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面院子里的丝瓜藤已经爬上墙头,又爬上外面的电线,经过一宿又爬高不少,在早晨的阳光下显得生命力格外旺盛。
原创首发。本故事为虚构。文中配图系本人用AI原创。
感谢点赞,评论,转发,关注。
早上的太阳一上来没有一点凉爽,就开始预示着,今天的气温又是高温了。
外面院子里的丝瓜藤已经爬上墙头,又爬上外面的电线,经过一宿又爬高不少,在早晨的阳光下显得生命力格外旺盛。
“这丝瓜藤今年只爬高,也不开花,不结瓜。哼!”一百零三岁的王老太嘟囔着。
她又大敞开屋门,颤颤巍巍拄着拐杖从屋里走了出来。
“哼!到哪里也干不长!哼!”王老太继续嘟囔道。
她家的保姆小刘,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二楼走了下来。到了一楼的阳台,把东西放在椅子上。
今天是王老太家保姆小刘离职的日子,也是新保姆接替上岗的日子。
王老太今年103岁了,耳不聋,但是眼睛白内障花了,一双被裹过又放开的小脚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棍还能行走,就是年龄大了,脑子老是会想起以前的事,想起来她就会叨叨以前的事,她每天都会唠叨,有人时她唠叨,没人时她也会自己唠叨。她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基本能自理,能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洗漱。
从她老伴马长远活着生55病时家里就开始请保姆,到现在老伴去世已经快八年了。家里的保姆换了十几个了。这个小刘在她家刚干了七天,就说他丈夫生病住院,辞职不干了。
王老太的三儿媳去中介临时又紧急找了一个保姆来。待会儿就要来了。
王老太嘟嘟囔囔生气的同时,心里又有点忐忑。她不知道今天来的保姆是怎样?能不能干长?她希望这个保姆干长。但是保姆来了,她还是要训练保姆听她的话,按照她的习惯来生活。但是又担心保姆不适应她,干几天再不干。她也知道现在好保姆不好找,但是每个人包括保姆都要听她指挥,这个习惯她也不好改。当年在家里外头她都是说一不二,这是当年她多年在镇里当副镇长养成的习惯。当年她虽然是副镇长,镇长也要让她三分。
外面,只听外面停车的声音,大门打开的声音,陆续的走进了几个人影来。
王老太抬起头来,使劲往外撑头看,看见她的三儿媳玉芳拎着一兜东西走在头里,后面跟着两个女人,一个大约五十岁的矮个女人穿着艳丽的连衣裙,头上发髻上还带着一个纱头花,后面一个高个女人,看不清多少岁,穿着一条白色裤子,绿色衫子,肩上背着一个包手里拎着一个大包,走了进来。
王老太太可是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为人处世的场面上那可不能缺的。她忙脸上露出笑容,柱着拐杖往里面让进来的人。
“妈,你没事别一个人在外面走,万一摔着。”玉芳说。
跟在玉芳后面穿的艳丽连衣裙的女人对她说:“大姨,你好啊。还认得我不?”
王老太用她长满白内障的双眼使劲看着这个女的说:“认得,认得。快进屋做。”
说着柱着拐杖颤颤巍巍往屋里让进来的人。
穿着艳丽连衣裙的女子说:“您先走。”
老人的三儿媳玉芳伸手搀扶着王老太进了屋。
王老太住的是二层小楼,一进门是个阳台,经过阳台进去是个客厅,客厅东西面放着两排沙发,东面沙发中间是个小茶几。客厅中间靠西面沙发放着一个大茶几。
等老太太坐下,三个女人才在沙发上依次坐下。
穿着艳丽的女人指着旁边的高个女人说:“这是给你找的保姆,李姐。”
这时,小刘从厨房走了出来,和众人打了招呼。
穿着艳丽的女人对小刘说:“小刘,你领李姐交接一下一些注意的事。”
小刘说:“好的。”边领着李姐进了厨房。又领着李姐进了卫生间把如何往太阳能上水和防水说了。
交代完了,小刘领着李姐出来,说:“该交代的交接完了。我该走了。”
说完拿起行李就准备走。穿着艳丽的女人赶忙站起身对小刘说:“小刘,你等一会,我们一起走。”
说着又和玉芳和李姐说了几句,就领着小刘走了。
看着他们走了,玉芳对李姐说:“李姐,你随我来,我领着你到房间先把行李放好。”
说着,领着李姐上了二楼,二楼一进门是个客厅,客厅西面是一排沙发,沙发北门放着一个跑步机,看样子好像好久没用了。客厅的东面是一个矮柜,矮柜上面是一面镜子,矮柜上放着一盆根雕盆景,东面是一个储物间,南面是两个卧室,其中一个卧室门上挂了一把锁,把门锁住。另外一个房间开着门,玉芳把李姐领了进去。
“李姐,这是你的房间。”玉芳说。
“李姐,我叫你上来呢,一是领你看看房间,也有些事情单独给你交代一下。我婆婆年龄大了,脑子有时不是太清楚。老是记起以前的事叨叨,你不要在意。再就是每天晚上我们四家轮流陪着她睡觉。你就白天看好她就行。她虽然能自理,但毕竟年龄大了,腿脚不太利索。别让她摔着。”
李姐听了,马上答应着。
“玉芳,你给她说说,做饭要少放盐”这时王老太在楼下朝楼上喊。
“妈,我知道。我就嘱咐她了。”儿媳玉芳忙对着楼下大声说。
随后又转过头对李姐说:“李姐,我婆婆不能吃咸,你做菜一定要少放盐。”
李姐说:“好的,我记住了。”
玉芳又说:“买菜什么的啥东西没有了,轮到谁家谁家买。你在晚上他们来了时提前告诉他们就行。”
“对了,老人早上喜欢吃爆锅的面条。你早上就做这个吧。”
李姐放下了行李,简单收拾了一下,然后随着雇主玉芳下了楼。
“妈,以后就是李姐在这里照顾你了。你想吃啥饭要好好的和李姐说。”玉芳对坐在沙发上的王老太说。
玉芳又说:“妈,我还有事,就不在这里多呆了。”
玉芳又对李姐说:“李姐,你待会收拾完行李。就收拾一下卫生吧。”
说完,拿起手包和车钥匙起身就在外走。
李姐应道:“好的,您就放心走吧。”
玉芳走了,王老太抬起她那被白内障包裹的白眼仁端详着李姐,问:“你今年多大了?你丈夫干什么?为什么要出来干保姆?”
李姐说:“我今年60岁了,老伴在外地上班。在家没啥事,出来干活多少挣点补贴家用。”
王老太慢腾腾柱着拐杖,站起来说:“嗯。出来保姆要懂规矩。干什么要有长性。”
李姐应道:“是。您要是没啥事。我上楼把床单铺上,收拾一下。一会下来打扫卫生。”
王老太说:“去吧。去吧。”
王老太一个人坐在客厅,又开始了她的自言自语:“马长远啊,马长远,我真是该老马家的。我都这个年纪了也不让我省心。还得给你看着这个家。我从八岁就跟你定亲,风风雨雨过来还是跟了你。我真是该你的啊。”
王老太有一个闺女,三个儿子。大闺女马佳英,今年69岁。大儿子马长胜今年65岁,二儿子马新胜,今年63岁,三儿子马永胜今年58岁。除了她的三儿子马永胜,其余的孩子都早已退休。
由于王老太年龄太大了,虽然能自理,但是这个年龄了有早没晚的,除了白天保姆陪伴,儿女们还是轮着每晚有一个人陪着她睡觉,怕她年龄大了,万一早晚出问题。
这几天是轮到王老太的二儿子马新胜陪着。
老二马新胜每天到了晚上要玩一会麻将,快要10点钟才过来。等到他过来,王老太早就睡下了。
马新胜来了,也不吱声,洗洗脸刷刷牙,打开空调,也不脱衣服,上床就睡。把个后背留给王老太。王老太想和他说两句话。他一会就传来了鼾声。
早上天刚亮,还没等王老太上完厕所,就起床发动汽车走了。
这王老太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她越是年龄大了,越希望儿女们陪着她说说话。可是这个老二爱干净,嫌她有老人味。王老太实际上也是爱干净的人。但是王老太由于年龄大了尿频,而且有时尿失禁,长期穿着纸尿裤。屋子里再收拾,也难免有点味道。这老二来了就像是完成任务。
老大马长胜呢,由于身体有高血压,来了也是嫌他唠叨,晚上睡觉也不爱和她说话,他要保证他自己的睡眠,要不然身体受不了。
只有闺女马佳英和三儿子马永胜来了,才能陪着她说会话。但是马佳英也有血压高,每天早上不爱早起。老太太也不满意。
白天又只剩下了李姐和她。
李姐起床梳洗完毕,下楼把王老太晚上的尿桶和厕所垃圾提到门外院子里的垃圾桶里。然后洗手做饭。
她打开冰箱拿出两个鸡蛋,又拿出两个西红柿,准备做西红柿鸡蛋面。
王老太起床上完厕所,洗洗手,然后开始在房间做她的一套养生功课,先是干洗脸,干梳头,然后是全身拍打操。做完这一套才开始去洗漱。
洗漱完了,又开始了她的碎碎念。
“哼!养孩子有啥用,从小把他们拉扯大。等现在用着他们了,连睡觉都给你个后背。哼!还愿意和你多说句话?”
这时李姐做好了面条,用碗盛了端到了饭桌上。对她说:“大姨,吃饭了。”
王老太柱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走到饭桌的椅子上坐下,指着桌子对面一个圆凳对李姐说:“你坐那边吃吧。”
李姐拿了两双筷子,抽出一双递给王老太。王老太说:“我不用这样的筷子。筷子笼里有一双白色的玉筷子,你给我拿来,我吃饭用那个。”
李姐听了,回身到厨房去给老人拿了那双玉筷子过来。
两个人坐下来开始吃饭。李姐做的西红柿鸡蛋面很诱人。
两个人很快吃完了饭。李姐收拾完厨房。开始做卫生。
这时,大闺女马佳英和她老伴刘建民提着一方便袋菜,走了进来。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