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基点评:摩根士丹利近期预测存储芯片将迎来“超级周期”,这主要源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和行业自身的深刻变革。
阿基点评:摩根士丹利近期预测存储芯片将迎来“超级周期”,这主要源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和行业自身的深刻变革。
①认识存储芯片与“超级周期”
存储芯片是数据的“临时工作台”和“永久档案库”,主要分为DRAM(如手机运行内存)和NAND Flash(如固态硬盘)。其中,专为AI设计的HBM(高带宽存储器) ,因其极快的速度,成为当前的明星产品。
所谓的“超级周期”,是指本轮行业景气并非单纯的短期涨价,而是由AI这一结构性需求驱动,其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可能超越以往的传统周期。
②核心驱动:需求爆发与供给受限
1.需求端:AI是最大引擎
AI服务器需求旺盛:AI服务器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是传统服务器的数倍 。到2026年,全球AI服务器投资预计达到3651亿美元,较2024年翻倍。例如,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计划在2029年前采购90万片存储芯片晶圆,这一数字是当前全球HBM总产能的两倍还多。
智能汽车带来新增长: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极大提升了单车存储芯片用量。华为预测,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将达3.5亿辆。
数据洪潮需要“蓄水池”:到2030年,全球AI相关的存力需求预计将较2020年增长500倍,存储芯片作为“数据存力”的核心载体至关重要。
2.供给端:结构性紧张
产能转向高端:三星、美光等巨头将超过70% 的产能转向HBM等高利润产品,导致传统DRAM和NAND的供应收缩。
技术壁垒高:HBM的生产良率较低(约50%),且需要提前一年预定,产能扩张缓慢。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6年,NAND闪存将出现高达8%的供应缺口。
涨价已成事实:近期,三星已将部分DRAM产品价格上调15%-30%,美光、西部数据等也纷纷跟进提价。
③市场角色与国内机遇
存储芯片是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核心赛道,占比约26%。在AI时代,它从配角升级为算力生态的关键支撑。
对于国内产业,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美韩企业垄断了超过90% 的市场份额。但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长鑫存储:在国内率先量产DDR5 DRAM芯片,2025年产能预计大幅提升。
长江存储:已实现232层3D NAND闪存的量产,技术国际先进。
④投资视角:产业链机会与潜在风险
1. 产业链投资机会
2.需要警惕的风险
行业周期性风险:存储芯片本质是强周期行业,需警惕未来供需逆转带来的价格下跌。
技术迭代风险:新的存储技术(如HBF,一种基于NAND的新型架构)可能在远期对HBM等现有技术路线构成挑战。
地缘政治与竞争风险:国际巨头技术领先且掌握定价权,国内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和技术追赶压力。
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产业链各环节的扩产、研发项目可能存在延迟或失败的风险。
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是AI产业爆发下的深刻变革。对于国内而言,这既是打破海外垄断、实现产业链自主的关键窗口,也孕育着明确的产业投资主线。
来源:新生代作手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