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黄土高原的沟壑深处,一场无声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写石油开发的规则。2025年9月16日,延长石油油田公司在富县采油厂上畛畛子区域成功完成首口广域电磁压裂监测作业,这项突破性技术让工程师首次能够“看见”地下数千米压裂液的实时流动轨迹,为开发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
在黄土高原的沟壑深处,一场无声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写石油开发的规则。2025年9月16日,延长石油油田公司在富县采油厂上畛畛子区域成功完成首口广域电磁压裂监测作业,这项突破性技术让工程师首次能够“看见”地下数千米压裂液的实时流动轨迹,为开发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资源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01地质迷宫的挑战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黄土高原沟壑区,看似平静的地表下隐藏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地下世界。延长石油面临的储层被地质学家形容为“千层饼”状结构——层间差异大、裂缝发育无序、非均质性极强。这种地质形成于数百万年的沉积和地质运动,各岩层在物理性质、渗透性和含油性方面表现迥异。
传统压裂施工监测手段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显得力不从心。工程师往往依赖经验推断压裂液走向和改造效果,就像医生仅凭外部症状诊断内部疾病,难以精准掌握地下情况。这直接导致压裂液利用率低、改造效果不理想,成为制约该区域油田开发的重大瓶颈。
富县地区的地质条件代表了我国大量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共同难题。据统计,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量占全国总资源量的比例超过70%,如何高效开发这类资源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延长石油的技术团队深知,要打破这一瓶颈,必须突破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
02透视地下的技术革命
广域电磁压裂监测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在压裂液中添加特殊导电介质,使其在地下形成动态的“电流网”,然后通过地表布设的高精度接收器捕捉电磁信号变化,最终实现压裂液流动轨迹与裂缝延伸范围的实时“可视化”。
这项技术的精妙之处在于将看不见的地下流体运动转化为可测量的电磁信号变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超声设备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工程师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压裂液在地下储层中的运动情况。这种“透视”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出精准判断,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广域电磁监测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它不仅能够提供二维的裂缝延伸长度和高度信息,还能获取裂缝的方位和形态等三维数据;不仅能够进行事后分析,还能实现实时反馈和调控。这种技术差异类似于传统X光片与现代CT扫描的区别,为工程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地下透视能力。
为确保首次应用成功,延长石油技术团队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精心准备。从设备选型到现场调试,从模拟推演到应急预案,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中,技术团队紧盯电磁曲线变化,发现信号异常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实时调整压裂排量;当监测到裂缝向优质储层延伸时,迅速优化射孔数量,最终精准绘制出裂缝延伸图谱。
03老油田的新生机
广域电磁压裂监测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延长石油乃至整个石油行业带来了多重效益。最直接的成果是大幅提升了压裂液利用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工程师能够确保每一方压裂液都发挥最大效用,避免资源浪费。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为同类油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模板”。在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成功验证,意味着该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我国多个类似油田区域,为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新路径。这将直接助力我国能源企业提高油气采收率,增强能源自给能力。
延长石油油田公司并未满足于单次成功。据了解,该厂已经制定了下步计划:联合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化技术迭代,筛选重点井进行规模化推广,推动更多“地质盲区”转变为“开发热区”。这种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将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这项技术的意义远超单次作业成功本身。它代表了我国石油行业正在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从粗放开发向精准开发升级。在能源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种技术进步不仅关乎企业效益,更与国家能源战略密切相关。
随着这项技术在更广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它不仅将为延长石油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油田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我国石油行业开发复杂油气资源积累宝贵经验。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一场基于技术创新的人工智能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石油开发的游戏规则。
来源:加能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