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夜抵京旅客安心回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8 08:00 1

摘要:打开手机扫一扫,打车排队等待信息就能“尽在掌握”。在北京西站,到站旅客惊喜地发现,打车回家变得更方便了。为了运送凌晨抵京旅客,地铁加班延时运营,夜班公交保障运力。昨天,记者探访北京西站返程高峰现场发现,为方便返京旅客回家,市交通部门推出多种举措,服务更加细致周

打开手机扫一扫,打车排队等待信息就能“尽在掌握”。在北京西站,到站旅客惊喜地发现,打车回家变得更方便了。为了运送凌晨抵京旅客,地铁加班延时运营,夜班公交保障运力。昨天,记者探访北京西站返程高峰现场发现,为方便返京旅客回家,市交通部门推出多种举措,服务更加细致周到。

打车排队情况实时看

昨天,本市迎来返京客流高峰。仅北京西站,当天就有21.5万名旅客抵京。晚7点,在北京西站2号出站口,刚从湖北返京的邓女士正要打车回家,就被出站口外的一块显示屏吸引。大屏幕上,4个出租车调度站的排队出租车数量、旅客数量一目了然。

更让人惊喜的是,旅客通过手机登录“出租车调度小助手”小程序,排队等待信息也能“尽在掌握”。

“预计未来一小时内西站地区将有12趟列车到站,预计到站旅客12749人,1329人乘坐出租车……”记者扫码后,小程序的公告栏中立刻显示出动态乘车提示。市交通委西城运输管理分局公共交通管理科科长葛然介绍,“出租车调度小助手”分为旅客端和司机端,既能方便旅客根据排队候车的情况选择调度站,避免盲目排队;又能方便出租车司机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高效率。

为保证运力,西城运输管理分局通过出租调度平台及出租企业、驾驶员运营微信群等,精准发布出租车运力需求信息,引导出租驾驶员前往西站运营。针对旅客返京高峰,尤其是深夜抵京旅客,西城运输管理分局在10月7日、8日的夜间23点至次日凌晨2点,每天分别组织调派600至1000辆出租车进行循环保障运营,全力保证夜间旅客出行。

“我们还协调滴滴、高德等网约车出行平台,对西站旅客网约车订单采取优先派单措施,保证旅客快捷出行。”葛然介绍,返京高峰期间,旅客打车排队的时间平均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

8条地铁线路延时运营

10月8日0点已过,北京西站仍有列车陆续抵达,下车出站的旅客却没有匆匆赶车的慌张神色。此时在地铁7号线北京西站站台上,地铁列车正开着车门等待乘客。记者看到,陆续有乘客提着行李上车。“本来还担心到京后不好回家,没想到地铁配合延时运营,太方便了。”市民赵先生说。

10月7日、8日,北京西站地铁7号线末班车都延时运营至次日凌晨2点。10月8日0点到凌晨2点,北京西站有9列临客进站,抵京旅客有8100余人。“延时运营列车发车间隔为15分钟一趟。”北京地铁北京西站站区副站区长林嵩介绍。

在北京西站10月7日抵京的21.5万名旅客中,选择乘坐地铁的大约占70%。为了应对如此大的客流,记者看到,地铁进站口外竖起了一道白色栅栏,通过延缓乘客进站速度进行“限流”。林嵩介绍,在做好客流疏导的同时,他们还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针对携带大件行李、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等特殊旅客做好引导服务,协助他们安全乘车。

据了解,为做好返程旅客接续运输服务保障,北京地铁围绕运力调配、客流疏导等方面推出便民举措,确保夜间及凌晨抵京旅客顺畅出行。其中,10月7日、8日,8条地铁线路延时运营。

保障13条夜班公交运力

公交方面,北京公交集团结合地铁延时措施及客流情况,重点做好北京丰台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朝阳站夜间返京客流的运输保障。

针对夜间客流,公交集团加强途经7大火车站13条夜班线路的实时客流监控,适时采取调整夜班线路发车时间等措施,提高线路保障能力。同时,重点增加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朝阳站客流较高夜班线路的运力投入,在周边场站安排机动车,根据现场客流情况适时加入线路运营,满足返京旅客出行需求。针对丰台站夜间临客集中到达的情况,公交集团还会开行丰台站至木樨园,丰台站至公主坟、六里桥的两条摆渡线路,配合做好集中大客流的应急疏散。 本报记者 王琪鹏

相关新闻

志愿者穿梭服务

“旅客身边人”温暖归途

假期进入尾声,北京西站迎来返京客流高峰。昨天清晨,西站北广场的万寿菊在秋风中舒展花瓣。市城管执法局重点站区分局北京西站地区执法大队队员郑颖整理好制服,俯身扶正几株被风吹歪的花枝。“旅客踏上归途,更得让他们看见北京的暖意。”她说。

作为“旅客身边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郑颖和同事们在节日值守早已成为日常。早上七点多,站区广播声此起彼伏,她的足迹遍布南北广场。

“您好,网约车候车区在东天井南侧,请沿指示标志前往。”郑颖指向大屏幕。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辆车的到达位置与上车点——这是重点站区管委会为应对返程高峰推出的便民举措。北广场原有的公交场站部分被改造为网约车接驳区,配合智能引导系统,旅客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车辆停在哪条车道、哪一个上车点,实现人车精准对接。

上午十点,南平台处,一位年轻女子正抱着孩子、推着婴儿车准备乘扶梯,郑颖快步上前:“我帮您拎上去吧。”

“麻烦您了。”那位年轻女子把婴儿车交给郑颖。到达扶梯顶后,她发现年迈的母亲还在下面犹豫,便对郑颖说道:“能帮我抱一下孩子吗?”郑颖小心接过孩子,看着小家伙眨着眼睛,瞬间心头涌起一股暖意——“旅客能把孩子交到我手里,是对我这身制服的信任。”

这样的信任,每天都在上演。节日期间,北京西站日均客流超过30万人次,返程高峰日客流更达37.8万人次,其中10月7日抵京旅客就有21.5万人次。无论白班夜班,城管、公安、消防、交管等多部门联勤作战,志愿者穿梭其间,身穿制服、马甲的他们成为旅客最容易找到、最放心的“身边人”。

“有时候,多问一句,就能帮他们解决很多问题。”郑颖说。在北广场出租车候车区,她遇到一位外国旅客,对方拿着全英文的酒店订单准备打车。她提醒道:“最好给司机看中文地址,不然可能找错地方。”对方连连道谢。还有一次,她用粤语帮一对来自马来西亚的老人找到了地铁口。

北京西站地区的细节更新,也让返程更加顺畅。北广场用花箱取代铁围栏,通道更通透;公交区与网约车区分离,流线更清晰;母婴室、智能候车区一应俱全,服务更周到。

夜幕降临,站区广播不断提醒旅客:地铁7号线延时运营至凌晨两点。郑颖和同事们仍在坚守,协助当晚最后一批返京旅客离站。实习记者 刘玉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