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茶香伴拳藝——記香港樹仁大學“中秋社區共融慶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22:06 1

摘要:10月3日,應香港樹仁大學之邀,我與婉舟隨中國文化推廣交流協會,一同參與一年一度的“中秋社區共融慶祝活动”,代表凌氏拳藝國際文武學院展示內家拳文化。活動在邵美珍堂大楼舉行,大厅內張燈結彩,中秋主題濃郁,一入場便覺節日氣氛撲面而來。

中秋茶香伴拳藝

——記香港樹仁大學“中秋社區共融慶祝活动”

10月3日,應香港樹仁大學之邀,我與婉舟隨中國文化推廣交流協會,一同參與一年一度的“中秋社區共融慶祝活动”,代表凌氏拳藝國際文武學院展示內家拳文化。活動在邵美珍堂大楼舉行,大厅內張燈結彩,中秋主題濃郁,一入場便覺節日氣氛撲面而來。

为观赏友人文莉茶艺师的精湛茶道,我們特意提前抵達,文莉與她的搭檔美美等推來三只大行李箱:內有玲瓏剔透的成套茶具、淡雅的茶席、古樸的刺繡屏風、生機勃勃的綠植,還帶來她個人收藏的瓷杯,個個精巧別致。另備百隻小紙杯,方便現場來賓即席品茗。布置完成後,茶席精致素雅,氣韵清和。

我與婉舟在茶席右側設置拳藝展示区,循環播放水浪拳的介紹短片,備好宣传冊頁供來賓取閱。茶香拳姿,文武並置,相映成趣。

隨後我們上到三樓禮堂,參加開幕典禮。副校長致辭後,十數名學生舞龍繞場,龍身上本應點燃的火焰,因安全考量改為一盞盞彩色小燈珠,龍身在燈光閃爍間穿梭往來,氣勢不減。「火龍舞」是源於廣東、香港一帶的中秋習俗,如今移入校園,自帶青春熱烈之情。接著一位女學生吹奏埙,聲音婉轉悠遠,恍若自幽谷傳來。埙為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多見於先秦禮樂,自古與禮樂文化相連。最後是社區長者帶來的「猜燈謎」。燈謎起源於宋代元宵節,以文字為謎,集趣味、詩意與機智於一體,歷來被視為文人雅集與節令歡慶的重要內容。當日以古詩為題,師生們踴躍搶答,猜中者還可領取小禮品,笑聲與掌聲此起彼落。

那一刻心中忽然閃過一念:若能在這樣的舞台上,由我們演繹一段內家拳《密州出獵》,以宋詞入宋拳,以今人映宋人,应该能為全場增添不一样的色彩。

整场节目安排别具匠心,节奏起伏得宜,令人印象深刻。典禮莊重之中帶著歡樂,承載著傳統,又洋溢著文藝的氣息,為當日活動定下了文雅而喜樂的基調。

典禮結束後,來賓們移步一樓大堂,參觀各式文化展示区块。大堂中部设有我们的茶与拳并陈之区,左右则是手作、剪纸、花灯、品香等展位,次第排開,每個展位都做了精心的佈置,傳遞出古老的傳統文化氣息。不同年級的學生們摩肩接踵而來,社區長者們亦興致盎然,場內人頭湧動,熱鬧非凡。每個展位前皆觀者如織,而文文的茶席與我們的拳藝展示尤為引人注目。文文所備冷泡陳皮白茶清香爽口,讚譽不絕;不多時一百紙杯已告用罄,又有熱心學生再添50紙杯,仍供不應求。

婉舟在展位間穿梭,引導來賓觀看短片、解答問題,並把宣傳冊頁遞到有興趣者手中。許多同學駐足良久,品着香茗,追问拳理。或交換聯繫,或約定再聚。有的同學明確表示想體驗一下水浪拳這門千年道家拳,問我們學校里是否有教學點?這不禁引發我們的思考:如何推廣才能讓更多年輕學生方便學到?

活動全程由樹仁大學田家炳孝道文化教研中心主任區志堅博士悉心策劃、統籌安排,從開幕典禮到各主题区展示,皆見其對中華文化推廣的熱忱與用心,令人感佩。展示期間,我們的展位迎來多位重量級嘉賓:香港樹仁大學歷史係何其亮教授,香港樹仁大學中華文化傳承研究中心黃燊陶經理;香港工夫茶藝文化協會主席蔡漢武先生;以及來自廣州的正見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智綱先生。從區博士到各位嘉賓,在學術研究、文化推廣等領域皆深有建樹,他們的到訪與交流,為我們的茶、拳展示更添光彩。

與此同時,也特別感謝中國文化推廣交流協會會長盛敏莉女士的周全安排與支持,使我們一行能順利举行此次活動。

臨近尾聲,區教授再次來到我們的面前,告知校方將於十一月安排一堂通識課,想邀請凌氏拳藝走進課堂,與同學們分享中國的內家拳文化。聽聞此訊,我們倍感榮幸,也自覺責任在肩,當即回應區教授:我們必將悉心備課,務使同學們於文與武兩端皆有所收獲。

回顧當日,從禮堂的舞龍、古樂,到大堂的茶席、拳影,一切宛如畫卷徐徐展開:文藝清新與熱鬧生動交錯其間,既映照傳統節令之古意,亦呈現現代校園之青春氣象,成就了一場古今交融、雅俗共賞的文化盛會。能在其中盡一份心力,協助校方與協會推廣中華文化,我們深感欣慰。茶香氤氳,拳姿綿延,中華文化如水長流,生生不息。

凌氏拳藝國際文武學院 校董

二零二五年十月五日

與會人員與區教授合影,從右往左:婉舟、侃希、文莉、美美

来源:教练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