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的中国车市,以一场堪称“饱和式攻势”的新品狂潮正式拉开了“金九银十的序幕。短短一个月内,近80款新车集中登场,平均每天新增2.6款,甚至单日最多有10款新车亮相,几乎无一日停歇。
9月的中国车市,以一场堪称“饱和式攻势”的新品狂潮正式拉开了“金九银十的序幕。短短一个月内,近80款新车集中登场,平均每天新增2.6款,甚至单日最多有10款新车亮相,几乎无一日停歇。
如此密集的投放,并非单纯的市场热闹,而是车市格局重塑的必然结果:主流车企座次加速更迭,新势力车企在高端汽车阵营加快分化。而更直接的推力,来自双重现实压力:一来购置税免征进入倒计时,二来车企冲刺年度目标的节奏紧迫。因此,2025年9月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承压前行、加速形成分水岭的关键节点。
比亚迪遭遇增长瓶颈
主流市场风水轮流转
在整体市场层面,9月份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依旧维持高位运行。上汽、奇瑞、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均实现了明显的同比增长,唯独比亚迪出现小幅下滑。
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是各车企所处的产品周期不同。过去两三年里,比亚迪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所具有的先发优势,通过DM混动技术与极致性价比,牢牢占据了消费者心智,长期稳居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地位。然而,随着用户需求升级和竞争格局的变化,比亚迪开始遭遇增长瓶颈。
9月份,比亚迪投放的新车多为小改款车型,如秦PLUS、唐DM、腾势D9,仅有方程豹钛7算是针对细分市场的全新车型,而主力车型王朝/海洋系列车型缺乏实质性的迭代升级,消费者逐渐产生了产品倦怠感,这直接导致销量承压。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上汽、吉利、奇瑞等车企正处于新一轮产品周期的启动阶段,新车型集中入市带来了明显的后发优势。相比比亚迪的“产品疲态”,这些新车的产品定义更契合当下用户需求,迅速激发了市场热情。
以上汽为例,9月份有多款重磅新车集中放量:MG4凭借出色的产品力与半固态电池技术,成为新一代现象级小车;智己LS6增程版搭载66度大电池与800V超充技术,有效化解用户的纯电续航焦虑,上市27分钟,大定订单即突破1万辆;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尚界H5也正式开启交付,将搭载ADS 4高阶辅助驾驶的车型价格下探至15万~20万元区间,发布1小时,订单即破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与此同时,吉利和零跑正在对比亚迪形成强烈冲击。吉利银河是比亚迪王朝/海洋网的直接竞争对手。9月,银河A7、M9批量交付,星耀6完成预售,叠加此前的星愿、银河E5、星舰7、星耀8等车型,构建起面向多个细分市场的完整产品矩阵。银河的打法最直接——用比亚迪的方式对抗比亚迪:进入一个细分领域,就打造一款标杆产品,通过“以点带面”的布局逐步渗透比亚迪车型市场的腹地。
零跑的策略则是“比亚迪化”的另一种路径,它同样注重自研和垂直整合,在成本控制上形成优势,给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不同的是,零跑的产品线更简洁,体量较小反而带来灵活性与专注度,使新技术能更快得到应用。尽管9月没有全新车型上市,但C系列和B系列的火热交付,加上新势力车企的品牌光环与出色的智能化体验,足以支撑其销量持续走高。
新势力淘汰赛加速
高端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9月份,新势力品牌的角逐依然是车市一大看点。零跑以6.7万辆交付量继续领跑,同比翻番,连续7个月获得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小鹏依靠MONA M03、P7系列持续放量,交付4.2万辆,同比暴涨95%;小米汽车交付量突破4万辆,快速跻身行业前列;蔚来交付3.5万辆,同比增长64%,首次超越理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理想当月月交付3.4万辆,相比去年4万-5万辆高点明显乏力,随着增程红利的消退,其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所具有的优势正在被削弱。
从具体的产品层面来看,今年新势力品牌阵营的分化体现在高端汽车品牌市场的比拼中。对于任何一个新品牌而言,高端汽车产品才是真正检验综合实力的试金石。只有在30万元以上价格带站稳脚跟,才能证明其研发能力、体系能力和品牌力全面成熟。于是,今年以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品牌将资源集中投向高端汽车品牌赛道,希望借此加速确立市场地位。
在纯电SUV领域,这一趋势尤为明显:问界延续品牌优势,M7、M8先后成为现象级爆款;蔚来通过ES8和乐道L90,稳固了大型SUV市场的标杆地位;小米YU7和理想i6在30万元级市场与特斯拉Model Y展开正面竞争,成为用户心中更优的“双选项”;智己LS6增程版则通过大电池、800V超充等技术,将增程SUV带入全新阶段,几乎实现了跨代际的产品升级,9月销量数据正是这些产品市场认可度的直接体现。
这种“高端突围”的逻辑,也意味着新势力品牌淘汰赛进入了新阶段。能够拿出有竞争力的高端汽车产品并获得市场验证的品牌,更有资格跻身第一梯队;而缺乏高端汽车产品和技术支撑的品牌,或许难以真正撼动市场格局。随着竞争加剧,这种分化将愈发明显。未来几年,新势力品牌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将由其在高端汽车产品上的成败决定。
结语
回望“金九”,它意味着行业即将告别政策托底,驶入存量竞争的深水区。此时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而是围绕存量市场展开的价值挖掘与体系较量。
比亚迪的增长受阻、上汽等传统巨头的强势反击,以及新势力品牌在高端汽车市场的淘汰赛,都是市场化逻辑下的必然演进。随着“银十”临近,未来车市的胜负手将越来越依赖于产品定义的精准度、技术迭代的领先性,以及在置换潮中捕捉需求的能力。
唯有真正洞察消费升级,跳出政策依赖的车企,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新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
来源:上海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