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婆婆沉迷直播间买保健品这事儿,我估计不少朋友都头大。我们家老太太前阵子也这样,天天抱着手机不撒手,那个主播喊她“亲妈”喊得比我还亲。一开始我没当回事,觉得老太太找个乐子也行,后来发现不对劲——她买的那个“灵芝孢子粉”,一盒敢卖两千多!我偷偷查了查,嗯,就是
哎,说到婆婆沉迷直播间买保健品这事儿,我估计不少朋友都头大。我们家老太太前阵子也这样,天天抱着手机不撒手,那个主播喊她“亲妈”喊得比我还亲。一开始我没当回事,觉得老太太找个乐子也行,后来发现不对劲——她买的那个“灵芝孢子粉”,一盒敢卖两千多!我偷偷查了查,嗯,就是个普通食品批号,连保健品都算不上。
那天我差点没忍住直接冲过去说“妈你这是被骗了啊”。但你想嘛,老人家的心思,你直接怼上去,她第一反应肯定是防御,觉得你在挑战她的判断力。后来我就学乖了,得绕个弯儿。比如有一次,我坐她旁边看她刷直播,那个主播正喊着“今天限时优惠,只有前十名送磁疗手环!”我就用特别随意的口气插了句:“哟,这手环看着挺炫,不过妈,我同事她妈上周也买了个类似的,说戴着没啥感觉,后来发现就是个普通塑料环加点铁片……”我说的时候根本没看老太太,假装在削苹果,就那种随口一提的感觉。你猜怎么着?她虽然没接话,但那天居然没下单。
其实最关键的是,你别急着否定她。你得理解她为啥会被吸引——那些主播太会了,天天“阿姨长阿姨短”,嘘寒问暖,老人家缺的不是药,是陪伴。我后来就想,与其跟她较劲保健品,不如把她时间占住。周末我就拉她去跳广场舞,一开始她还不乐意,说不如在家看直播抢券。我就说“楼下李阿姨都问你怎么不来了”,她一听这个,哎,有戏了。人嘛,都有点社交需求。
还有一招挺管用的:转移阵地。你不是爱看直播吗?行,那我给你找点靠谱的养生内容。我给她关注了几个三甲医院医生的抖音号,人家讲得靠谱多了,慢条斯理的,还总提醒“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老太太一开始嫌“这讲得太慢,没劲儿”,我就说“人家这是专家,讲得细”,慢慢她也能看进去了。至少比那些夸大其词的强啊。
说到这个,我想起个真事。我闺蜜她婆婆,去年迷上个直播间,买了两万多的“量子能量水”,说什么能治高血压。闺蜜急得不行,直接把她手机抢了,结果老太太气得三天没理她。后来怎么解决的呢?她儿子,也就是我闺蜜老公,跑去查了那个产品的公司注册信息,发现就是个皮包公司,然后他不动声色地把这些信息打印出来,放茶几上。老太太自己看见了,没说话,但第二天就开始退货了。你看,有时候你得让证据自己说话,比你说破嘴皮子有用。
不过说实话,我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有一次我没忍住,当着她的面说“这明显是骗人的嘛”,她立刻怼我:“你懂什么?人家有证书的!”得,那一下午气氛都僵着。后来我就学聪明了,要反驳也得用软钉子。比如她再说“这个专家说了能降血脂”,我就接“哦是吗?那下次您体检的时候问问医生,看这个能不能和降压药一起吃”。把专业问题抛给医生,既不得罪人,又埋了个提醒。
其实老人和小孩有点像,你越拦着,她越来劲。不如换个思路,和她一起研究。有一次我婆婆看上个“石墨烯被子”,说得神乎其神。我就说“妈,咱俩查查石墨烯是啥呗”,然后一起百度,发现这材料主要是工业用的,和被子八竿子打不着。她自己嘟囔“原来是这样”,后来再看到类似广告,都会主动说“这估计又是忽悠”。
当然啦,也不是说非得硬碰硬。有时候经济上控制一下也挺重要。我悄悄和老公商量了,给老太太的零用钱适当减了点,但同时多给她买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她想要那个“磁疗枕”,我就说“别买了,我给您买个乳胶枕吧,我同事都说好用”。她收到实物反而更高兴,觉得我们惦记她。
最后说个实在的:你得接受一件事——你不可能完全拦住她。偶尔她买个三百五百的,只要不过分,我就睁只眼闭只眼。老人开心也是一种健康,对吧?只要不是那种倾家荡产的投入,有时候就当是她打麻将输了点钱,心态放平最重要。
总之这事儿吧,得像熬粥一样,小火慢炖。急吼吼地去揭穿、去阻拦,反而容易糊锅。你得有点耐心,有点策略,最重要的是,让她感觉到你是和她一头的,不是对立面的。对了,别忘了多夸夸她,比如她哪天没看直播,你就说“妈你今天气色真好,是不是昨天跳广场舞锻炼的?”她一听,哎,比吃保健品还得劲儿。
来源:小李看世界001