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永不晚,但必须要解放思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10:49 1

摘要:国内消费疲软根源:一方面,居民资产缩水,家庭财富的65%-70%是房地产,该资产平均缩水10%-40%,严重打击消费信心。另一方面,就业与收入预期不稳导致民众消费行为转向保守。

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十三·东哥饭局第118期(武汉站),本期饭局主要围绕跨境出海、非洲掘金与AI未来展开。

包括:国内外消费市场环境比较,出海策略与市场选择,出海成功案例与AI的未来等。

谈论国内消费环境与出海必要性

为什么企业出海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是寻找增长的第二曲线,原因有2个:

国内消费疲软根源:一方面,居民资产缩水,家庭财富的65%-70%是房地产,该资产平均缩水10%-40%,严重打击消费信心。另一方面,就业与收入预期不稳导致民众消费行为转向保守。

出海成为生命线:国内市场卷存量,而海外是约80万亿美金的广阔天地。中国人在海外的资产估计已超10万亿美金,庞大的资本正在海外寻求增值。

中国聚集了全球约70%的创业者,如此庞大的创业力量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出海是必然的人口与资本流向。

2欧美拼实力,亚非拉赌机遇

欧美:目标市场消费力强、规则明确,成功靠的是专业能力、产品力与品牌力。在这里,要遵守规则,做好产品、渠道和运营,在成熟的体系内做到极致,用硬实力竞争。

亚非拉:市场规则不完善、风险高,但正因如此,隐藏着资源、政策与关系带来的“暴富”机会。在这里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在中国或欧美市场的思维定式。出海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成熟市场的“打法”做业务,用新兴市场的“想法”找机会。

3非洲市场:高风险高回报,关系是关键

非洲是“法外之地”更是“关系之地”,暴富机会蕴藏在资源与政策红利中,在非洲“不要自我设限”,但要重视本地关系和政治风险。

切忌单干:与本地有势力的合伙人合作,或拉着中国的国有企业一起“组局”,国企提供信用与资金,民企负责运营与落地。

利益共享:在非洲,吃独食是大忌。一个鲜明案例:一福建老板因将下游包装等配套业务收回自营,动了本地人奶酪,最终被以“认证问题”为理由被搞垮。

选择伙伴:找中国在非洲深耕的大企业的本地员工或合作伙伴,比找大使馆更有效。

4电脑定制与出海:从中国供应链到全球市场

中国成熟的PC供应链是出海的基石,通过“品牌差异化+渠道本地化+运营数字化”,能在海外市场获得远超国内的利润空间。

某电脑品牌通过自建独立站,做了一个自研的3C定制平台,上线三年年销售额超3亿元。其独特价值在于“直播装机”:用户下单后可实时观看整个组装过程,构建了极强的信任感和体验优势。此模式正复制到新加坡和美国,计划建立本地小型组装中心,以更快响应本地需求。

5出海心态与策略:不要自我设限

在新的全球格局下,中国企业出海必须抛弃“中国经验”的路径依赖,以更开放、更灵活的“全球思维”拥抱不确定性。

危机即机遇:俄乌冲突后,欧美企业仓促撤离俄罗斯。有中国公司敏锐地低价收购其辞退的本地高管团队,这些人“自带业绩和渠道”,让公司迅速接管了原有业务。

市场选择:在非洲、拉美等“非成熟市场”,不要过早追求专业化,可像滴滴在拉美一样,同时开展出行、外卖、金融等业务,多点开花。

出海正当时:前期“探路者”已摸清了当地的法律、人文与商业模式,为后来者积累了宝贵经验。出海已从“国家队”主导的基建输出,转变为“民营企业”主导的全产业链渗透,速度更快、模式更轻。

6AI与未来:中国仍将受益

无论AGI(通用人工智能)最终由谁引领,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能力与应用场景,都将在新的价值链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一环。

应用层优势:大模型技术本身会逐渐开源和免费,而中国公司最擅长在应用层进行创新和快速迭代。未来的AI电商、AI硬件、AI玩具等领域,将是中国公司的主战场。

硬件层机会:所有传统硬件,从家电到汽车,都将面临AI化的升级换代,这为华强北及中国制造企业带来新一轮机会。

制造终局:AI是生产工具,而不仅是消费工具。最终,AI需要落地到实体产品上,而“世界工厂”在中国。正如移动互联网时代,亚马逊上大量商品来自中国卖家一样,AI时代的产品也必将深度依赖中国供应链。

7企业家生存法则:低调、出海、别碰政治

在中国经商,安全是第一位的。远离舆论漩涡,保持低调,将业务布局全球,是当代企业家的明智之选。

莆田系样本值得学习——埋头赚钱,不争虚名,业务遍布全球(医疗、建材、黄金、跨境电商),深谙“大隐于市”的生存哲学。

总结

我们正见证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中国企业家不再困于内卷,而是走向世界,四海为家。

出海,是一次商业的扩容,也是一次生命的解放。

-以上内容已经过脱敏处理,不含敏感信息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