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马秋元新剧《危险关系》路透一出,抖音#马秋元黑化#直接冲热榜。
刷手机刷到凌晨两点,还在给女主擦眼泪?
别擦了,人家一天挣的比你半年还多。
昨天,马秋元新剧《危险关系》路透一出,抖音#马秋元黑化#直接冲热榜。
她第一次演反派,嘴角那抹笑,男粉集体破防:姐姐捅我!
数据更离谱,68%观众是男的,3.2亿人跟着仿她妆,连我妈都在问口红色号。
这边赵夕汐也没闲着。1月刚官宣民国戏《梨园惊梦》,打戏全自己上,腰一扭,镜头跟着飞。
Dior立刻把她抱走当品牌挚友,短剧演员混成高奢脸,找谁说理去。
更狠的是,她和王译磊二搭的《凤归梧》已经剪完片,Q2一播,估计又要血洗热搜。
别忘了郭宇欣。
去年《总裁的契约娇妻》一天充值800万,平台后台差点烧穿。
人家转身就钻进正午阳光的《小巷人家》,从三分钟的“霸总小娇妻”跳到长剧里和闫妮对戏,跨度像蹦极。
金海鸥奖杯还没捂热,她又拉着老搭档刘萧旭拍科幻,《时空恋人》片场路透全是绿幕,网友笑称:短剧女王开始拯救地球。
三条路,三种活法。
马秋元把短剧当垂直淘宝,越挖越精;赵夕汐拿舞蹈底子做梯子,一脚跨进长剧豪门;郭宇欣最野,直接掀桌子,告诉市场“我全都要”。
背后同一个信号:短剧不再是横店临时工,是374亿的大池子,连中戏北电的应届生都抢着跳进来,15%的毕业生一毕业就扎进竖屏,谁还敢说这是“low版小品”?
观众最直观的感觉是:剧情越来越上头,演员越来越眼熟。
以前看短剧认脸靠滤镜,现在认演技靠真刀。
科班生一来,直接把行业均值拉高,原来三天拍完的土味霸总,现在得讲光影、讲调度、讲人物小传。
平台分账纪录年年刷新,最高一部拿到6000万,比很多上星剧都肥。
钱到位,人才到位,短剧终于从“电子榨菜”升级成“正餐”。
当然,也有人酸:不就是爽点密集、反转快?
没错,可观众就吃这套。
地铁里15分钟到站,你让他沉下心看文艺片?
省省吧。
短剧把情绪切成碎片,一分钟一个耳光,三分钟一个吻,下车刚好到大结局,爽完不挂心,谁不爱。
马秋元们只是比观众更先一步,把爽点算成流量,把流量换成真金白银。
说到底,屏幕再小,也装得下野心。
别再盯着她们喊“网红”,明天你打开电视,可能在央视黄金档照样看见她们。
短剧不是终点,是跳板,跳得够快,就能在观众反应过来之前,把名字写进长片尾字幕。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