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能想象吗?在高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一种神秘的“工业维生素”正悄然左右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它就是稀土!而如今,中国打出了一张震撼全球的王牌——稀土技术出口管制,这一举措如同在全球科技江湖中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你能想象吗?在高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一种神秘的“工业维生素”正悄然左右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它就是稀土!而如今,中国打出了一张震撼全球的王牌——稀土技术出口管制,这一举措如同在全球科技江湖中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一纸公告,直击西方“七寸”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62号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立即生效。这可不是普通的管制,它直接瞄准了全球稀土产业的命门——技术。
这次管制的范围可广啦!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到金属冶炼、磁材制造,再到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一律受到严格管控。
就拿“磁材制造”技术来说吧,它能制造出高性能永磁材料,而这些永磁材料可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和军工产品的核心宝贝。想象一下,没有了这些高性能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车可能跑不远,风力发电机可能转不动,军工产品的威力也会大打折扣。
而且,技术载体涵盖了设计图纸、工艺规范、工艺参数等几乎所有形式的技术知识。出口的定义也非常广泛,不管是传统贸易出口,还是通过知识产权许可、投资等任何方式进行的转移或提供,都在管制范围内。这就像给中国的稀土技术上了一把超级大锁,彻底封堵了西方通过非贸易渠道获取技术的路。
域外管辖延伸,封堵第三国“小心思”
同一天,商务部还发布了第61号公告,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境外组织和个人在向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特定物项前,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颁发的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件。
这些特定物项包括含有中国原产稀土物项且含量比例达到0.1%及以上的物项、使用中国稀土技术在境外生产的物项,以及原产于中国的相关物项。这个0.1%的低门槛,就像一个敏锐的“探测器”,体现了中国对稀土相关物项管制的严格态度,让那些想通过第三国转运来规避管制的“小心思”彻底泡汤。
中美科技博弈新战场,美国军工“很受伤”
近年来,美国虽然成了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开采国和最大的稀土精矿出口国,但它真正缺的是将稀土矿石转化为高性能材料的全套技术体系。
中国可不一样,承担了全球高达90%的稀土精炼产能,拥有超过七成的稀土专利。2025年全球新增稀土专利中,中国企业占比高达82%,美国仅占7%。
这一差距在军工产业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国海军对中国提供的关键矿物依赖度高达91.6%,空军依赖度为85.1%,陆军依赖度为70.3%,海军陆战队依赖度为61.7%,平均下来整体依赖度达77.7%。
就拿美国的王牌战机F - 35来说,每架战机需要使用超过900磅的稀土元素,主要用于雷达、发动机和电子系统。因为稀土磁体供应不稳,F - 35生产线曾停摆数周,交付严重延误。
更先进的第六代战机NGAD项目也深受影响,若无法突破中国的技术管制,2026年战机生产线可能面临断供。美国试图从退役的F - 22上拆解磁体应急,结果测试显示这些拆解磁体的磁通量衰减12%,推力比标准低,就像一个运动员受了伤,跑都跑不快,更别说拿冠军了。
全球格局生变,美国“去中国化”难上加难
面对中国的稀土技术出口管制,美国并非坐以待毙。美国政府拨款近10亿美元资助关键矿物材料的开发生产,还通过国防授权法案投资数亿美元建设本土稀土设施。MP Materials等公司也在积极建设本土的稀土分离厂和磁铁厂。
然而,美国要真正实现稀土“去中国化”,谈何容易!美国在分离、精炼、磁体制造等高端制造业环节已经荒废多年,就像一台搁置已久的老机器,想要重新启动并高效运转,难度极大。
再加上美国环保法规严格、社区抗议多以及建设周期长等因素,稀土产业链建设困难重重。
而中国稀土产业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巩固全球地位。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的回收率从过去的35%提升到92%,就像一个超级“魔术师”,让更多的稀土资源被充分利用。江西赣州创新研发的镧铈合金能在800度高温下保持磁性能,还应用到了歼 - 20的WS - 15发动机上,这技术简直太牛啦!
你认为中国的稀土技术出口管制会对未来全球高科技产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呢?快来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吧!
中国对稀土技术的出口管制,就像一场精心布局的战略棋局。西方国家即使拥有丰富的稀土矿藏,没有中国的技术加持,也只能干瞪眼。
全球稀土博弈正从资源储量竞争转向技术话语权的争夺,中国手中的王牌已经从地下的矿藏,转为数十年积累的工艺诀窍和供应链生态。这场博弈的结果,必将重塑未来十年全球高科技产业的竞争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谈事世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