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5日晚上,台湾知名网红“馆长”陈之汉照常开直播,和粉丝们闲聊。不过这次,他话锋一转,情绪激动地提到了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脱口而出说“把赖清德的狗头斩下来,兄弟我等你”。
10月5日晚上,台湾知名网红“馆长”陈之汉照常开直播,和粉丝们闲聊。不过这次,他话锋一转,情绪激动地提到了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脱口而出说“把赖清德的狗头斩下来,兄弟我等你”。
不到24小时,赖清德办公室就出面回应,说这种涉及恐吓的言行不能容忍,会按照台湾地区的“法律”来处理。
紧接着,10月6日晚,“馆长”又在直播里透露,自己可能惹上麻烦了,台湾的“刑事局”已经通知要找他做笔录,搞不好要面临司法调查。
这事儿还没完,网上很快就冒出更多声音,有些网友跟着起哄,呼吁对赖清德这样的“台独”顽固分子实施“斩首”,虽然多数人只是发泄情绪,但这种极端言论越传越广。
与此同时,台湾的爱国青年代表王炳忠在受访时聊起刚过去的九三阅兵,他感慨地说,是时候认真想象统一后的两岸景象了,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起建设家园,那该多美好。
王炳忠的话,让很多人反思:两岸老百姓中,盼着加快统一步伐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到了10月8日,大陆这边的央视新闻发文,引述国台办的正式表态,直接点明“统一必胜,‘台独’必亡”,语气坚定,毫不含糊。
一边是网红的激进言论,另一边是民间对“台独”路线的反感在积累,再加上大陆官方掷地有声的回应,整个事件不光是网络口水战,更折射出深层次的两岸矛盾在发酵。
真要论起来,“馆长”陈之汉的话确实过头了,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放在哪都算违法边缘的言论。
但为什么这种极端说法能掀起这么大波澜?是因为台湾社会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当前的政治现状极度不满,尤其是对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路线感到绝望,才用这种激烈的方式发泄出来。
这几年,台湾经济增速放缓,岛内失业率小幅攀升,物价又涨,老百姓日子不好过。
很多人觉得,民进党当局老在“台独”问题上做文章,却解决不了实际困难。于是,一些激进声音就冒头了,把怒火对准了领导人。
这像极了一句老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现在看,这种“爆发”有点失控的苗头。
而赖清德办公室说要依法处理,但反过来想,如果官方只会用“法办”来压事,不解决根本问题,那类似言论可能还会野火烧不尽。
毕竟,网上那些跟风呼吁“斩首”的人,多数不是真想要暴力,而是表达一种无奈,他们受够了“台独”势力的操弄,渴望改变。
王炳忠的发言就挺说明问题,他作为台湾爱国青年,直接谈统一后的愿景,这种理性声音反而更值得倾听。这说明,两岸同胞中,盼着和平统一的人正慢慢多起来,就像春雨后的竹笋,悄悄冒尖。
从大陆角度看,国台办的表态很及时,“统一必胜,‘台独’必亡”不是空话,而是基于现实的判断。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历史和法理事实,而大陆方面一直强调和平统一,反对任何极端手段。
所以,“斩首”呼声虽然显眼,但终究是支流,主流民意还是向往稳定发展。不排除未来,这种情绪化言论会倒逼两岸对话,让各方更认真地坐下来谈。
因为两岸统一不是谁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历史潮流,像长江水东流一样,挡也挡不住。
一方面,国际大环境在变,越来越多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连以前和台湾暧昧的某些势力,也开始转向。
比如,最近东盟峰会上的联合声明,就间接肯定了两岸同属一中的框架。这等于给“台独”泼了冷水,想靠外力撑腰,路越走越窄。
反观大陆,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稳步提升,对台湾的磁吸效应更强了。比如,两岸贸易额在2025年前三季度又涨了一截,台湾企业投资大陆的热情不减,这说明利益纽带捆得紧,“台独”口号再响,也拆不散老百姓的饭碗。
另一方面,台湾内部也在变。
王炳忠的话不是孤例,不少台湾同胞都觉得“台独”是死胡同,这次花莲县因台风受灾严重且救援无力,甚至最该为百姓分忧的“台军”作秀不断,台当局也上行下效,足以见民进党的执政无能。
年轻人尤其明显,2025年的调查显示,台湾18-35岁群体中,超过四成认为两岸交流利大于弊。这种心态转变,潜移默化,却影响巨大。
毕竟,民进党当局老打“抗中保台”牌,但老百姓实际感受是,封锁和对抗只会让日子更难。
举个例子,台湾旅游业因为两岸关系紧张,一直没恢复元气,2025年十一黄金周,大陆游客寥寥,业者叫苦不迭。
这种压力下,民间自然会反思:是不是该换条路走了?
即便“台独”势力还会垂死挣扎,搞点小动作。但大势所趋,他们翻不了天。
大陆的政策很清晰,坚持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武力,这种策略,既展示了诚意,也留了后手,让“台独”分子不敢轻举妄动。
说到底,统一是民心所向。
极端言论固然不可取,但它背后是民意的觉醒;统一之路或许漫长,但方向已经明确。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央视新闻:2025-10-08:国台办正告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统一必胜 “台独”必亡
来源:钦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