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一品丨“益护火山”在行动 谱写生态检察保护新篇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18:11 1

摘要:今年6月,自治区检察院在全区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了“一院一品”典型事例评选工作。各盟市地区院、基层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认真组织,报送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高质量事例。为展示工作成效,交流工作经验,现开设“一院一品”专栏,对10个全区检察机关“一院一品

编者按:今年6月,自治区检察院在全区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了“一院一品”典型事例评选工作。各盟市地区院、基层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认真组织,报送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高质量事例。为展示工作成效,交流工作经验,现开设“一院一品”专栏,对10个全区检察机关“一院一品”典型事例进行展示。希望全区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学习借鉴,立足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找准特色优势,求真务实、担当实干,做深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共同开创新时代全区检察机关基层院建设新局面。

阴山东麓,30余座火山星罗棋布,构成了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的乌兰哈达火山群。这些独特的地质景观在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的同时,也正面临着生态保护的深层考验。察哈尔右翼后旗检察院取“草原火山之城”美意,倾力打造“益护火山”生态检察品牌,“益”指代公益诉讼,彰显将公益诉讼检察融入服务区域大局发展,“护火山”直观点明核心工作,体现了创建品牌的使命与目标。成功办理生态资源案件70余起,督促修复受损草原2800余亩,清理生活垃圾180余吨,有效遏制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生态检察助力火山旅游与生态保护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被最高检工作情况专刊刊载,获检察日报、最高检官微等媒体报道推广。

深耕主责主业

护航火山草原生态资源可持续

察右后旗检察院将生态检察作为履职着力点,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一是强化检察综合履职,提升监督治理效能。依法充分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对生态环境领域犯罪案件实行“一案多查”,办理涉非法采矿、占用农用地等刑事犯罪案件17件,办理生态环境公益案件49件,行刑反向衔接案件8件,对破坏火山草原生态环境行为形成有效震慑。二是探索“检察+”模式,构建协作保护格局。通过链接“12345”与“游客中心投诉平台”、转化政协提案、衔接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等方式,成功将政协提案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积极推动解决群众和游客反映的火山草原生态破坏问题,全面加强火山草原生态环境共建共护。

构建长效保护

同促生态修复旅游发展共赢篇

对景区进行常态化法律监督,维护火山草原旅游产业长效发展。一是创新提出“生态修复+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保护开发良性互动。在火山地质公园周边设立生态修复示范区,将修复后的区域打造成生态教育基地和旅游打卡点。二是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提升保护效率与效能。在火山脚下设立“火山草原生态保护检察官办公室”,制定办公室生态检察职能和规范运行机制,通过定期值班、联合巡查、线索登记处理等工作,为火山景区保护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

凝聚全民力量

共绘火山草原多元共治新图景

推进普法宣传常态化,提升游客、旅游经营者及当地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是组建“生态检察先锋队”,发挥党员攻坚能动力。建立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先锋队”,以党建引领业务,形成“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攻坚格局。二是创新宣传内容形式,传递公益保护最强音。将公益诉讼“4+11”法定领域巧用快板书形式表达,同时,向游客和当地群众发放草原保护宣传册累计700余份,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12次,解答群众疑问100余条。三是提出“生态保护志愿者”计划,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鼓励游客和当地群众参与火山草原生态保护,以“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为关键纽带,搭建检察机关与志愿者的沟通桥梁,已注册志愿者40余人,提报线索50余条,立案19件,实现线索提报到专业咨询再到整改效果评估,形成完整闭环。

察右后旗检察院始终牢记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紧扣乌兰哈达火山草原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协同命题,倾力打造“益护火山”生态检察品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司法嵌入治理”的鲜活范式,展现了检察履职赋能地方绿色发展新实践。

供稿:自治区检察院政治部教育培训处、察哈尔右翼后旗检察院

传播检察声音

凝聚正义力量

第8011期

来源:内蒙古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