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想学着 AI 短视频运营技能赚点生活费,没想到差点把钱都搭进去。” 近日,宋女士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 她原本计划通过 AI 培训掌握短视频运营技巧、补贴家用,却意外掉入 “先交学费、再垫付订单” 的连环套路,前后花费 6000 余元后,不仅被 “培训老师”
本想学着 AI 短视频运营技能赚点生活费,没想到差点把钱都搭进去。” 近日,宋女士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 她原本计划通过 AI 培训掌握短视频运营技巧、补贴家用,却意外掉入 “先交学费、再垫付订单” 的连环套路,前后花费 6000 余元后,不仅被 “培训老师” 拉黑,退款请求也遭拒绝。
一、报名 AI 短视频课,却被 “转轨” 跨境电商
今年 6 月,刚结束乳腺癌治疗的宋女士因暂时无法工作,想通过自媒体运营增加收入。作为毫无经验的 “小白”,她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则 AI 直播课广告,宣传称能教授视频剪辑、AI 一键成片等实用技能,正好契合她的需求,便动了报名的心思。
6 月 24 日,宋女士经直播引导添加了 “木槿老师” 的企业微信。对方表示课程可根据时间灵活排课,还强调 “名额有限,先报先得”,催促她尽快缴费。当天下午,宋女士通过 “木槿老师” 提供的链接,进入名为 “2025 最新玩法 AI 视频,多平台变现” 的直播间。屏幕上的 PPT 清晰写着 “变现 3 大玩法”“预估每月 9000 元以上稳定收入”,公屏里还有大量 “学员” 刷屏支持 “老师讲得好”“跟着学准没错”。宋女士曾怀疑直播间 7000 多人是否有 “水军”,但看到每天都有一两百人加入学习群,便渐渐放下戒心。
可很快,宋女士发现事情不对劲:她报名的明明是 “AI 短视频创作课”,目标是学习短视频制作与抖音、视频号运营,实际课程却完全 “货不对板”—— 付完学费的第二天,“老师” 就让她下载钉钉,通过钉钉发送链接,要求她注册店铺、开通跨境电商业务,所谓的 “AI 课” 竟变成了 “海外电商开店指导”。
更让她意外的是,“老师” 还要求她下载一款名为 “tiklink” 的 App 并完成实名认证,称这是跨境电商专用平台,能接到外国人订单,售卖香水、奶粉等商品,利润空间很大。但宋女士下载时,手机系统弹出 “未经安全审核,存在风险” 的提醒,这让她心里又多了一层顾虑。
二、垫付订单越陷越深,退款遭拒后报警维权
真正让宋女士慌神的是 “垫付资金” 的要求。按照 “老师” 的说法,开店后发货需要先由个人垫付货款,等客户确认收货 7 天后即可提现,“垫付越多,赚得越多”。第一天,宋女士接到一笔 147 元的订单,垫付后赚了约 20 元,想着 “试试水也无妨”,便按要求操作了。
可没想到,第二天订单突然增加到 5 个,她又垫付了几千元;到了第三天,订单数骤增至十几个,要求垫付的金额竟超过 1 万元。此时,宋女士已无力承担,便提出停止合作并退还学费和垫付资金,却遭到 “指导老师” 的强硬拒绝 —— 对方直接拉黑了她的微信,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
消费者防范建议
事前核实,拒绝盲目缴费:报名网络课程前,详细了解课程内容、师资背景、教学方式,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退费政策;可与商家协商 “试课”,确认课程真实性后再付费。警惕 “高收益” 诱惑:对 “零基础高收益”“轻松赚大钱”“月入过万” 等夸大宣传保持警惕,避免因急于求成或贪图小利陷入陷阱 —— 正规培训不会承诺 “稳赚不赔”,赚钱没有 “捷径”。规范支付,留存证据:尽量通过正规平台付款,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向私人账户转账;全程留存支付记录、聊天记录、宣传截图等证据,一旦遭遇骗局,可通过投诉平台或警方维权。及时止损,果断维权:若发现课程 “货不对板”、被要求垫付资金,或对方态度强硬、拒绝沟通,应立即停止投入,第一时间通过 12315 平台、黑猫投诉等渠道投诉,必要时报警,避免损失扩大。AI 培训本是帮助普通人提升技能的途径,却被不法分子包装成 “圈钱工具”。对消费者而言,面对各类培训宣传时,多一分警惕、少一分轻信,才能避免 “想学技能反被骗” 的结局;对监管部门和平台而言,也需加强对 AI 培训行业的规范与排查,打击虚假宣传、诈骗行为,让培训市场回归 “赋能技能” 的本质。
来源:喝杯西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