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统:思政沃土上的青春燃灯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9 09:05 1

摘要:从北京师范大学的思政课堂到呼和浩特二中的三尺讲台,从初登杏坛的青涩教师到斩获市级教学大赛桂冠的骨干力量,赵统以青春为炬,以热爱为薪,在思政教育的田野上默默耕耘。他把“立德树人”的使命熔进每一堂课,用有温度的理论、有深度的思辨、有广度的实践,为学生点亮信仰之灯,

从北京师范大学的思政课堂到呼和浩特二中的三尺讲台,从初登杏坛的青涩教师到斩获市级教学大赛桂冠的骨干力量,赵统以青春为炬,以热爱为薪,在思政教育的田野上默默耕耘。他把“立德树人”的使命熔进每一堂课,用有温度的理论、有深度的思辨、有广度的实践,为学生点亮信仰之灯,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奋斗答卷。

初心归乡 从“北师大”到“二中”的使命奔赴

2019年,怀揣着对家乡的赤诚与对教育的热爱,赵统从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带着双学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开阔视野,回到内蒙古,成为呼市二中的一名思政教师。初登讲台时,一双双澄澈的求知眼,让他读懂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分量--这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滋养灵魂的精神摆渡。

面对“如何让抽象理论落地”的首道难题,他以“徒”的姿态俯身求教:跟着校内名师听课记笔记,钻进班级观察学情,把教材嚼透、把案例选实。短短时日,他便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蜕变,让家乡的思政课堂,有了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初芒。

匠心深耕 让思政课有温度更有深度

“教学无止境,研究促成长”是赵统的信条。他从不满足于“教完课”,而是执着于“教好课”:钻研新教材时,他把哲学、经济学著作搬进备课案,让理论有了学术厚度;设计课堂时,他将议题式、情境式教学融入其中--用社会热点做引子,用思辨讨论搭支架,让学生从“被动听”变成“主动悟”。

从校级选修课《经济学常识》的生动开讲,到自治区民族语言学校新教材培训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示范课,再到全国名校“同课异构”中《概念的概述》的精彩呈现,他的课堂始终有“两度”:既有理论的深度,能让学生触摸到思政课的思想力量;更有生活的温度,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人生的共鸣。

赛场砺锋 以一堂课诠释思政人的坚守

2025年呼和浩特市第四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是对赵统的一次全面检阅。彼时的他,既要承担日常教学,又要兼顾班主任工作,备赛时间只能从“挤出来的缝隙”里找--深夜台灯下,他逐字推敲课堂语言,反复修改教学环节,甚至为一个案例的适配性,查阅数十篇资料。

比赛当天,他沉着从容:以清晰的逻辑串联课堂,用鲜活的互动激活氛围,把“思政育人”的内涵藏进每一个细节里。最终,他摘得中学思想政治组第一名。这份荣誉,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他无数个日夜“打磨一堂好课”的坚守,是对“把思政课讲活、讲透、讲实”的最好证明。

育人为本 在平凡里写就大爱情怀

获奖后的赵统,从未偏离“育人”的初心。五年班主任生涯里,他带的班级多次获评“优秀班集体”,军事训练中他陪着学生晒烈日,晚自习时他守着学生解困惑;作为学校团委负责人与德育主任,他组织志愿服务、策划文体活动,把“家国情怀”种进学生心里,让成长不止于书本。

他还把教学中的思考化作科研力量: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撰写的案例与论文屡屡获奖,形成“教学促研究、研究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正如他所说:“思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者。”

从青涩到成熟,从讲台到赛场,赵统用五年时光证明:平凡的教育岗位,也能绽放不凡的光芒。他以青春为笔,以热爱为墨,在思政沃土上播撒信仰的种子,用一堂堂有温度的课,照亮学生奔赴未来的路--这,便是新时代青年教师最动人的奋斗模样。

来源:呼和浩特市总工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