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石林旅居:打造全国健康生活目的地新样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9 11:38 1

摘要:深秋清晨,83岁的孟宪梅在石林县杏林大观园用完早餐后,信步走向书画院练习书法。三年前,她从北方迁居于此,自此沉醉于这片“天然氧吧”的山水与人文。“空气清新、服务贴心,书法课、养生讲座让日子充实又健康。”她笑道。

深秋清晨,83岁的孟宪梅在石林县杏林大观园用完早餐后,信步走向书画院练习书法。三年前,她从北方迁居于此,自此沉醉于这片“天然氧吧”的山水与人文。“空气清新、服务贴心,书法课、养生讲座让日子充实又健康。”她笑道。

孟宪梅的经历,恰是石林县从“走马观花”式旅游向“深度旅居”转型的鲜活注脚。数据显示,2025年前7月,全县接待旅居游客9.53万人次,仅杏林大观园便占比超六成。近日,在北京“2025旅游创新案例推介会”上,石林县凭借“旅居康养”模式入选全国创新发展案例,为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提供了新范本。

正在写书法的孟宪梅

从“石林奇观”到“健康中国”样本

作为“中国天然氧吧”石林县台创园的核心区,杏林大观园以70%的绿地率构建起立体生态屏障。园区内,石林喀斯特地貌的奇峰与人工种植的银杏、黄精、石斛等药用植物相映成趣,形成“岩溶地貌+中药材种养”的独特景观。生态监测数据显示,园区PM2.5年均值仅12μg/m³,远低于国家一级标准。运营方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既保持水土,又让游客在漫步中识别百草,体验‘药在林间,林在景中’的生态美学。”

步入中医文化展览馆,全息投影技术重现《黄帝内经》场景,青铜药炉、古籍手稿诉说着中医药的千年智慧。国药博览园内,游客可亲手制作艾条、辨识药材;石海温泉区,富含氟、偏硅酸的天然温泉与中医推拿结合,形成“水疗+理疗”的特色康养项目。园区创新推出的“五位一体”康养模式(心疗、食疗、水疗、理疗、医疗),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日常:晨起打八段锦、午间品药膳、晚间听中医讲座,游客在山水间完成从“身体疗愈”到“心灵滋养”的转变。

总投资12亿元的一期项目中,720间客房、1500张床位与日均1500个餐位的配套,支撑起避暑暖冬旅居、职工疗休养、研学旅行等多元产品。但杏林大观园的野心不止于此——其构建的“中药材种养—加工—销售—文化展示—研学—医疗—康养”全产业链,正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药农在林间采摘石斛,加工厂将其制成胶囊与饮品,研学团队在生态课堂学习辨识本草,中医院则为旅居者提供定制化健康管理方案。凭借“农旅文教医健”六大产业融合的创新模式,杏林大观园先后入选云南省文旅厅《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首批“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其康养基地更被纳入全国旅居康养基地库。

昆明市首家旅居者协会挂牌推动“景区游”向“全域居”转型

2025年3月14日,昆明市首家旅居者协会在石林彝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协会整合全县900余家旅游经营主体、超1万名从业人员资源,构建“以旅带居、以居促旅”的产业生态链。

协会将制定服务标准、搭建合作平台、组织市场拓展活动,培育养生、文化、体育等八大新业态。目前,协会已吸纳48家会员单位,通过“政府引导、协会统筹、企业联动、群众参与”的全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品质与品牌竞争力。例如,五棵树村依托彝族文化,发展乡村旅居;红杉湖酒店打造度假旅居;天奇医院医养中心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形成全年龄段、多场景的产品体系。

围绕打造三百亿级文旅产业目标,石林县出台《推动旅居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明确2025-2027年目标任务,细化拓展城乡空间、盘活闲置资产等六大重点任务。同时,发布《2025年促进旅居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涵盖市场主体激励、旅居人员服务、审批优化等领域,上半年新增涉旅居市场主体8家。

在产品供给端,石林县依托世界自然遗产、阿诗玛文化等IP,构建“旅居+”矩阵:以杏林大观园为核心的康养旅居、以糯黑艺术村为载体的文艺旅居、以户外徒步露营为特色的体育旅居等业态蓬勃发展。其中,“天天大三弦·周周火把节”文化活动吸引超3万名文艺爱好者驻留,原野射箭赛事带动体育旅居消费突破500万元,印证了“文化赋能旅居”的实践成效。

服务优化提升旅居体验幸福感

石林县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覆盖率超90%,旅居人员可与本地居民同等享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交通出行方面,推出旅居老人公交优惠,上半年为县外65岁以上老人办理“公交爱心卡”896张;开通“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专线,优化景区站点布局,游客出行效率提升30%。医疗保障上,为旅居人员建立属地化健康档案,完成免费体检638人次,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彻底解决“看病难、报销烦”问题。

石林县以“天然氧吧”为核心,打造国际化旅居品牌。通过举办“天然氧吧·旅居石林”全球发布会,推出“五感沉浸式体验区”,招募百名国际“氧生计划”体验官。在2025年阿诗玛文化旅游季、火把节期间,设置涉旅企业专区,融合彝族歌舞、非遗技艺展演,吸引海外游客深度参与。火把节期间,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曝光量超1亿次,国际游客占比达25%,实现文化传播与客源拓展双赢。

以杏林大观园为代表的旅居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帮扶+产业孵化”模式,带动农民转型增收。项目自2009年入驻以来,累计流转土地近3000亩,支付租金162万元/年;孵化餐馆、农副产品店等小微企业20余家,帮扶10余户贫困家庭及5名残疾人就业,年均吸纳本地农民400人次,支付工资1440万元。其打造的中医文化展览馆已接待游客250万人次,成为“农文旅医”融合的典范,让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共享旅居经济红利。

从“打卡游”到“沉浸居”,从“门票经济”到“复合消费”,石林县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脉,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旅居康养之路。未来,石林将继续深化“旅居+”融合发展,打造全国健康生活目的地样板,让更多人在此“旅居即生活”,共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幸福画卷。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