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华宇电池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技术,以“9000小时超长循环寿命”、“充电速度提升3倍”、“5V宽电化学窗口”以及卓越的安全性能、耐极温性能等多项指标刷新行业极限,全面超越全球现有钠电池技术,研究成果荣登国际顶级期刊《Energy St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中国企业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再次实现重大突破。
近日,华宇电池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技术,以“9000小时超长循环寿命”、“充电速度提升3倍”、“5V宽电化学窗口”以及卓越的安全性能、耐极温性能等多项指标刷新行业极限,全面超越全球现有钠电池技术,研究成果荣登国际顶级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向世界展现中国能源科技创新活力与实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特性,正成为替代锂电的重要技术路线。然而,传统钠电池长期受困于液态电解质的安全隐患和固态电解质的低导电性,产业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
在这一全球性技术瓶颈面前,华宇电池与浙江大学此次的技术突破,一举攻克钠电池产业化的技术瓶颈。
*三维交联网络设计机理图
据悉,此次技术突破直指钠电池领域面临的多项世界性难题。其创新的三维交联网络结构为离子传输构建了“多车道高速通路”,显著提升导电效率;创新性采用酯醚协同配方,实现了分子级别的"智能交通管制",两种溶剂默契配合,既提升了离子传输效率,又在电极表面形成坚固的保护层。最重要的是,双盐系统强强联合,就像给电池安装了"智能温控系统",让电池轻松应对各种极端环境。
*电池性能图
在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支撑下,华宇推出的准固态钠离子电池可实现循环寿命突破9000小时,充电速度提升3倍,安全性能卓越,即使被针刺、切割、折叠也绝不起火爆炸;温度适应性强大,在0℃低温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性能;兼容高压正极材料,电化学窗口拓宽至5V,多项性能指标全面超越现有钠电池技术,不仅将为用户带来革命性体验升级,也将为钠电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在钠电领域的领先优势牢不可破。在Natron Energy、Altris、Faradion等欧美知名厂商仍在探索或小规模试产背景下,中国已经率先完成钠电产能、商业化应用体系构建,预计2033年国产钠电池的全球市场占比将超过90%,成为中国持续领跑全球能源革命的新王牌。
作为行业钠电先锋的华宇,无疑正是王牌阵容中的闪亮一员,率先探索、布局钠电等新型能源科技,行业唯一拥有钠电池独立智造工厂,协同雅迪率先实现钠电车电一体化,率先开启市场化应用及生态布局,推出行业首款批量化装车的钠电车,推动华宇极钠超充生态,并主导3项钠离子电池相关标准制定。
同时,华宇也积极探索钠电全链路电控系统开发,并于9月联合凌博电子正式推出"天下无山四电钠动力平台"。作为行业首个四电电驱解决方案,该平台彻底底突破传统电动两轮车在速度、续航与动力之间的技术瓶颈,也标志着行业正式从"部件时代"迈入"系统时代"。
在全球聚焦中国科技创新背景下,华宇在钠电等能源科技领域的持续高歌猛进,也屡屡收获权威关注与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在央视《中国首发》中高度盛赞华宇在钠电领域的成果“或将引领电池工业的新一轮革命”,在近期的央视特别节目《活力中国调研行》中,央视再度聚焦华宇能源科技创新力,对其助力行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巨大价值给予认可。
可以说,华宇正在诠释着当代中国智造的科技向“新”力。而此次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技术的突破,无疑也将助力华宇持续占据钠电池领域制高点,也为全球钠电池产业化提供了可复用的中国方案。
从全球能源格局视角看,钠电池不仅是锂资源短缺的战略补充,更是实现全域电动化的关键拼图。
而华宇钠电的突破,以扎实的科学突破和快速的产业化能力,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企业正在定义下一代能源技术的创新实力,也是中国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大国”迈向“创新策源地”的缩影。展望未来十年,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电池技术的命脉,将依然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论文信息:
Ying Xu, Dong Chen, Lihua Zheng et al. “Ester-ether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regulating the solvation structure of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enable stable sodium metal batterie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5, 81: 104533.
来源:电摩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