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烟花秀乌龙后续:扇子哥再回应,当场情景再现,自称快抑郁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8 08:51 1

摘要:南昌国庆烟花秀,本来是举国同庆的大场面,气氛热烈。当天现场几百万观众,大家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看烟花。万万没想到,人群退场时竟出了个“乌龙事件”:120万人平安回家,只有扇子哥“一人莫名其妙地挨了揍”。

南昌国庆烟花秀,本来是举国同庆的大场面,气氛热烈。当天现场几百万观众,大家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看烟花。万万没想到,人群退场时竟出了个“乌龙事件”:120万人平安回家,只有扇子哥“一人莫名其妙地挨了揍”。

烟花秀后,大家陆续离开。扇子哥和家人走散,侄子突然不见了。他焦急地在广场大喊侄子的名字,希望能让孩子听到早点回来。因为太热,他脱了衣服,只剩光膀子,加上纹身和手里拿着折扇,眼看就被大家误认为是“不像好人”。

他用南昌方言喊“崽里子”,意思是“孩子”,但外地游客听成“宰了你”,现场一下子紧张起来。人群快速散开,有热心市民觉得情况不对,直接冲上来抢他的折扇,还有人一脚踹倒他,十几个年轻人围上来拳打脚踢。“大家本能觉得有危险,就一起出手,全场乱套。”

其实他只是在找孩子,但误会已经造成。后来警察赶到,带走扇子哥,好在核实后情况说明,他确实是找侄子。整个事件算是乌龙,却给他留下了委屈和压力。扇子哥后来说,“到现在还懵,都快整抑郁了。”

大家其实都能想象得出这场面的尴尬和无力,被误会是坏人,现场还被打了一顿。扇子哥回头反思,觉得“衣服脱了是自己的错,喊话时没考虑到外地人听不懂方言”;但他也提到,错不在见义勇为的人:“他们是出于正义,自己并不会追究任何责任。”

这次事件,网友议论很多。不少当地和外地网友说,“120万观众只有他受伤,简直成了节日里的倒霉蛋”;还有人说赶紧退场的时候,“自己也带着小孩,听到‘杀孩子’赶紧拼命跑”。圈内圈外流传下去,谣言说得越来越夸张。“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事主出来解释倒成了笑话。”

实际,扇子哥一开始就解释了过程,但网络留言还是没有停息。第二次出面,他明显更低落,还不断自我检讨。但他大度说,“宁愿请见义勇为的人吃一碗南昌拌粉,也不会怪他们。”

乌龙事件,既有误会,也有社会习惯的原因。在人多的场合,大家本能注意安全。“陌生的人群,大家对陌生形象会自动贴标签,光膀子加纹身,举止惊慌,容易被误认为是不良分子”。

这个细节让不少人有了共鸣。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误解,不管是工作、家庭,还是邻里关系,一句话没说清楚,就容易被放大和曲解。不少上班族和老年人说,“一件好事,一句话,一小动作,有时不注意就成了大问题”。

节假日人流量大,家长心里都紧张。有人回忆当时带着小孩急着跑,裤头都湿透了。事后才知道只是方言误会,大家又后怕又无奈。这样的公共场合,其实最怕的不是坏人,而是“大家一窝蜂地相信了误传”。

扇子哥指明自己其实很普通,也没什么英雄气,只是着急找孩子时走了急。事件之后,他主动在评论区反省行为,说自己下次一定注意,避免给别人添麻烦。

不过这次也看到了南昌这座城市的温度。见义勇为的人没做错,他们只是担心真的有人伤害孩子,都想出一份力。从社会角度,大家希望安全大于一切。扇子哥反而大度,能原谅大家,看得出来心态很坦然。这种事谁遇到都不舒服,但愿意自己消化,也是个人的格局。

大家也在留言里劝他要调节好心情。市民提醒,宽容很重要,也希望以后这样的误会不要再发生。家长们说,“节日和活动现场要给孩子多看管,少让他们自己乱跑”。公众场合遇到问题,也要第一时间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跟风。

另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是“谣言传播太快”,一人误会,百人传,千人信,到最后真假全混了。我们都在信息洪流里,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留神。吃瓜容易,理解不易,大事小事,自己小心点才最实在。

现在事主已经多次发声,大家也逐渐冷静下来。网友们讨论其实也不是为了争对错,而是不想让“小误会变成大事件”,以后遇到类似状况希望能多一份耐心,多一句解释。

扇子哥最后说,“不打不相识,南昌这座城市,有英雄也有宽容的人”,每个人在突发场合都不容易。希望大家以后节日活动多点温暖,遇到误会能心平气和地解决。无论你是上班的人,还是退休后带孙子出游,只要用心对待误解,事情就总能过去。

烟花再漂亮,也只是短暂一刻。生活里难免碰到乌龙或误解,“别让一场误会变成心结”。大家互相体谅,善待彼此,才是节日真正的意义。

来源:乐天派溪流FhuEI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