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存钱,才能赚钱!普通人致富第一步,不是“赚钱”,而是这件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9 11:48 1

摘要:一打开手机,到处都是谁谁谁又靠什么币、什么股票,一夜之间财富自由了。一刷社交媒体,不是环球旅行,就是喜提豪车。再看看自己的银行账户,每个月工资好像进了站,又好像没进,反正就是个过路财神。

大家好,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一打开手机,到处都是谁谁谁又靠什么币、什么股票,一夜之间财富自由了。一刷社交媒体,不是环球旅行,就是喜提豪车。再看看自己的银行账户,每个月工资好像进了站,又好像没进,反正就是个过路财神。

然后那个焦虑啊,就像蚂蚁在心上爬。你会忍不住想:“我是不是应该赶紧学学投资?”“我是不是应该找个副业,马上赚一笔快钱?”“再不行动,我就要被同龄人抛弃了!”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OK,先暂停一下。深呼吸。

我今天想跟你聊的,可能要给你泼一盆冷水,但相信我,这盆冷水,能浇灭你心里的虚火,让你看清一条真正能走通的,通往富足的道路。

这条路的核心秘密,只有六个字:先存钱,才能赚钱。

今天这支视频,不讲复杂的K线图,不推荐任何理财产品,我们就来聊聊最根本的,那些比“赚多少钱”重要100倍的心法和习惯。

1

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讲究一个“快”。外卖要快,快递要快,看剧要开二倍速,连赚钱,我们都希望找到那个“快车道”。

很多人对理财的理解,就像去赌场。揣着兜里仅有的一点钱,眼睛通红地寻找下一张能“翻本”的牌。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哪个股票明天会涨停,哪个虚拟币能翻100倍。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抓住下一个风口”上。

但这像什么呢?就像一个想学游泳的人,连怎么在水里呼吸、漂浮都还没学会,就一头扎进深水区,指望能靠胡乱扑腾,扑腾出一个世界冠军。结果呢?大概率是被水呛到半死,从此对游泳产生巨大的恐惧。

理财也是一样。

我见过太多人,工资一发下来,拿出1/3甚至一半,一股脑地冲进股市。运气好,赚了点钱,觉得自己是股神,加码!运气不好,亏了,心有不甘,想着“抄底”,结果抄在了半山腰。几个来回下来,不仅没赚到钱,连本金都折损大半,更要命的是,心态彻底搞坏了。

这种“求快”的心态,背后其实是一种“穷人思维”的陷阱。因为它让你忽略了财富积累最重要、最无聊,但也最坚实的一块基石——本金。

我特别喜欢一个关于中国毛竹的比喻。

一棵毛竹,种下去之后,头四年,你给它浇水、施肥,它每年只能长3厘米。你可能觉得这玩意儿是不是不行啊,长这么慢。但从第五年开始,它会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高。

为什么?因为它前四年,不是没在长,而是在地下,默默地把根系延伸了数百平米。

财富的积累,就是这棵毛竹。你存钱的过程,就是在扎根。这个过程很慢,很枯燥,甚至看不到什么即时反馈。你每个月存下一两千块,好像也没什么变化。但正是这些你“看不见”的根,决定了未来当机会(也就是那个“第五年”)来临的时候,你的财富能长多高,能抵御多大的风雨。

而那些追求“快钱”的人呢?他们就像在土地表层撒草籽,雨水一冲,很快就绿油油一片,看起来生机勃勃。但太阳一晒,风一吹,根基太浅,很快就枯萎了。

所以,咱们理财的第一步,不是去学习怎么“赚钱”,而是要彻底扭转心态,从追求“快”,转向拥抱“慢”。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过人的天赋。我们的优势,就是时间和耐心。

我们要做种竹子的人,而不是撒草籽的人。这个“慢”,不是真的慢,而是最稳固、最终能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快”。

2

好,道理我们都懂了,要“慢富”,要先存钱。但接下来最大的问题来了:“臣妾做不到啊!”

每个月工资一到手,还完信用卡、花呗,交完房租,吃几顿好的,买几件新衣服,再和朋友聚个会……欸?钱呢?怎么就没了?我也想存钱,但真的存不下来。

如果你也是这样,恭喜你,你是个正常人。因为靠“意志力”去存钱,是反人性的,几乎一定会失败。

人的意志力,就像手机的电量,是有限的。你白天上班跟客户斗智斗勇,跟老板周旋,已经把电量耗得差不多了。晚上回到家,看到喜欢的直播间,看到种草很久的东西,你那点可怜的意志力,根本抵挡不住消费的诱惑。

所以,真正有效的存钱方法,根本不靠意志力,而是靠“系统”和“习惯”。

给你介绍一个我亲测有效,堪称“无痛”的存钱大法,我管它叫“工资隐形术”。

操作非常简单,就两步:

第一步:去银行,再开一张储蓄卡。注意,是单纯的储蓄卡,不要开通任何网银支付、快捷支付功能。如果可以,甚至不要把这张卡带在身上,就把它藏在家里某个抽屉的角落里。这张卡,我们叫它“金库卡”。

第二步:设置一个自动转账。在你发工资的当天,或者第二天,让你的工资卡,自动转账一笔固定金额到你的“金库卡”里。

这个金额是多少呢?刚开始,不要对自己太狠。可以是工资的10%,15%,甚至5%都行。关键是,这个金额要让你觉得“没什么感觉”,转走了也不会影响你正常生活。

然后呢?然后就没了。

你接下来的一个月,就用工资卡里剩下的钱去生活。因为那笔钱在你还没来得及感知到它的存在时,就已经“消失”了,所以你花钱的时候,心理上就不会有那种“我明明有XX万,却只能花这么点”的痛苦和纠结。

这就叫“Pay Yourself First”(先支付给你自己),但在我看来,这更像一个善意的“骗局”,你“骗”过你的大脑,让它以为你的工资就是剩下的那些钱。

你可能会问,就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这个方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存钱这个需要“主动决策”和“消耗意志力”的行为,变成了一个“自动发生”的、无感的后台程序。

你不需要每天记着要存钱,你也不需要每个月月底看着余额,苦哈哈地算自己能存多少。系统帮你完成了最难的一步。

一年下来,当你某天想起来,拿出那张被你遗忘的“金库卡”去查余额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不知不觉地躺着一笔你从未想过的钱。

那种惊喜和安全感,会给你巨大的正向反馈,让你有动力把自动转账的比例,从10%慢慢提到15%,再到20%。你的“金库”,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越变越大。

这就是无痛存钱的魔力。不要对抗人性,要去利用系统。

3

说到存钱,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另一个词:记账。

市面上无数的理财课程、理财大V,都在苦口婆心地劝你:“理财的第一步,就是要记账!你不记账,就不知道钱花在哪了!”

听起来特别有道理,对不对?

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事无巨细的记账,不仅没用,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我这么说,肯定会有人反对。别急,听我讲完。

你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曾经雄心勃勃地下载了一个记账APP,信誓旦旦地要记录下每一笔开销?今天买了一杯咖啡,记上;明天交了停车费,记上;后天在网上买了个手机壳,也记上。

你能坚持多久?一周?一个月?

大部分人很快就放弃了。为什么?

第一,太麻烦了。现代人的生活太碎片化了,每天几十笔线上线下的支付,要一笔一笔地记,本身就是巨大的精神负担。一旦漏记一笔,那种挫败感和不完美感,就足以让人放弃。

第二,记账本身并不能省钱。记账是“向后看”,它记录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它就像一个“财务验尸官”,告诉你你的钱是怎么“死”的。你知道了上个月奶茶喝了500块,然后呢?这个月你可能还是会喝。因为知道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回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记账会放大你的消费“罪恶感”。当你看到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支出,你不会感到掌控感,你只会感到焦虑和自责。“天啊,我怎么又乱花钱了!”这种负面情绪,不仅不会帮你省钱,反而可能导致“报复性消费”,因为压抑得太久了。

那么,是不是就完全不用管钱花在哪儿了呢?也不是。

我的建议是,放弃“微观记账”,转向“宏观预算”。

具体怎么做?其实跟你刚才设置的“工资隐形术”是联动的。

在你设置完自动转账存钱之后,你的工资卡里不是还剩下一笔钱吗?这笔钱,就是你这个月所有生活开销的预算。

你不需要去管这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是吃饭多了,还是打车多了。你只需要盯住一个总数就行:只要不透支,不把下个月的钱提前花了,你就赢了。

这种方法,我称之为“预算黑箱法”。你把每个月的开销,当成一个黑箱子,你不用去关心里面复杂的运作,你只需要保证这个箱子的“输入”(你留下的生活费)大于等于“输出”(你的所有花费)。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极大地减轻了你的心理负担。你从一个需要记录几十、上百笔流水的“会计”,变成了一个只需要看一个总数的“管理者”。

其次,它能真正帮你控制支出。因为你知道,这个月就这么多了,花超了就得喝西北风。这种对“边界”的感知,比记录几十杯奶茶的罪恶感,要有效得多。当你花到月底,发现钱不太够了,你自然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而不是靠APP提醒你“本月餐饮已超支”。

所以,别再纠结于今天那杯咖啡是20还是25了。忘掉那些精细的记账APP吧。把你的精力,从“记录钱的尸体”,转移到“规划钱的未来”上来。

做好“工资隐形术”自动存钱,然后守住你生活费的底线。这两件事做好了,你的财务状况,就已经跑赢了80%的同龄人。

当我们通过“无痛存钱法”和“宏观预算法”,终于攒下了第一笔可观的本金,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把毛竹的根扎深了之后,我们自然就会开始考虑下一步:投资。让钱生钱。

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来到了“赚钱”这个阶段。

但是,一个新的,也是更强大的敌人,出现了。这个敌人,不是波动的市场,不是复杂的金融产品,而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情绪。

投资,本质上是一场反人性的游戏。

市场大涨的时候,你的周围,新闻里,全都是赚钱的神话。你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你会感到兴奋、贪婪,你会想:“我也要上车!再不买就晚了!” 这时候,你很容易在高点买入。

市场大跌的时候,铺天盖地都是坏消息。你的账户一片惨绿,你的心脏怦怦直跳,你会感到恐惧、恐慌,你会想:“完蛋了,是不是要归零了?赶紧卖掉,能保住一点本金是一点!” 这时候,你很容易在低点割肉离场。

追涨杀跌,高买低卖。这就是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亏钱的根本原因。他们被自己的“贪婪”和“恐惧”两种情绪来回拉扯,最终被市场反复收割。

那怎么才能管住自己的情绪呢?

我的答案可能又要让你失望了:你也管不住。

指望自己在真金白银的涨跌面前,保持绝对的冷静和理性,就像指望一个美食家在顶级盛宴面前,能做到心如止水一样,太难了。

所以,我们还得靠“系统”,一个能帮助我们隔离情绪,进行纪律性投资的系统。

这个系统,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它叫“定期定额”,或者叫“基金定投”。

但我想用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它为什么能对抗情绪。

你可以把“定期定额”投资,想象成你在“开一家超市”。

你决定,每个月1号,不管刮风下雨,你都雷打不动地去批发市场进货(买入一份基金或ETF)。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牛市),东西贵了,你用同样的钱,进的货就少一点(买到的份额少)。

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熊市),东西便宜了,到处都在打折,你用同样的钱,就能进更多的货(买到的份额多)。

你作为一个超市老板,你关心的是今天白菜是涨了五毛还是一块吗?不,你关心的是,你能不能持续地、以一个相对平均的成本,把你的货架填满。

当熊市来临,所有人都恐慌地抛售,就像别的超市都在清仓大甩卖一样。但你作为一个理性的老板,你会知道,这是降低你整体进货成本的绝佳时机。你会开心地用更便宜的价格,大量补充你的库存。

而当牛市来临,人声鼎沸,所有人都抢着高价买东西的时候,你反而会因为价格太高,买得少一点,从而避免了在狂热的时候投入过多。

看到了吗?“定期定额”这个简单的系统,就像一个情绪隔离器。它强迫你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低价多买),在别人贪婪时谨慎(高价少买)。它完美地执行了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名言,但你并不需要巴菲特那样的心力,你只需要像个机器人一样,遵守纪律。

投资,尤其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预测市场,不是去抓住每一个热点。而是“留在牌桌上”。

你的本金,就是你的筹码。你的“无痛存钱法”,是帮你持续制造筹码。你的“定期定额”策略,是帮你用最稳妥的方式,把筹码一点点放上牌桌。

不求快,不求一夜暴富,只求在时间的复利下,慢慢地、稳稳地,把雪球滚大。

好了,聊到这里,我们今天其实只讲了一件最简单,也最核心的事:建立一个良性的个人财务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一条自动化的流水线:

工资一进来,一部分就自动流到你的“金库”,去扎深你财富的根基;剩下的,就成为你一个月的生活费,让你在有边界感的情况下,自由地去体验生活。

当你的“金库”足够充盈,你就启动另一条流水线——“定期定额”,让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纪律严明地进入市场,为你工作。

整个过程,你不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不需要每天提心吊胆,不需要变成一个斤斤计较的“守财奴”。

你只需要在最开始,花一点点时间,把这个系统搭建好。然后,你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的爱好上。

因为你知道,在你看不到的背后,这个系统正在为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搭建你的财富大厦。

这,就是“慢富”的智慧。

它不性感,不刺激,甚至有点无聊。但它真实,有效,并且能让你睡个好觉。

从今天开始,忘掉那些让你焦虑的“暴富神话”吧。让我们都成为那个种竹子的人,耐心一点,把根扎得再深一点。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这支视频,对你有一点点的启发,希望能给我一个赞,这对我非常重要。

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下,你打算从哪个小小的步骤开始,搭建自己的财务系统呢?是去开一张“金库卡”,还是先从5%的工资开始自动储蓄?

期待看到你的故事。记得订阅我的频道,打开小铃铛,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来源:余一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