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科睡不着觉,他是孙中山的儿子,头上顶着国民党行政院长的名头,可他心里装的不是官位,也不是那些要搬去台湾的金银财宝。
南京城里,那会儿的风声很紧。
孙科睡不着觉,他是孙中山的儿子,头上顶着国民党行政院长的名头,可他心里装的不是官位,也不是那些要搬去台湾的金银财宝。
他满脑子都是他父亲的陵寝——中山陵。
外头乱糟糟的,国民党自己人都在说,要把陵里的好东西都带走!更有人传,解放军打过来,这地方怕是要保不住了。这些话像针一样,一下一下扎着孙科的心。
他能怎么办呢?
一个叫居正的人,被孙科请到了家里。孙科说话很直接,没什么官腔:“局势就这样了,别的我不求,只怕我父亲的陵寝出事。”他看着居正,话里带着恳求,“你帮我给中共带个话,只要能保住中山陵,我感激不尽!”
这话沉甸甸的,跨过了一条看不见的战线。
当时孙科心里哪有底?两边打得你死我活,自己又是国民党的大官,人家凭什么听你的?可他没别的办法了,那是他父亲的地方,是孙中山一生奋斗的见证,不能毁了,怎么都不能毁。
那段时间,有人看见他一个人去中山陵,就站在祭堂前头,一站就是很久,风吹着他的衣角,一句话也不说。
后来他哭了,嘴里不停念叨着:“不能毁,绝不能毁。”
中共那边是怎么回话的?
毛泽东和周恩来收到消息后,直接下了指示。他们说,中山陵是国家的历史遗迹,孙中山先生是革命的先行者,解放军进入南京,别的事先不说,第一要务就是保护好中山陵,一根草一棵树都不能伤!
这个承诺,掷地有声。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了。
城里的枪声还没完全停呢,一支部队就接到了命令,急行军赶往中山陵。他们是第三野战军的一个营,战士们风尘仆仆,到了地方不歇脚,马上就跟守陵的旧职员接洽。
他们要做什么呢?
他们拿着本子,从祭堂到墓室,从牌坊到台阶,一处一处地看,一件一件地记。战士们对工作人员说:“这是孙先生的陵寝,是国家的宝贝,谁也不能动。”当时真有想趁乱捞一把的人,都被战士们硬邦邦地挡在了外头。
这消息传到孙科耳朵里时,他人已经在去广州的路上了。
他听完后,愣了很久。
身边的人记得,他当时喃喃自语:“没想到中共能这么顾全大局,能这么尊重我父亲。”他悬着的那颗心,总算是放下了。
其实,孙科的这个请求,在一个大官的身份下,显得那么“小”。他没提自己的前途,也没为国民党要什么条件,他只求保住父亲的安息之地。
这就是一个儿子最朴素的心愿吧?
而中共的回应,也不单是给孙科面子。孙中山这个名字,在中国人心里分量太重了,保护他的陵寝,就是保护一段所有中国人都该记住的历史。这事,跟谁当权,谁打赢了,关系不大。
后来,孙科去了台湾。
他再也没能回来亲自祭拜,但总会托人打听中山陵的消息。每次听说陵寝被维护得很好,绿树成荫,庄严肃穆,他都会松一口气。
那392级台阶,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祭堂,静静地望向南京城。它们见证了当年的兵荒马乱,也见证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牵挂,更见证了一个跨越了战火的承诺。
中山陵一直都在那里,完好无损。
来源:幸福奶茶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