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秋天,AI赛道早不是几年前“概念炒作风”,而是实实在在的“算力基建攻坚战”。打开手机刷新闻,从大模型迭代到自动驾驶落地,背后都绕不开一个词——算力。就像十几年前抢着盖数据中心,现在行业里抢的是“能支撑AI跑起来的硬核算力资源”,小到普通公司的AI办
2025年的秋天,AI赛道早不是几年前“概念炒作风”,而是实实在在的“算力基建攻坚战”。打开手机刷新闻,从大模型迭代到自动驾驶落地,背后都绕不开一个词——算力。就像十几年前抢着盖数据中心,现在行业里抢的是“能支撑AI跑起来的硬核算力资源”,小到普通公司的AI办公需求,大到巨头的全球数据布局,都得靠这些算力企业托底。
最近跟几个做科技行业调研的朋友聊天,他们说现在去算力公司考察,车间里基本见不到闲置设备,订单排期都到了明年下半年。更有意思的是,不仅国内互联网大厂在囤算力,海外客户也在往中国跑,就为了抢服务器、光模块这些核心设备。这篇文章就从咱们普通人能看懂的角度,聊聊当下撑起AI算力半边天的5家企业,看看它们到底凭什么“订单接不停,业绩往上走”。
中科曙光在算力圈的地位,有点像“基建里的排头兵”,尤其是服务器和存储领域,常年占据国内市场前列。普通人可能没直接用过它的设备,但政府的政务云、银行的核心数据系统,不少都靠它的服务器在运转。2025年三季度,它的营收同比涨了28%,这个增速在传统硬件企业里不算低,更关键的是AI服务器的营收占比已经超30%,毛利率也提到了28%,说明它不只是“卖硬件”,还靠AI相关业务赚了更多利润。
真正让它站稳脚跟的是技术突破。以往国内AI算力集群总被国外“卡脖子”,国外架构不仅单机柜最多只支持48张加速卡,还搞软硬件绑定,企业扩展算力要花大价钱适配,百万卡级部署更是难上加难。而中科曙光9月刚发布的AI超集群彻底打破僵局,单机柜能装96张加速卡,百P级算力相当于传统4个机柜,空间省了75%,还能扩展到百万卡规模,中小AI企业不用重复造轮子就能接入各类芯片和模型。上半年新签算力项目合同额涨45%,“东数西算”节点建设里处处有它的身影,自研的“龙芯3A6000”服务器销量翻倍,金融、能源行业抢着要,这自主可控的技术就是最硬的“护城河”。每次我们查社保、用手机银行,背后稳定运行的技术支撑里,就有它的一份力。
再看浪潮信息,如果你平时刷字节的短视频、存照片到阿里云,说不定背后就有它的AI服务器在工作——它是这两家巨头最大的硬件供应商,国内近六成的AI服务器都来自它家,全球能排进前三。2025年上半年营收突破800亿元,比去年多了九成,净利润涨三成多,三季度AI服务器销量直接翻近三倍,营收占比冲到40%,相当于每赚10块钱,4块来自AI业务。
订单数据最能说明热度。10月初刚传来消息,中国联通79亿的算力服务器采购大单里,浪潮信息拿下了重要份额,光国产算力服务器采购预算就有70多亿。在此之前,它单季度订单已突破5万台,比2024年全年还多,工行30亿元的国产化服务器订单也被它收入囊中。海外市场更热闹,今年订单涨了3倍,欧洲客户宁愿等3个月排期也要下单。这底气来自技术兼容力,它是国内唯一能同时适配英伟达和昇腾芯片的厂商,液冷技术还能帮数据中心省30%电费。咱们刷视频不卡顿、传文件秒速到,其实都离不开它的服务器产能支撑。
光环新网跟前面两家不太一样,它更像“算力的‘房东’”,主打IDC业务——也就是数据中心的机柜租赁和运维。在算力行业里,机柜这东西讲究“地段为王”,北京、上海这些核心城市的土地和电力比黄金还紧张,它手握超5万个机柜,相当于攥着算力基建的“稀缺品”。现在这些机柜出租率常年维持高位,基本租出去就不愁空着,阿里云这类大厂都是它的长期客户,营收稳得很。
它的聪明之处在“IDC+云”的搭配模式。中小企业租了机柜放服务器,不用再找别家就能直接用它的云服务,一站式解决所有需求,这种灵活度特别受欢迎。有人觉得“东数西算”会让东部机柜贬值,其实不然,东部AI需求太旺盛了,自动驾驶公司要实时处理路况数据、直播平台要保障峰值带宽,都得靠核心城市的机柜低延迟支撑。最近它在上海的新机柜集群刚投产,马上就被一家AI医疗公司订走了一半。咱们网上办公传文件、在线看电影不中断,全靠这些机柜背后的稳定运维。
中际旭创在算力圈的角色,像极了“快递员”,只不过它送的是数据——它做的光模块是数据传输的核心,服务器之间、全球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都靠这小东西。它最牛的1.6T光模块,目前全球只有它能独家供应,还是英伟达数据中心的“御用搭档”,要知道英伟达的AI芯片全球抢,配套的光模块自然跟着吃香。
市场用脚投票的痕迹很明显。机构预测它2025年净利润能涨150%以上,截至9月底总市值突破4400亿元,北向资金连续3个月增持,持仓市值曾超443亿元。现在工厂根本忙不过来,1.6T光模块满产满销,客户得提前打款排队,有的订单排到了明年二季度。这光模块的作用就像家里的网线,普通网线传大文件要等半天,它的1.6T光模块能让数据以“光速”在全球流转。比如科研机构训练气候预测大模型,需要调动全球数据,没有它的光模块,训练时间可能要多花一倍。
润泽科技走的是“技术差异化”路线,专攻液冷技术,还是全球第一个推出12U浸没式液冷模组的企业。可能有人不懂液冷的重要性——现在AI服务器功率越来越高,传统风冷根本降不下温,就像夏天用风扇对付大功率电脑,不仅效果差还费电。它的液冷模组能把单机柜功率密度提高3倍,数据中心PUE值降到1.1以下,越接近1越节能,这水平在行业里算顶尖的。
专业资金的认可很有说服力,社保基金今年新进了它3.2%的股份,要知道社保选股最看重长期价值。现在高功率AI服务器普及,数据中心都在搞节能改造,某头部云厂商刚把华北数据中心的风冷系统全换成它的液冷模组,改造后每月电费省了200多万。这技术不仅省钱,还符合“双碳”趋势,数据中心碳排放能降不少。随着AI模型越做越大,服务器发热问题更突出,它的液冷产品只会更抢手。
看这5家算力企业的现状,能明显感觉到AI赛道已经从“拼概念”进入“拼硬实力”的阶段。中科曙光靠自主架构打破国外垄断,浪潮信息用产能和兼容力拿下大单,光环新网凭核心机柜掌握稀缺资源,中际旭创以独家技术垄断传输环节,润泽科技靠差异化路线踩中节能风口,每一家的订单和业绩都有实打实的支撑。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纠结“哪家一定会涨”,但能看清一个趋势:AI要从实验室走进生活,算力就是绕不开的“基础设施”,就像十几年前的互联网离不开宽带一样。这些企业搭建的算力骨架,会让自动驾驶更靠谱、大模型回答更精准、在线服务更流畅。
当然,投资有风险,技术迭代、需求变化都可能带来不确定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企业正在用硬件实力托举AI的未来,它们的成长里,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密码。
以上内容基于公司公告、行业研报及公开合作信息整理(截至2025年10月),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技术落地进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业绩不及预期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