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5年7-2025年8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州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大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内容涵盖间充质干细胞镇痛机制、小肠γδT细胞参与脓毒症相关脑病的机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预防脓毒症引起心脏损伤的机制、慢性疼痛和共病抑郁症不同行为的神经环路基础、自然分娩过程的脑电功率谱分析、异氟醚引起全麻后神经认知恢复延迟的机制研究、丙泊酚麻醉中意识转换的神经环路机制、小儿先心病术后死亡率新模型的开发与验证等方面(每月好文(2025.7.02-2025.8.01)之下
17
17. Yan Wang#, Haidi Wu#, Ning Wei, Junwen Liu, Shilei Pan, Fengxian Li, Feng Yang, Yi Wan, Jun-Peng Zhang, Chang’an A.Zhan*, Hong-Fei Zhang. EEG power spectra encode both labour pain intensity and uterine contractions during the latent phase of labour. Br J Anaesth, 2025 Jul 17. PMID: 40681388【题目】
脑电功率谱反映产程潜伏期分娩疼痛强度及子宫收缩情况
【通讯作者】
张鸿飞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麻醉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围术期医学与器官保护研究所;
詹长安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第一作者】
汪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麻醉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围术期医学与器官保护研究所;
吴海迪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摘要】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脑电图(EEG)功率谱可表征疼痛强度。子宫收缩(uterine contractions,UCs)是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疼痛的主要诱因。鉴于大脑可感知内脏活动,我们推测子宫收缩本身可能独立影响EEG信号特征,从而对EEG功率与分娩疼痛强度间的关联产生混杂效应。
方法:该前瞻性队列连续纳入220例初产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labour epidural analgesia,LEA)实施前后,同步记录12导联EEG信号与宫内压变化,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量化疼痛强度。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EEG各频段功率与子宫收缩活动及疼痛强度的关联。
结果:220例受试者中,LEA前170例为中度疼痛(NRS 4-6分),50例为重度疼痛(NRS 7-10分);LEA后均为轻度疼痛(NRS 1-3分)。统计分析显示,NRS评分与δ波功率(β=8.11,PP=0.002)及β波功率(β=0.54,P=0.014)呈显著正相关。然而,子宫收缩与θ波功率呈显著负相关(β=-6.74,P PP
结论:EEG功率谱在δ、θ、β频段与疼痛强度呈正相关,而θ频段功率与子宫收缩呈负相关,表明子宫收缩产生的内脏感觉可能会干扰基于EEG功率谱进行的分娩疼痛强度评估。有效的LEA可显著降低δ、β频段功率及α峰值频率。
18
18. Li Z#, Huang X, Ma J, Liu Q, Chen L, Liu X, Qin Q, Yang H, Han R, Li K, Hu R, Yan X, Huang Y, Huang D**. Cortical integration and control of spontaneous neuropathic pain-like behaviour in mice. Br J Anaesth. 2025 Aug;135(2):426-439. PMID: 40533323【题目】
小鼠自发性疼痛样行为的皮层整合与调控机制研
【通讯作者】
黄东,周浩宬 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疼痛科,中南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湖南脑稳态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李振兴,黄晓玲,马嘉慧 中南大学湘雅第三医院疼痛科;
【摘要】
背景:自发性疼痛在神经损伤患者中很常见,对临床诊疗构成巨大的挑战。然而,与诱发性疼痛(如痛觉超敏和痛觉过敏)相比,自发性疼痛的机制尚不明确。皮层处理过程在伤害性信息编码中起关键作用,前扣带回皮层功能异常可能加剧疼痛超敏现象,表明自发性疼痛样行为中存在独特的集群活动模式。
方法:通过结合体内钙显像和离体电生理记录,我们在个体和群体水平探索了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引起的小鼠皮层神经元适应不良性变化。采用光遗传学方法验证前扣带回皮层在调节自发性疼痛样行为中的作用。
结果:在前扣带回皮层记录的锥体神经元和神经集群中,我们发现其普遍存在皮层过度兴奋状态。光遗传学抑制前扣带回皮层可抑制自发性疼痛样行为,而光遗传学激活则能重建该行为。此外,神经损伤会抑制自发性疼痛的皮层表征,疼痛缓解时该表征则相应恢复。在自由活动动物中,我们进一步证实响应自发理毛行为的皮层整合存在稳定模式(该模式与疼痛存在与否无关)及动态重构机制。
结论:本研究数据揭示前扣带回皮层在不同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前模型中处理与调控非诱发反射的重要作用。
19
19. Tong C#, Li Q, Du X, Shan M, Zhang Y, Wu H, Shen Z, Xu Z, Ge X, Cai S, Fu X, Zhang K, Zhang H, Li S, Miao C, Zheng J*.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Validation of a Novel In-hospital Mortality Model after Pediatric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esthesiology. 2025 Aug 1;143(2):357-367. PMID: 40237771【题目】
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后新型住院死亡率模型的开发和外部验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通讯作者】
郑吉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
【第一作者】
童朝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
李奇航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
【摘要】
背景:由于疾病谱和人群异质性,四种主要传统住院死亡率模型在中国环境中的适用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测试这些模型在中国环境中的性能,并构建和外部验证一个新的模型。
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儿科患者21855例。为了进行外部验证,该研究还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这种手术治疗的5221名儿科患者。评估亚里士多德基础复杂性(ABC)评分、先天性心脏手术风险调整(RACHS)-1类别、胸外科医生协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STAT)评分和STAT分类的表现。通过独立预测因子构建新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s)和Brier评分评估模型性能。
结果:ABC评分、RACHS-1分类、STAT评分及STAT分类的AUROCs分别为0.778、0.685、0.808和0.784。当将术前协变量添加到四个模型中时,各模型的AUROCs均有所提升:ABC评分(AUROC=0.860)、RACHS-1分类(AUROC=0.844)、STAT评分(AUROC=0.856)和STAT分类(AUROC=0.864)。表现最好的模型纳入了六个变量,包括年龄、身高、氧气支持、既往心脏手术、急诊手术和STAT分类。AUROCs和Brier评分在开发队列中为0.864和0.00977,在外部验证队列中为0.860和0.00654。
结论:四种传统模型在中国情境下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住院死亡率的效能仅处于中等水平。基于STAT分类结合术前协变量构建的新模型,可作为预测中国人群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住院死亡率风险的有效工具。
20
20. Yunyun Huang#, Yue Zhu#, Yueyan Zhu, Yan Jiang, and Yunli Xie*. SETDB1 ensures the continuity of embryonic to adult neural stem cells through metabolic alterations in the dentate gyru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5 Jul 29. PMID: 40699919【题目】
SETDB1通过调控海马齿状回代谢变化以确保胚胎期神经祖细胞向成体神经干细胞转变的连续性
【通讯作者】
解云礼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麻醉科,脑功能与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教育部前沿研究中心,脑科学研究院;
【第一作者】
黄云云,朱悦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麻醉科,脑功能与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教育部前沿研究中心,脑科学研究院;
【摘要】
胚胎神经祖细胞会分化成成体神经干细胞(aNSCs),后者在转录组上与星形胶质细胞有相似之处,并且在成年大脑中维持神经发生过程。然而,胚胎神经祖细胞如何过渡为aNSCs并防止其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以维持aNSC池的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Setdb1介导的代谢状态对从胚胎神经前体细胞向aNSCs的转变至关重要。在齿状回发育过程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B1的缺失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的产生增加,aNSCs的生成受限,最终限制了神经发生。单细胞RNA测序揭示了Setdb1缺失后特定的代谢改变,特别表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6b2(Cox6b2)-线粒体复合物的一个组分-是SETDB1的关键靶点。COX6B2通过调节氧化磷酸化(OXPHOS)来控制aNSC命运与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之间的平衡。COX6B2水平升高会在齿状回发育过程中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命运的发生。因此,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机制,揭示了神经祖细胞向aNSCs的连续性生成过程,从而使成人大脑能够产生新的神经元,为通过aNSCs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启示。
21
21. Shichun Li#,Yongqiang Wang, Xiangyu Sun#, Liyue Lu, Yue Yong, Xiaoni Kong*. Suppressing neuroinflammation by Shenfu injection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in mice via inhibiting RAGE-PI3K-Akt pathway. Phytomedicine, 2025 Aug. PMID: 40480024【题目】
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RAGE-PI3K-Akt通路抑制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
【通讯作者】
宋建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麻醉科;
孔晓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心实验室;
【第一作者】
Shichun Li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心实验室;
Yongqiang Wang,Xiangyu Sun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的一大难题,常会导致高死亡率和长期残疾。参附注射液(SF)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制剂,已被证明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疗效背后的精确机制仍未明。本研究旨在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和再灌注(MCAO/R)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诱导小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硫酸果糖(SF)通过腹腔给予,剂量分别为5 ml/kg和20 ml/kg,既可以作为预处理和后处理的组合使用,也可以仅作为后处理使用。为了探究潜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转录组测序的方法来确定由SF调节的关键通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来验证SF在神经保护作用中涉及的功能信号通路。
结果:在MCAO/R小鼠模型中,SF的使用显著减少了脑梗死体积,改善了功能状况,并防止了神经元细胞死亡。免疫荧光分析表明,SF抑制了缺血脑部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意味着神经炎症活动有所降低。转录组测序和蛋白质印迹结果进一步表明,SF 降低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激活了PI3K/Akt通路,并抑制了脑缺血后的NF-κB活化。此外,给予RAGE激动剂D-核糖部分逆转了SF的神经保护作用,这凸显了抑制RAGE在介导SF治疗效果中的关键作用。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F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RAGE-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
22
22. Tiantian Chu#, Juan Peng, Feng Gao, Fei Xiong*, Ye Tu. Network control theory uncovers aberrant connectome controllability in trigeminal neuralgia. J Headache Pain, 2025 Aug 1. PMID: 40751123【题目】
网络控制理论揭示三叉神经痛患者脑连接组控制能力的异常
【通讯作者】
涂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湖北省老年麻醉与围术期脑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老年麻醉临床研究中心;
熊飞 中部战区总医院放射科;
【第一作者】
赵帅 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麻醉科,中南大学麻醉学研究所;
Di Fu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三叉神经痛(TN)涉及的神经网络变化远不止三叉神经系统本身。网络控制理论(NCT)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框架,用于量化大脑网络结构如何制约神经活动。本研究旨在探究三叉神经痛中的结构网络可控性,以阐明该疾病在大脑网络控制特性方面的特异性变化。
方法:82名TN患者和42名健康对照者(HCs)均接受了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我们利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构建了结构连接图,并依据脑网络图谱进行了分区。在全脑、网络和区域层面计算了平均可控性(AC)和模态可控性(MC),定量评估结构架构如何影响功能状态之间的转换效率及转换所需能量。还研究了年龄对可控性的影响。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N患者表现出显著降低的整体大脑AC(P=0.009)和增加的MC(P=0.009)。网络层级分析显示,在背侧注意网络(P=0.018)和默认模式网络(P=0.009)中,AC降低、MC增加,同时在皮层下区域(P=0.041)中AC减少。经过假发现率校正后,不存在任何区域差异。值得注意的是,TN患者的可控性指标与多个网络中的年龄显著相关,而健康对照组没有观察到年龄的关联性。疼痛的偏侧性以及神经血管受压均未对可控制性模式产生影响。
结论:TN的特点是大脑网络可控性异常,表现为转换效率低下且控制能耗增加。TN中独特的年龄-可控性关系表明,与正常衰老不同,TN患者表现出疾病特异性的年龄相关网络控制模式的改变。上述发现确立了NCT作为理解TN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框架,并凸显该疾病具有网络层面而非局部病灶的本质特征。
23
23. Xin-Miao Wu#Cui-Na Shi#Kai Liu, Xiao-Yi Hu, Qiu-Li He, Hao Yao, Di Fan, Da-Qing Ma, Jian-Jun Yang*Jin-Chun Shen**.Decreased excitatory and increased inhibitory transmission in the hippocampal CA1 drive neuroinflammation-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mice. Brain Behav Immun, 2025 April 24. PMID: 40286992【题目】
海马CA1区兴奋性传递减弱与抑制性传递增强共同驱动神经炎症诱导小鼠认知障碍
【通讯作者】
纪木火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沈锦春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麻醉科;
杨建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及疼痛医学部;
【第一作者】
吴鑫淼,史翠娜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神经炎症是阿尔茨海默症、脓毒症相关脑病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致病机制之一。这些疾病或病症常伴随典型的认知障碍临床表现,包括学习记忆能力受损,但其潜在机制尚未明确,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研究中,小鼠连续7d接受脂多糖(LPS,0.5 mg/kg/d,大肠杆菌血清型O55:B5)腹腔注射。随后,不同分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旷场实验、Y迷宫和新物体识别测试进行行为学评估;或在离体脑片制备中记录微型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微型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及长时程增强(LTP)。取小鼠海马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或Western blotting检测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囊泡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囊泡GABA转运体(vGAT)、抑制性突触支架蛋白(gephyrin)、小白蛋白(PV)及生长抑素(SST)的表达。通过体内光纤钙信号记录技术评估神经元兴奋性。结果发现:在LPS诱导的神经炎症早期阶段,CA1区兴奋性传入突触数量和传递功能降低;在神经炎症晚期阶段,CA1区抑制性传入突触数量和传递功能增强,导致兴奋性神经元过度抑制。这两者共同导致海马神经元兴奋性下降和LTP受损,最终引发认知功能障碍。在CA1区过表达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早期阶段)或失活PV阳性中间神经元(晚期阶段),均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发现,逆转海马区兴奋性传入减少和抑制性传入增多的现象,可能改善神经炎症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认知功能障碍。
24
24. Mei Yang#, Erliang Kong, Honghao Song, Xiaochen Zhang, Xudong Feng, Tong Hua, Huawei Wei, Qianbo Chen*. CMPK2 facilitates pain sensitization by promoting the lactyl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cGAS-STING pathway in neuropathic pain. Brain Behav Immun, 2025 April 17. PMID: 40252934【题目】
CMPK2通过促进cGAS-STING通路乳酸化和失活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觉过敏
【通讯作者】
袁红斌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麻醉科;
陈前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Mei Yang,Honghao Song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麻醉科;
Erliang Kong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麻醉科;
Xiaochen Zha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损伤引起的复杂病症,其疼痛管理面临重大挑战,推动了对分子机制的广泛研究。通过mRNA微阵列分析,确定胞苷单磷酸激酶2(CMPK2)是神经性疼痛进展的关键调控因子,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Q-PCR实验,观察到在神经性疼痛期间,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中CMPK2显著上调。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Cmpk2基因缺失通过增加I型干扰素(IFN-I)的产生,可显著缓解神经性疼痛和神经损伤,而IFN-I以其镇痛特性著称。相反,小胶质细胞中过表达Cmpk2导致体外IFN-I产生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录因子RUNX1促进小胶质细胞中CMPK2的上调。从机制上看,CMPK2通过增强小胶质细胞的糖酵解加重神经性疼痛,导致乳酸产生增加。乳酸积累诱导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乳酸化修饰和功能失活,而STING是IFN-I产生的关键调控因子。这些发现表明,CMPK2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糖酵解,导致cGAS-STING通路的乳酸化修饰和失活,从而加剧痛觉过敏,突显了靶向CMPK2作为神经性疼痛治疗策略的潜力。
25
25. Guoxin Lin#, Juan Tang, Ke Pang, Xing Liu, Lei Zhou, Bo Li, Wen Ouyang, Yongzhong Tang*. Sex-specific association of serum phospholipid very-long-chain saturated fatty acids with cognitive performance among elderly adults. Clin Nutr, 2025 July 21. PMID: 40752036【题目】
老年人血清磷脂超长链饱和脂肪酸与认知表现的性别特异性关联
【通讯作者】
唐永忠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Guoxin Lin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近年来,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脂质代谢及其对认知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超长链饱和脂肪酸(VLSFAs)水平与认知表现的关联。
方法:这项横断面研究使用2011-2014年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重点关注60岁及以上成年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血清磷脂VLSFAs水平。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方法评估血清VLSFAs(C20:0、C22:0、C23:0、C24:0)与认知表现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690名女性和676名男性参与者。经多变量调整后,血清总脂肪酸中C23:0比例升高与更好的整体认知表现相关,C20:0、C22:0、C24:0与认知功能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关联。性别交互分析显示,VLSFAs与认知功能的关联在女性和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仅在女性参与者中,较高的C22:0水平与多个认知领域的更好表现相关,C23:0水平升高与整体认知得分较高相关,C24:0水平升高与CERAD测试和整体认知的更好表现相关。按糖尿病、贫困收入比和年龄分层后,女性参与者血清VLSFAs水平与认知表现的关联仍然显著。
结论:老年人VLSFAs与认知功能的关联存在显著的性别特异性差异。血清VLSFAs水平升高可能与老年女性更好的认知功能相关,而在男性中未观察到这种关联。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阐明VLSFAs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性别差异,并深入探索其潜在生物学机制。
26
26. Li Xu#, Hao-Ming Chen, Zuo-Jia Qin, Ping-Zhao Liang, Zhe Li*. Visualization of Immune Rejection: Noninvasive Imaging/Efficacy Evaluation of Immune Rej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via Stable NIR-II Scaffolds. Anal Chem. 2025 Jul 22;97(28):15430-15440. PMID: 40638397【题目】
免疫排斥的可视化:通过稳定的NIR-II支架对肝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进行无创成像/疗效评估
【通讯作者】
李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新华医院麻醉科及外科重症监护室;
【第一作者】
Li Xu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新华医院麻醉科及外科重症监护室;
【摘要】
肝移植是临床上唯一能彻底治愈肝功能衰竭的确定性疗法。然而,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的患者常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这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甚至复发性肝功能衰竭。目前,临床上评估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主要依赖复杂的经皮穿刺活检(PNAB),这种侵入性操作既无法提供实时的体内信息,又常导致医生在治疗时出现严重滞后甚至评估不准确的情况。在此,我们首次通过稳定的NIR-II支架实现了肝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体内成像,并以此方式验证了地塞米松(DXM)的体内疗效评价。结果表明,NIR II-HD-B探针能清晰捕获肝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引起的活性氧(ROS)增加,这与DCFH-DA体外染色结果一致。更重要的是,当肝移植小鼠接受DXM治疗时,NIR II-HD-B信号明显降低,表明免疫排斥反应缓解,这与CD4+细胞减少(免疫应激指数)的现象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NIR-II成像引导的药物治疗能显著减轻免疫排斥引起的器官损伤,而未经指导的治疗(过量用药或完全停药)都会对小鼠造成严重的器官损伤。这些发现强调,与复杂的体外切片染色数据(需要对小鼠实施安乐死)相比,无创NIR-II成像不仅避免了侵入性干预,而且还提供了实时的体内信息来指导治疗过程。27
27. Cai-long Pan#, Jie Wang#, Zhen-Yun Mao, Xue Jiang, Ya-Jie Xu, Yong Zhang, Lu Chen*, Zhi-Yuan Zhang. Tryptophan-Rich Diet Improves High-Fat Diet-Induc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in C57BL/6 Mice through FFAR3 Activation. J Agric Food Chem. 2025 Jul 16;73(28):17696-17712. PMID: 40600293【题目】
富含色氨酸的饮食通过激活FFAR3改善C57BL/6小鼠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血脑屏障破坏
【通讯作者】
Lu Chen 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
张志远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王晓亮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麻醉、围手术期和疼痛医学科;
【第一作者】
Cai-long Pan,Jie Wang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脂肪饮食(HFD)与认知缺陷密切相关。色氨酸(Trp)是一种必需氨基酸,与调节代谢和神经途径有关,但其在减轻HF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我们假设提高Trp摄入量(0.1或0.5%)可保持血脑屏障(BBB)完整性和神经元功能,从而保护大脑免受HFD诱导的损伤。实验发现,HFD喂养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恐惧条件反射和新物体识别测试中表现异常,并伴有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水平下降。补充Trp后,这些指数恢复至与正常饮食组相当的水平。研究发现Trp代谢产物吲哚-3-丙酸(IPA)是介导这种保护作用的关键物质。补充IPA 可重现认知改善和BBB保护效果。转录组学分析显示,IPA和Trp共同作用于调节神经元健康和BBB功能的途径上,包括PPAR信号传导、细胞外基质组织和粘附连接调节。从机制上讲,IPA激活脑内皮细胞中的游离脂肪酸受体3(FFAR3),降低细胞旁通透性并恢复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富含Trp的饮食可通过IPA介导的FFAR3激活,成为减轻HFD引发认知能力下降的有效治疗策略。
28
28. Hao-Xuan Xu#, Qian-Yue Huang, Pei-Run Song, Yan-Xin Chen, Qiu-Yu Li, Yu-Ying Zhai, Xin-Yu Du, Hang-Ting Ye, Xue-Hui Bao, Ishrat Mehmood, Hisashi Tanigawa, Wan-Qiu Niu, Zhiyi Tu, Pei Chen, Ting-Ting Zhang, Ling-Ling Zhang, Xuan Zhao, Li Zhang, Wan-Shun Wen*Li-Yu Cao**.EEG neural indicator of temporal integration in the human auditory brain with clinical implications. Commun Biol. 2025 Jul 26;8(1):1109. PMID: 40715543【题目】
人类听觉脑的时间整合脑电图神经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通讯作者】
闻万顺 浙江省康复医学研究院康复医学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操礼遇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余雄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徐昊宣,黄千玥,宋沛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摘要】
时间整合是听觉系统通过在特定时期内将声音信息组合成连贯听觉体验的过程,对于听觉感知至关重要,但其神经机制仍待深入探索。我们使用“转换脉冲序列”范式,将两个点击间间隔(ICIs)略有差异的点击序列连接起来,研究人脑的时间整合机制。使用64通道脑电图(EEG),我们记录健康受试者在接触规律与不规则转换脉冲序列的大脑反应,并执行变化检测任务。规律性转换脉冲序列引起了显著的脑部变化反应,表明存在时间整合现象,而不规则的序列则未见此反应。这些神经反应受ICIs的长度、对比度和规律性调节影响。行为数据反映了脑电图结果,显示与不规则条件和纯音调相比,规律条件下的检测能力更强。此外,变化反应的变化与决策过程相关。时间连续性至关重要,因为点击序列间会同时减少行为和神经反应。临床评估中,22名昏迷患者表现出变化反应减弱或缺失,可有效地将其与健康个体区分开来。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时间整合的独特神经标记,并强调转换脉冲序列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潜力。
29
29. Wanqiang Xue#, Yaoyao Han, Ying Tian, Junzheng Wang, Zhiyuan Xie, Xin Zheng, Xue Yue, Siqi Dong, Huimin Li, Zhen Luo, Siqiu Zhang, Ying Yang, Zhe Zou, Wei Li, Nana Ma, Fangjie Zhu, Chunlai Chen*, Yimeng Yin, Yixiao Zhang**. Structural basis of nucleosome binding and destabilization by the extended DNA binding domain of RFX5. Nucleic Acids Res, 2025, Jul 19;53(14). PMID: 40744500【题目】
RFX5扩展DNA结合域对核小体结合与失稳的结构基础
【通讯作者】
许可,尹贻蒙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与类脑智能转化研究所,麻醉学与脑功能调控上海市重点实验室,麻醉学与围术期医学临床研究中心;
张一小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陈春来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薛皖强,田英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学与围术期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市麻醉学与脑功能调控重点实验室;
韩瑶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王君正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在调控因子X(regulatory factor X,RFX)转录因子家族中,RFX5是唯一被报道在体内结合核小体并诱导核小体重塑的转录因子。RFX5的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有关。本研究通过冷冻电镜(cryo-EM)解析了RFX5-核小体复合物结构,发现RFX5的扩展DNA结合域(eDBD)在超螺旋位置+2(SHL +2)与核小体结合。RFX5 eDBD不仅与核小体DNA,还通过广泛的相互作用与组蛋白结合。与游离核小体的结构相比,RFX5 eDBD诱导RFX5-核小体复合体中结合DNA螺旋的局部扭曲和邻近DNA螺旋的脱离。这种结构改变可能潜在地增加DNA的可及性并增强其在体内的转录活性。总而言之,该研究为RFX5 eDBD与核小体相互作用和破坏核小体稳定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30
30. Sicheng Liu#, Fei Peng, Jing Liu, Weiwei Wu, Liu He, Hangxue Cao, Congyan Liu, Feng Qiu*, and Wensheng Zhang*. Peptides with Soft-Aggregation Behavior Inhibit and Reverse Amyloid-β Fibrillization. Small, 2025, Jul 20: e05459. PMID: 40685792【题目】
具有软聚集行为的多肽可抑制和逆转β-淀粉样蛋白纤维化
【通讯作者】
张文胜,邱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第一作者】
Sicheng Liu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摘要】
β-淀粉样蛋白纤维化的特点是多肽的有序和紧密组装,它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和关键治疗靶点。然而,要完全抑制甚至逆转纤维化过程仍具有挑战性。本文报道了一种由具有新型软聚集行为的短肽介导的抗纤维化机制。与传统的肽自组装形成有序的纳米结构不同,几种从镇痛肽衍生而来的肽在强疏水作用而非强氢键的驱动下,动态地自聚集成不规则的松散纳米颗粒。通过系统地比较不同的肽,证实了软聚集行为与抗纤维化功效之间的直接相关性。研究进一步证明,Ana-5F是其中一种抗纤维化能力较强的多肽,它能与β-淀粉样蛋白中的两个核心疏水片段结合,并有效抑制其纤维化。最终,Ana-5F成功抑制并逆转了全长β-淀粉样蛋白的纤维化。在大鼠模型中,Ana-5F清除了成熟β-淀粉样蛋白纤维,并有效预防认知功能损伤和焦虑样行为的发生。本研究首次将“软聚集”定义为区别于经典的有序肽自组装的新型肽聚集行为,同时为利用软聚集机制清除病理性β-淀粉样蛋白纤维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
31
31. Ziqing Yuan#, Jiasu Xu#, Luyao Li, Hongxia Li, Jie He, Kaiwen Bao, Lai Jiang, Guangxia Shen**. Super-resolution co-imaging of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on expansion microscopy. Mater Horiz, 2025, Jul 8. PMID: 40624962【题目】
通过膨胀显微镜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超分辨率共成像
【通讯作者】
丁显廷,Guangxia Shen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第一作者】
Ziqing Yuan,Jiasu Xu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摘要】
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超分辨率观察是相关领域的重要需求。膨胀显微镜(ExM)通过将生物样本嵌入可伸缩水凝胶中进行物理膨胀,可在传统显微镜下对生物分子进行纳米级成像。然而,在ExM上同时实现蛋白质和核酸的超分辨率共成像仍是一项挑战。本研究提出了光点击双锚定膨胀显微技术(Phan-ExM),它采用了一种非常规的锚定试剂N-(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3-(2-甲基-1H-吡咯-1-基)-2H-四唑-2-甲酰胺(MAP-mPyTC),通过光点击化学将蛋白质和核酸同时快速地保留在ExM凝胶基质中。本研究证明,MAP-mPyTC可在10分钟内锚定蛋白质和mRNA生物分子,与通常需要数小时至一晚的ExM技术相比,大大缩短了时间。此外,与之前的方法相比,Phan-ExM能显著增强蛋白质和RNA的荧光强度。通过Phan-ExM,我们在单个标本上实现了分辨率为∼85nm的多重蛋白质和核酸的高分辨率共成像。研究发现,紫杉醇和秋水仙碱处理会显著破坏BALB/c3T3细胞的线粒体动力学,并在线粒体损伤部位观察到相关的ACTB mRNA聚集。Phan-ExM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可使传统显微镜在同一样本上实现核酸和蛋白质的超分辨率共定位。
32
32.Jun-Yang Wang, Yu-Qing Wei, Qing-Ning Wang, Zhi-Guo Wang, Rui Hong,
Lisha Yi, Ping Xu, Jia-Zhuang Xu, Zhong-Ming Li, Baisong Zhao∗. Mucus-inspired lubricative antibacterial coating to reduce airway complications in an intubation cynomolgus monkey model.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25.36:110559. doi.org/10.1016/j.cclet.2024.110559【题目】
受黏液启发的润滑抗菌涂层用于降低食蟹猴插管模型气道并发症
【通讯作者】
赵柏松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麻醉中心
【第一作者】
王浚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手术麻醉中心,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策略来解决插管并发症的问题。受人体气道黏液生物学特性的启发,将羧甲基壳聚糖与甲基纤维素直接结合,构建了一种类人工气道黏液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摩擦系数= 0.05)和亲水性(水接触角= 21.3°),能够覆盖气管导管的内外表面。体外实验表明类人工气道粘液涂层导管不仅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活性,还能显著降低非特异性蛋白的粘附。通过在体的食蟹猴气管插管模型,证实类人工气道粘液涂层包被的气管导管可有效减轻气道损伤和炎症,并具有预防细菌感染和减少导管内堵塞的潜力。本研究为气道友好型侵入装置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途径。
检索:唐子元、李慧
翻译:李欣然、陈 曦
校对:张锦涛、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李凤仙
麻醉学博士,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围术期医学与器官保护研究所所长,麻醉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从事临床麻醉二十年,研究方向为瘙痒与感觉异常外周机制。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麻醉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科室科研骨干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员工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了两千多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新青年麻醉论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