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烟酒店老板把回收价压到1650,还补一句:再等等可能1500。一句话,把去年囤了十箱的老哥直接干沉默。
“茅台=硬通货”这条铁律,正在朋友圈被悄悄打脸。
昨天烟酒店老板把回收价压到1650,还补一句:再等等可能1500。一句话,把去年囤了十箱的老哥直接干沉默。
跌破1600,比股价跳水更刺激的是心态。
去年这时候,黄牛群里还是“有多少收多少”,现在清一色“暂停收货”。
没人敢接飞刀,因为刀把上写着:库存92天,历史最高。
经销商仓库里,飞天码成墙,却连灰尘都不敢擦,怕一动就想起占用的现金流。
更魔幻的是,隔壁寒武纪市值4200亿,把3980亿的茅台踹下“股王”宝座。
芯片打败白酒,科技战胜酱香,听起来像爽文,却是真行情。
老股民感叹:以前谈估值要讲PE,现在得讲“信仰”。
信仰怎么崩的?
三个冷数据,句句扎心:
① Z世代白酒消费量下滑28%,年轻人把“干了”改成“撤了”;
② 公务接待限价砍到300元,瓶身还得扫码登记,领导直接改喝苏打水;
③ 电商秒杀价1599,批价1600,倒挂一块钱,渠道先亏为敬。
价格体系塌了,神话就破功。
去年囤生肖酒的投机客,今年看着跌幅35%的兔茅,算完利息只想原地出家。
以为抢到就是赚到,结果抢到的是烫手山芋。
茅台也急了,8月上线“数字营销2.0”,扫码返现最高200元,鼓励当场开瓶。
想法很美好:瓶身区块链,溯源到餐桌,谁囤货谁裸泳。
现实很骨感:37家经销商被罚,货还是囤在仓库——开瓶率上不去,返现只是换种姿势补贴。
年轻人不买500ml的账,却偷偷把100ml“迷你飞天”买成爆款,135%的增速,像给中年股东比了个“耶”。
小酒版刷夜局,拍照发小红书,点赞比酒贵。
茅台终于看懂:要收割Z世代,得先学会“小样经济”。
出口成了另一条救生索。
上半年海外销量涨47%,东南亚土豪贡献八成。
国内库存太多,那就卖给越南、泰国兄弟,他们还没被“喝茅台等于身份”教育够,一瓶赚两倍仍笑嘻嘻。
网友神评:酱香出海,原来是“内循环”转不动,才想起“外循环”。
最惨的是二线小弟。
五粮液普五跟跌到850,国窖1573减产30%,青花郎直接停货。
老大打架,小弟住院。
酒协预警:这是2013年之后最冷寒冬。
当年靠四万亿活过来,如今只能靠直播。
抖音“茅台官方旗舰店”一天卖2亿,评论区却全是“等1499再喊我”。
主播嘶吼:家人们,今天1720,真底价!
弹幕飘过:再等等,1500不见不散。
故事说到这儿,囤酒党最关心的是:到底了没?
烟酒店老板给出一个“玄学”指标:中秋前高端酒店预订涨21%,婚宴市场蠢蠢欲动。
用酒高峰一到,价格可能反弹,但别幻想回到2800。未来两年,茅台把10万吨扩产砍到8万吨,十年来首次认怂,信号很明确:量先稳住,价再托底。
换句话说,暴利时代结束,进入“微利守成”周期。
对于普通人,三条土建议,比研报管用:
1. 刚需宴请,提前蹲电商1599秒杀,比烟酒店靠谱;
2. 投资就算了,流动性差过二手房,割肉还要找黄牛;
3. 真想囤,买100ml小酒版,摆柜好看,亏也亏得少。
最后一句话:茅台还是茅台,只是不再点石成金。
把它当酒,别当印钞机,心里就舒服多了。
来源:灿烂辰星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