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6日那天,蔡澜点心发了一段话。那话是说:“今年,蔡澜先生跟古人一起过中-秋。”。这也是蔡澜自己以前就写过的一篇文章,叫《转播站》,以前每到中秋,他就拿出来给大家看。
10月6日那天,蔡澜点心发了一段话。那话是说:“今年,蔡澜先生跟古人一起过中-秋。”。这也是蔡澜自己以前就写过的一篇文章,叫《转播站》,以前每到中秋,他就拿出来给大家看。
这是一家粤式点心品牌!是以蔡澜的名字命名的。他是个作家————也是个美食家,他跟人一起开了这个店。店开了有7年了,一直在开新店,没有停下来过。
现在管事的人叫蔡伟雄,厦门人,他跟蔡澜一个姓,他们没有亲戚关系。他是在2018年来的,正好赶上深圳开第一家店。
他们那个招牌的山楂叉烧包,一年可以卖出去800万只。这个包子,是把蔡澜小时候吃的山楂糕的味道,放进了叉烧包里。这样吃起来,就不会觉得腻。深圳第一家店开的时候,菜单上有40样东西,里面有六成都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说到钱,来这里吃一次饭,一个人大概要花90元。一年里,来他们店里吃饭的人,差不多有一千万人次。这样算一下,他们一年做的生意,那个数目……就快到10亿了。
蔡澜先生虽然不在了,可是店还在继续开。蔡伟雄说:“我们不追求一定要开多少店,一年20家以内应是合理的。”,他们还是要按照蔡澜先生一开始想的那样做,就是要做一个年轻人喜欢的店。
店里的人,会员就有800万。这些会员花的钱,占了所有收入的65%。店里的事情,也不是蔡澜先生自己管。他只管大的方向,比如店要做成什么样,东西要有什么标准。
具体管店的,是一个叫“甘棠明善”的餐饮集团。这个集团是王力加、李品熹夫妇两个人的。他们还做了“探鱼”和“撒椒”这两个牌子。他们跟蔡澜先生合作,在2018年做了这个蔡澜点心。
他们最开始在深圳租了一个地方,一个实验基地,天天在里面试着做各种点心。蔡澜先生那时候快70岁了,每一到两个星期,就去深圳那个基地,跟他们一起做东西,一起商量。就这样弄了一年多,才在深圳海岸城开了第一家店。
店里的样子,跟那些老茶楼不一样。里面用了木头,还有绿色的植物,灯笼也是手工做的,光是暖的。就是想让年轻人进来觉得放松。店都开在年轻人爱去的地方:就是城里那些热闹的商场。这样年轻人逛街的时候,就能看见他们。
现在全国有100家门店了,一半以上的店,都在一线城市里。他们不光是在广东开,还走到了全国30个城市。北京和上海,都开了超过10家店。
可是,南北方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呀?比如鸡。南方人爱吃有嚼劲的走地鸡,觉得味道好。北方人呢,就喜欢吃软烂的,他们觉得走地鸡太硬了,还有腥味。碰到这种差别怎么办!蔡伟雄说:“有这种差异,我们宁愿不做。”。他们不会为了迎合地方口味,就改变菜品,那样就没了自己本来的味道。
厨房是直接对着吃饭的地方的,做什么都能看见。一个店里,厨房的地方就占了三分之一,也就是1/3。店里干活的人里头,厨师占了一半,1/2。他们说这叫“手工现做”。
挑战也是有的。蔡伟雄说:“目前最大挑战是在产品创新,以及大厨培养上。”。这两件事,决定了他们开新店的速度有多快。他们有一个专门想新产品的团队,每年能提出快400个新点子的想法。这里面有三分之一会真的去做出来试试。做出来之后,还要经过至少三次内部的人尝过,觉得好了,才能放到菜单上。
现在菜单上大概有60样菜。每年都会换新的。从8月份开始,他们就加了十几种新东西,比如“苏丹王雪山榴莲包”还有“芙蓉鸡汤脆鱼子云吞”什么的。
店里的墙上、菜单上,都印着拿蔡澜先生画的画。碟子、碗筷上,还有他的字,和他说的名言。以前,这个店跟蔡澜先生这个人的关系,是绑在一起的。
这一个多月,他们还调整了12样产品的价钱。有些经典的点心,“加量不加价”,还有一些是直接就降价了。
蔡澜先生人不在了,但蔡伟雄说:“蔡澜先生是品牌的精神领袖,他的离开并不影响精神的延续。”。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店和点心,把他那种洒脱的人生态度传下去。三个月前,蔡澜点心发文送别蔡先生,还公开了他两年前就写好的一封信。信里说,他开餐厅,宗旨就是粤语那三个字————“平、靓、正”。
来源:直爽星空u9E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