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中秋】月满人团圆 家国共此时——沈阳市“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圆满落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08:17 1

摘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寄托着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愿景,而且蕴含着感恩敬老、邻里和睦、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同时,中秋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满、和谐幸福的深切期盼,凝聚着深厚的家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寄托着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愿景,而且蕴含着感恩敬老、邻里和睦、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同时,中秋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满、和谐幸福的深切期盼,凝聚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

国庆中秋假期,沈阳市文明办精心组织,在全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系列活动。从经典诵读、文艺汇演到民俗体验、志愿服务,从亲子嘉年华到居民团结联谊,从城区广场到社区村屯,活动覆盖广泛、参与踊跃,生动展现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与温度。

各区县(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融媒体平台,积极营造喜庆祥和、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有效推动传统文化走进社区、融入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中秋节期间全市共组织开展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1100余场,直接参与群众超9.3万人次。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为沈阳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深厚温暖的文化力量。

以温暖的歌声描绘万家灯火

和平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积极发动各行业、联动共建单位,组织辖区居民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110余场,参与群众5000余人次。活动涵盖传统民俗会、暖邻亲子互动、文化文艺汇演、尊老送温情等多种形式,以多元场景和丰富文化体验传递中秋文化内涵,增进群众情感联结。

其中,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隆重举办的“月满和平艺暖中秋”主题中秋文艺汇演,为辖区居民献上了一场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的精彩文化盛宴。活动中,歌曲《万家灯火》以温暖动听的旋律与真挚的歌声,细腻描绘中秋之夜万家灯火通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温馨画面,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由衷赞美与真挚祝福;《中秋月儿圆》则以明快活泼的节奏、亲切质朴的歌词,唱出人们对中秋佳节的喜爱之情。熟悉的旋律引发全场观众的情感共鸣,不少观众忍不住跟着轻声哼唱,现场始终洋溢着温馨浓厚的节日气氛。

活动以文化浸润方式传播文明理念、滋养文明土壤、涵养文明风尚,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精神深度融合,有效增强了辖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与文明凝聚力。

童声诵月歌团圆传统文化在身边

沈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沈河区文化馆、文明实践共建单位追锋少年志愿服务团,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以“童声诵月歌团圆文明实践过中秋”主题活动。通过“歌唱诵情、巧手传艺”两大特色环节,让居民在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暖力量,为沈河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中秋佳节,沈阳故宫举办“中秋夜”活动,提供宫中赏月新体验。

活动中,文明实践志愿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参与家庭讲述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在“中秋主题歌咏朗诵会”环节,身着传统服饰的孩子们成为现场最亮眼的风景。稚嫩的童声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许展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用最纯真的声音传递着“团圆和睦”的传统美德,展现出新时代家庭积极向上、文明有礼的精神风貌。活动还设计了“玉兔花灯”的手作环节,当一盏盏玉兔花灯在亲子手中逐渐成形,暖黄的灯光映出可爱的玉兔轮廓,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与喜悦,家长们也在动手过程中重拾了传统手工艺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文明实践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生动普及,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

迎中秋邻里友好一起来

为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铁西区兴顺街道建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橡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辖区共建单位万科物业公司,在园区开展了“迎中秋邻里友好一起来”“我们的节日·中秋”文艺汇演活动,以文化盛宴凝聚人心,共贺佳节。

在翡翠之光小区院内,乐器合奏拉开了文艺汇演的序幕。小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舞蹈《领航新时代》、女声独唱演唱《好运来》、器乐演奏《梁祝》等精彩节目相继登台,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驻足观看。演出现场笑声连连,掌声喝彩声不断。一首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将演出推向高潮,台下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加入到合唱中,共同用歌声诠释昂扬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

游戏互动环节,家长孩子齐参与,“两邻”相融共团圆。这场“家门口”的中秋文艺汇演,有效丰富了辖区居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邻里之间的情谊。

据了解,中秋节期间,铁西区依托全区26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140余场,通过“剪彩纸送祝福”“学传统手艺庆中秋佳节”等形式,传承传统文化,营造了欢乐祥和、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

双节同庆共此时月满中秋家国情

皇姑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心策划、开展了“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佳节”活动,邀请广大群众共享欢乐时光,营造沉浸式“庆国庆迎中秋”节日氛围。

由沈阳市群众艺术馆、皇姑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皇姑区文化馆、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共同承办的“我心向往的沈阳”2025文化惠民演出暨“国盛月满家国同欢”皇姑区文化惠民活动,在舞蹈《归雁思乡》优美的旋律中启幕。节目涵盖独唱、器乐、京剧、模特表演与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主题鲜明、情感丰沛,既彰显了基层文艺团队的创造力,也生动体现出沈阳群众文化的繁荣与活力,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趣味互动环节——“集印章·享文化”。居民们穿梭于四个蕴含社区文化特色的打卡点,收集精美印章,不仅增强了参与感,也更深入地融入社区文化氛围之中。

许多居民表示,这样的文化盛宴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更拉近了邻里距离,让大家在艺术的浸润中感受到归属与温暖。

诗词寄中秋文化添活力

大东区依托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日主题活动,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了和谐的节日氛围。

大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诗词寄中秋古朝迎佳节”文化活动,现场设置了诗词朗诵、中秋文化讲座等环节,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的飞花令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参与者围绕“春”“江”“花”“月”“夜”五个关键字展开比拼,让参与者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苑社区开展了“灯暖中秋夜情聚邻里家”活动,组织老住户、新居民以及快递员、保洁员等共同制作手工莲花灯。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了中秋制灯的传统习俗,通过“老带新、新助暖”的结对模式,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大北桥社区,“饼香传情·诗咏中秋”传统文化活动围绕“忆习俗、做月饼、颂诗歌”三大核心内容展开。志愿者讲解中秋传统习俗后,居民们亲手制作月饼,最后老中青三代居民共同吟诵中秋经典诗作。全场居民齐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将活动推向高潮。俪城社区举办的“时代新篇迎国庆月圆邻里贺中秋”文艺演出,以民乐演奏《喜洋洋》开场,《看山看水看中国》《共筑中国梦》大合唱,舞蹈《祝福祖国》等10余个节目接连上演。“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主题活动既丰富了居民节日文化生活,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情暖中秋诗意浓共筑团圆幸福家

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策划“月满沈北·情暖中秋”迎中秋活动,通过文化浸润与情感共鸣,为辖区居民、大学生们搭建起共叙团圆、共话家国的温馨平台,活动吸引驻地居民、高校学子等近百人参与。

活动在原创开场舞《月圆人团圆》中拉开帷幕。舞者以灵动的舞姿勾勒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意画卷,瞬间点燃现场喜庆氛围。随后,居民代表、大学生与文化志愿者联袂登台,以“团圆”“家国”为主线,深情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江花月夜》等经典诗词。浑厚的男声与清亮的女声交织,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许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思娓娓道来,引发全场共鸣。

“飞花令”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主持人以“月”“秋”为关键词发起诗词接龙,参与者或低头沉思,或脱口而出,精彩连连。居民刘女士笑称:“这种形式既考验知识储备,又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单纯看节目有意思多了!”

在“家书传情”环节,一封封手写家书被搬上舞台。大学生卫晓晓朗读写给父母的信:“虽然不能回家过节,但看到你们寄来的月饼,仿佛又闻到老家的桂花香……”台下抽泣声隐约可闻。“孩子第一次出远门要照顾好自己,我们在家挺好的,中秋别惦记!”大学生家长张女士写给孩子的家书中,质朴的话语让现场温情涌动。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活动接近尾声,全场手持国旗齐唱《我和我的祖国》。观众们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摇晃着小国旗,伴随着激昂的旋律舞动,点点星光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将“小家团圆”升华为“大国同庆”的壮美画卷。“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传统节日成为连接亲情、传递温情、凝聚家国情怀的纽带。”

文明实践赋能烟火里满是团圆味

苏家屯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与服务网络策划系列特色活动,从亲子乐园的文化浸润到夜市的烟火狂欢,从社区的温情关爱到公益的暖心守护,让团圆祥和的节日氛围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荷花之夏”夜市以“魅力苏区欢畅中秋”为主题,打造光影与互动交织的狂欢场景。夜市里,文明实践与节日乐趣深度融合:10月1日、5日、6日,“荷花之夏机车音乐嘉年华”开演,炫酷机车巡游搭配专业乐队演出,让市民在动感旋律中感受中秋活力;“童心筑梦”儿童文艺汇演同步开展,孩子们用舞蹈与歌声传递喜悦,展现新时代少年风貌。10月6日的中秋烟花秀尤为动人,绚烂焰火与皎洁明月相辉映,将“花好月圆”的美好寓意具象化,现场欢呼声不断。中秋全民K歌、趣味吹瓶大赛等互动活动贯穿始终。游客纷纷表示,从中秋主题装饰到工作人员的贴心引导,处处能感受到文明实践的温度。

华彩儿童乐园聚焦亲子家庭“团圆陪伴+文化传承”需求,依托文明实践理念创新设立“中秋文化驿站”,联动游客服务中心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驿站内,文明实践与传统文化碰撞出别样火花:剪纸艺人现场创作玉兔、月饼等中秋主题作品,辽绣传承人展示精致绣品,孩子们围坐聆听非遗故事,在游玩中种下文化传承种子;儿童话本阅读区精选《月亮的味道》等中秋绘本,家长与孩子席地共读,月光洒在书页间,构成温馨的亲子图景。乐园还通过文明实践服务保障安全,游客服务中心配备常驻医护人员与急救设备,用细致服务守护团圆时光。

苏家屯区各单位、各街道以文明实践为抓手,用多样活动传递中秋温情。区民政局联合慈善会在爱心广场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免费为老人理发、赠送月饼、鸡蛋,让特殊群体感受节日关怀。中兴街道开展“清洁沈阳”文明实践行动,文明实践志愿者带头清理卫生死角,为居民营造整洁过节环境;民主街道推进“文明宠客”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商户推出中秋便民服务,彰显城市温度;解放街道组织“秋风送温暖”文明实践走访,志愿者陪伴独居老人吃月饼、话家常……让“我们的节日·中秋”更具民生温度,也让文明实践在节日里焕发更强生命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特约记者吕良德 摄影:李浩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来源:沈阳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