优秀传统。近年来,中国以连续三届获奖的稳健表现,实现了从“参与赛事”到“突破佳绩”的跨越。谢天弈的多奖加身,更标志着中国青年指挥人才已具备与全球顶尖选手同台竞技的实力。

“亚洲力量”在国际指挥赛场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重深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以中日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始终将古典音乐教育纳入长期发展规划,从基础教育阶段便搭建起覆盖“基础启蒙—中学培养—高等专业教育”的完整、系统化链路。亚洲多所高等音乐院校,更如同青年指挥家成长的专业沃土,不仅提供前沿的理论教学与技术训练,更通过乐团实践、作品分析等课程,为他们提供从理论到实战的全方位滋养,筑牢扎实的专业根基。

另一方面,亚洲青年指挥家始终保持开放的学习姿态,主动捕捉并珍视国际学习机会。他们通过参与国际指挥大师领衔的专项大师班、跨国交响交流项目,系统吸收全球指挥艺术的前沿理念与先进技法;同时不盲从复刻,而是将东方文化语境下的音乐感知、细腻情感表达融入其中,最终形成兼具西方古典音乐技术精度与东方人文温度的独特指挥风格。

此外,近年来亚洲古典音乐市场的活力与热度持续攀升,大量演出需求催生了丰富的乐队合作机会,为青年指挥家创造了近距离与成熟乐团磨合、高频次实战指挥的舞台,让他们在一次次与乐手的协作、对作品的迭代诠释中,积累指挥经验、精进技艺细节,逐步走向成熟。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

来源:音乐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