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创办的报刊简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9 05:50 1

摘要:《学谭》:民国 13年 (1924年)1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熊尧莫(岳池邮政局长)举办平民学校,发起成立岳池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创办《学谭》会刊,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

《学谭》:民国 13年 (1924年)1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熊尧莫(岳池邮政局长)举办平民学校,发起成立岳池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创办《学谭》会刊,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

《岳民泪》 :民国18年(1929年),岳池县高等小学堂教师李成林、龙之一、黄阆华为揭露驻军罗泽洲横征暴敛及地方官吏为虎作伥罪行创办。后被查封,办报人被解聘。

《岳池通讯》: 民国19年(1930年),岳池县旅蓉同乡会在成都创办,铅印。民国34年发表《致县长欧阳熙的公开信》,揭露岳池县党部、参议会、县政府的罪行。

《新岳池》 :民国19年(1930年),岳池县教育局创办,铅印。分送给机关团体、乡绅名流阅读,民国22年停刊。

《岳池民报》: 民国30年(1941年),岳池县民众教育馆创办。每天将收记电台广播的内容,张贴于县府门口,供民众阅读。

《联合通讯》: 民国34年(1945年),岳池旅外同学会联合会创办。主要内容是揭露县内豪绅官吏相互勾结,贪赃枉法的丑恶现象。共发行6期,民国37年停刊。

《新岳周报》: 民国36年(1937年),新三中学创办,蔡衣渠主编。主要内容是宣传民主,改革县政,针砭时弊,约一年停刊。

《岳池红旗报》: 1956年3月,中共岳池县委办公室创办,先名《增产竞赛》,每周 1期,十六开二版,铅印。1958年2月,更名《生产跃进报》,为八开二版。1959年2月,改名《岳池红旗报》,每周2期,四开四版。主要刊登增产节约,生产进度,好人好事,典型经验,县委重要活动,新闻通讯和上级公告、通知。期发行量3千余份,托邮局义务发行到区、社及县级机关单位。1961年停刊。

《百花坛》:1960年,岳池县文化馆在县人委门前置有一个由玻璃镶成六棱柱形的宣传亭,将时事政治、本县要闻等内容抄贴于内壁,晚上有电灯照明阅读,俗称“灯笼报”。1962 年更名《百花坛》,增加名人轶事、知识问答等内容,半月或一月更换。“文化大革命”中停刊,1978年恢复,移置文化馆内,1983年停办。

《岳池法制报》: 1982年9月,岳池县司法局创办。八开四版铅印,不定期发行,每期印数2千至1万份,赠给县城各单位及区、公社(镇)、大队阅读。1984年3月,改为月刊,除赠阅外,还向社会公开发行,期发行量增至1.5万份。1985年1月,扩大版面为四开四版。发行量增至2万份。主要刊登法律知识、法制建设和报导本县政法工作动态。

1996年9月《岳池法制报》剪集

1997年3月《岳池法制报》剪集

《岳池科技报》 :1983年8月,由岳池县政协、科委、科协联合创办。双月刊,铅印,四开四版。出版3期停刊。1984年9月,加农业局4家商定复刊,先后出版8期,发行总数12.7万份,免费发至村、社。主要报导工农业生产和医卫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传播科技知识。后因人力、经费不足,1985年5月停刊。

《岳池县志通讯》 :1983年9月,岳池县志办公室创办,四开四版,铅印,不定期出刊。至1985年,共出刊6期,期发行量多达4500份,赠送乡(镇)以上单位和旅外乡友阅读。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县志和部门志的编修动态,征集史料及旅外乡友支援家乡建设的情况。

《大佛政报》:2004年1月,大佛乡党委、政府创办集政务公开、信息上报、新闻宣传、技术咨询于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内部资料《大佛政报》,为大佛乡政务公开和思想宣传增添了一块新阵地。《大佛政报》为十六开四版,制作精细,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前期由时任大佛乡党委书记何朝晖任编委会主任,时任党委副书记贺才冰任总编辑,魏华任责任编辑。《大佛政报》赠送给本乡党政内设机构(下属单位)、村(社区)、驻乡企事业单位,以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县纪委等县级相关部门(单位)等,产生了广泛影响。不定期编发,共印制28期,至2007年停刊。

《大佛政报》2006年第2期头版头条

《大佛政报》2006年第2期第一、四版

《大佛政报》2006年第2期第二、四版

《岳池民俗》:2011年11月25日由岳池县文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岳池县民俗文化协会主办创刊。傅安清任主编,张安福、补天、黄奔、兰良臣、陈应文任副主编。四开四版。

《岳池民俗》第一期第一版部分版面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