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面说到现实中在数列生成过程中,会有先出现的2和后出现的2,而且它们是不同的,
我们本来最应该过好自己的人生,偏偏心中整天装着别人。
——坤鹏论
第十三卷第七章(20)
原文:
因此,第一个2若为一意式,这些2也得是某类的意式。
解释:
上面说到现实中在数列生成过程中,会有先出现的2和后出现的2,而且它们是不同的,
所以,如果第一个2是一个理型,那么其他2也都得某种类型的理型。
原文: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诸1;
因为“第一个2”中的诸1,跟着第一个2创生4而入于本4之中,
所以一切1都成意式,而一个意式将是若干意式所组成。
解释: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各个1;
柏拉图指出,数的理型有先后顺序,先有1的理型,再由两个1的理型组合出2的意型,这就是“第一个2”,是理型世界中最原始的2;
接着再由“第一个2”和另一个“第一个2”组合出4的理型,叫本4,理型世界中最原始的4。
也就是说,在柏拉图那里,4的理型不是1+1+1+1,而是2(第一个2)+2(另一个第一个2)。
问题来了,那“2里的1”算什么?
顺着柏拉图的逻辑推演,既然本4是由两个第一个2组成的,
那每一个第一个2中肯定得有两个1的理型,
不然2怎么来?不能是凭空变出来的。
那么,这两个1,到底是不是1的理型?
按照柏拉图的规矩,理型世界中的东西都是理型,
显然,这两个1必须是1的理型。
这下矛盾出现,一个理型被拆成了好几个理型!
既然第一个2由两个1的理型组成,
而本4又由两个第一个2组成,其实也就是四个1的理型组成。
那理型世界中的4的理型,其实就是由1的理型拉出来的,
这便与柏拉图自己定的规矩矛盾了,
他说“理型是完美的、不可拆分的根本存在”,
结果呢,按他的逻辑推下来,2的理型、4的理型都成了1的理型的组合物,
相当于一个大理型是好几个小理型拼出来的,
这完全违背了理型论的基础理论。
让我们用一个通俗的例子理解一下。
柏拉图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单人沙发都摹仿自理型世界中一个完美的单人沙发理型,
同理,所有双人沙发摹仿于理型世界中一个完美的双人沙发理型,
但是,这个世界中的双人沙发其实就是两个单人沙发拼起来的,
那么,完美的双人沙发理型,是不是由两个完美的单人沙发理型拼起来的呢?
如果是,完美的单人沙发理型就成了完美的双人沙发理型的一部分,
可是!
按照柏拉图的说法,理型应该是不可分的、独立存在的呀!
亚里士多德借此逻辑揭示出,理型论在解释数学对象时会自相矛盾,
也就是如果理型是最根本、最完美的源头,
如果按照柏拉图的数的理型如何来的逻辑,
2、4这些理型都得靠1的理型来凑,
因此,1才是最根本的源头!
而且,在数学中,一个理型会拆成好几个理型,这和理型不可分的前提满拧!
简言之,这段话是在批评理型论会导致理型由理型组成的荒谬结论,
从而证明理型论在数学对象上是行不通的。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