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姐姐,给你。”小义递来手中的辣条。这个场景很熟悉。去年中秋他刚上校车,就急着把零食分给小伙伴。但今年再见面,男孩明显长高了,性子也比去年腼腆些。去年离别时,他拉着记者的手问“姐姐还来吗”,今年中秋,记者如约而至,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还得知一个好消息:滕州
“姐姐,给你。”小义递来手中的辣条。这个场景很熟悉。去年中秋他刚上校车,就急着把零食分给小伙伴。但今年再见面,男孩明显长高了,性子也比去年腼腆些。去年离别时,他拉着记者的手问“姐姐还来吗”,今年中秋,记者如约而至,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还得知一个好消息:滕州又新增了15处留守儿童的“家”,这样的温暖成长营已经达到了16处。
曾经的废弃小学,成了留守儿童的“家”
跟着校车,我们来到龙山快乐成长营。这里原是龙阳镇一所撤并的农村小学,过去荒草丛生,现在却满是烟火气,成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家”。
孩子们的变化藏在细节里。去年还躲在大人身后的“小豆包”,现在敢大方说话,主动跟志愿者、陌生人打招呼了。女孩小超在喂小动物的时候,听到《感恩的心》的旋律,对着记者边唱、边比划起了动作。
其实,第一次见到小超,谁都会心疼她的处境:妈妈长期卧床,爸爸有精神疾病,家里还有个两三岁的弟弟。刚到成长营时,她眼神怯生生的,不敢跟人对视。可在这儿待了一段时间,跟着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除草、喂小动物,她慢慢打开了心防,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孩子一年有近一半时间在家,没人看管的话,安全、心理都是问题。”龙阳镇学区主任刘真标,是成长营的创办者,孩子们都叫他“刘爷爷”。2021年,他走访发现全镇有13名孤儿、56名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照料,便想发动教师志愿者,用周末和假期给孩子们造个“家”。
倡议刚发出两天,几十名教师就主动报名。“龙山快乐成长营志愿服务队”很快就组建起来,曾经的废弃村小就这样活了过来。
从炒菜到弹钢琴,孩子们学到了新本领
给孩子一个“家”,这个“家”该教些什么?
“能考上大学最好,考不上,就帮他们多找条出路。”刘真标说,成长营里啥都教,吹拉弹唱、舞龙舞狮、炒菜做饭,甚至还有直播技巧,“就算考不上学,也得让孩子掌握一门生存技能。”
于是,废弃小学里多了几十个作坊:豆腐坊、烘焙坊、茶艺坊,孩子想学啥就选啥。此外还有百果园、动物园、百草园,能让他们亲近自然。刘真标说:“百果园种了100多种蔬果,孩子观察多了,写说明文都顺溜了。大棚里的作物不打农药,他们就跟着浇水、捉虫,玩得不亦乐乎。火鸡、鸵鸟、小香猪,在孩子们的喂养下,也比去年壮了一圈。”
“这一年,孩子懂事多了。”李敏是第一批志愿者,她记得去年有些孩子自卑胆怯,不愿说话,现在不仅能照顾自己,还会关心别人,“看着他们长本事、做力所能及的事,真高兴。”
现在成长营的教师志愿者有43人,比去年多了10人,还有不少爱心人士、公益组织来帮忙。更惊喜的是,除了炒菜做饭,孩子还学起了钢琴。路过钢琴房时,记者听到了《两只老虎》的弹奏声。“今年新增了钢琴社团,不光教生存技能,也想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刘真标说。
16个“家”的延伸:从1处到覆盖滕州各乡镇
采访时,刘真标带来个好消息:像龙山快乐成长营这样的“留守儿童之家”,滕州现在已有16处,比之前多了15处。
“以前不想宣传,觉得是分内事,现在才知道,宣传能让更多人关注这些孩子。”刘真标笑着说,龙山成长营被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滕州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市委书记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一处,这件事慢慢成了全社会关心的事。
“太有必要了!”刘真标坦言,现在乡镇的困境儿童,不愁吃穿,政策都能覆盖,但缺陪伴、缺活动场所是大问题,“现在每个乡镇基本都有成长营了,孩子们有了大家庭,就能感受到温暖。”
中午,记者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志愿者老师做了冬瓜炖排骨、西红柿炒鸡蛋,餐桌中央摆着月饼和橘子,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吃得格外香。饭后,他们登上舞台,唱起了熟悉的《感恩的心》,歌声里满是透亮的朝气。
往期报道:
青年说|给留守儿童一个“家”的他们,是老师也是“妈妈”
果然视频|中秋节,蹲点留守儿童的“家”
假日观|“记者姐姐,你明年还来吗?”中秋节,我赴了场一年之约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